【春秋戰國時期,“法”開始不斷向民間普及,反而激怒了舊貴族。
足以看出傳統王室的態度——對文字、文化,占有絕對霸道的壟斷權。】
公元前536年,子產當上鄭國的執政大臣後,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向全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這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遭到了晉國大夫叔向的激烈抨擊;
公元前513年,晉國大臣趙鞅、荀寅將範宣子執政時修訂的刑書鑄於鼎上。這也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遭到了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激烈反對;
公元前501年,鄭國大夫鄧析私造刑書,寫於竹簡,稱之為“竹刑”。在竹刑中,他明確反對禮治,提倡“事斷於法”,主張實行法治。
鄧析認識到民智未開的惡劣影響,主動把刑法刻在竹簡上,做成“竹刑”,比刻在銅鼎上的法律更便於攜帶和傳播。
鄧析把“竹刑”在民間傳播散發,並且鼓勵庶民參政議政,甚至還專門替人寫訴狀,幫庶民分析訴訟技巧,還幫人打官司,類似最古老的“訟師”。因為求助的人太多,忙不過來,鄧析就開辦私學,來講解“竹刑”。
“竹刑”大盛,庶民知道了哪些事違法哪些事不違法,不再隻是貴族的一言堂,開始不服官府的以權勢壓人。
後來鄭國大夫駟歂掌權後,對鄧析更為不滿。
公元前501年,駟歂以“竹刑”中的法律,抓住漏洞殺死鄧析,還掛屍示眾,以儆效尤。
此後,各家學說都把鄧析當成反麵教材,無論是《荀子》還是《呂覽》,都是站在統治者階級的位置,出謀劃策如何管理庶民。
.
“鄭國說好聽點是民風淳樸,說難聽點就是極其保守。”此時,大秦百家彙聚的地方,名家的後人聽到天幕說起名家先祖鄧析非常高興,開始當著百家弟子的麵分享先祖的故事,哪怕被鄭國後人用死亡視線注視也無所謂。
“鄧析見到民間澆水隻能用瓦罐去背水,就設計了桔槔,結果反而被無知農人嘲笑!”
墨家弟子聞言覺得有些耳熟,好奇問道:“什麼是桔槔?”
名家弟子道:“在河邊或者水渠邊樹立木樁,把一根較長的橫杆架在木樁上,一頭係上水桶,一頭綁上石塊,這樣可以從地處提上水來,可以省很多力。”
“哦,這不是‘稱杆’嗎,有的地方叫‘吊杆’,原來你們叫‘桔槔’。”墨家弟子頓時了然。
這個東西並不是鄭國鄧析原創的,在商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非常原始,而且因為結構簡單、材料易得,在其他地方也有使用的。
墨家弟子瞥了一眼還在出言抗議的鄭國人,在心裏默默附和:這都能說奇技淫巧,的確無知保守。
“原本一天隻能澆一畝地,用了桔槔這個可以澆一百畝,但是沒用,還是不用。”名家弟子又開始嘲諷鄭國人,“不用就罷了,還冷嘲熱諷,說是奇巧淫技,帶壞人心。”
墨家弟子默默嘀咕:桔槔也沒這麼誇張,還是需要人力的,一天一百畝,大力士也受不了。
但是看著鄭國人和名家弟子開始習以為常的吵架,很快其他百家弟子也加入,墨家弟子默默後退。
不行,天幕講得知識太重要了,不能吵架,免得錯過,讓其他人去吵吧,他們墨家趁機多學點,日後也來個“墨家科舉”,嘿嘿!
【且不論儒法之爭,新舊貴族階級之爭,單純以文化的角度看,在那個隻是被壟斷的年代,“竹刑”對平民的普法能夠一定程度上開啟民智,對於民間文化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夏有《禹刑》,商有《湯刑》、《甘誓》、奴隸五刑,周有九刑、《呂刑》。隻是以前隻局限於貴族和官員,隻有鄧析把刑罰刻在竹簡上傳到民間,天幕竟然還會因此讚賞他?”
李斯開始反思,難道大秦的法律沒有徹底得到貫徹,也是朝廷的推廣不足?
“普法,開啟民智,原來‘法’也可以如此重要。”扶蘇喃喃自語,再一次對“法”有了新的認識。
他下意識抬頭看向父親,還沒開口,嬴政已經看出他所想,淡淡說道:
“現在大秦有紙,也可以普法。”
扶蘇第一次主動伸出對法家的橄欖枝:“此事,兒臣願往。”
李斯驚訝地看了一眼扶蘇,他不是親近儒家的嗎?
連儒家大臣也震驚了,扶蘇這是怎麼回事,要背儒投法嗎?
想到這裏,淳於越狠狠瞪了一眼李斯:肯定是這個先學荀子後學法家的家夥影響的!
嬴政卻對扶蘇的這一舉動很滿意,微微笑了笑:“可。”
扶蘇受到鼓舞,更加振奮了。
這說明,他的選擇沒錯!
【春秋戰國前後曆經了五百餘年,這五百餘年雖然戰爭不斷,是天下大勢的重要蛻變期,是從奴隸製度到封建製度的重要轉折期,是古代經濟政治製度的曆史巨變期,同時也是文學的
巨變期。】
【以春秋戰國為分割點,在此之前,商周時期的學術文化交流一直為王室和諸侯貴族所壟斷。商朝是“為殷先人,有冊有典”,周朝是“備物典冊,官司彝器”“藏於盟府”。】
【商周時期,文化屬於壟斷資源,文學創作大多附庸於王室諸侯,就比如我們現代能看到的甲骨文、金文,都是記錄諸侯貴族或者王室的祭祀、戰爭、農作等活動。】
“別說庶民百姓,連我們很多也不知道。”
大秦的朝臣,有出身不高的,比如李斯,也有世家貴族,但許多依然不認識甲骨文和金文。
或許先祖的先祖曾經認識,但也是極少數。
文字沒法傳承下來,也讓那古老的曆史大部分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中,隻有極小部分流傳下來,能從後世的文獻資料中窺見局部。
【也因此,商周時期並沒有出現擁有獨立人格和自覺創作精神的個體作家,也沒有誕生出蘊含個人思想情感的文學作品。】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對後世影響巨大的很多個“第一”。】
說到這裏,許多文人振奮了起來,開始為各自喜愛的文人呐喊:
“孔聖人!天不生孔子,萬古長如夜!”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老莊!”
“屈原!”
……
一時間,熱鬧的如同後世的偶像粉絲掰頭。
【我們說過“百家爭鳴”,今天不僅僅說“百家爭鳴”。】
【屈原是華夏的第一位偉大詩人,在秦楚相爭的年代,哪怕自己一心向楚殫精竭力,提倡“美政”,依然被楚懷王疏遠、流放。屈原在逆境中寫下《離騷》《九歌》等楚辭體的詩篇,成為了華夏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
【屈原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華夏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