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光棍節”的持續炒作將消費者向網絡消費快速拉近。網購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二三線城市居民也加入了網購大軍。也許不少讀者朋友們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已經記不得從何時起沒有走進過商店,可似乎越來越熟悉快遞送貨員的電話。很顯然,人們購物的方式在發生著顛覆式的變化,對著屏幕購物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牽手出門逛街。
我們不禁要問,讓電子商務如此蓬勃發展的動因是什麼?有人說是互聯網本身帶來的成本優勢,有人認為電子商務順應了消費人群的變化方向,更有人認為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不可忽視。我認為,這些因素固然不可少,但很重要的一個推動力量,應是來自於技術進步所催生的交易電子化和金融電子化。如果說前者幫助人們實現了在網上“挑選”東西,那麼後者則切切實實幫助人們在網上“買到”東西。貿易融資、支付清算、客戶管理、供應商管理等基礎設施方麵的電子化建設讓電子商務環境的版圖得以完整和強大。這也正是為什麼國內的電子商務在信用卡市場、網上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漸成規模之後終於呈現出爆炸式發展的重要原因。
那麼,“光棍節”的電商大戰對於金融行業又有哪些啟示呢?
我們要看到移動互聯浪潮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力已經勢不可當。赫赫有名的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前CEO(首席執行官)郭士納先生說過,“信息技術產業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每10年左右,你就有機會重新定義戰場。”毫無疑問,對於許多行業來說,下一個競爭的戰場將在移動互聯網上。就2012年“光棍節”的統計數據看,天貓和淘寶網共實現成功交易筆數1.058億筆,其中無線支付近900萬筆,通過iPad(蘋果公司出品的一款平板電腦)、iPhone(蘋果公司出品的手機)、Android(安卓)手機等移動終端上完成的淘寶交易額達到9.4億。對比2011年,在總交易筆數翻了兩番,交易額翻了四番的背景下,移動支付的規模增長了近4倍!通信技術和支付手段的“移動性”讓一切消費行為更快、更簡單、更隨意,商家的營銷效果自然也成倍增強。事實上,移動互聯網的實時、自由、隨時隨地、碎片化等屬性為每個行業重新定義了商業模式和業務邊界。移動商務將是商業價值一次巨大的遷移,為那些在互聯網時代落後的傳統企業帶來革命性的發展機會,也為止步不前的商業大鱷敲響了警鍾。所以,當人們的行為習慣開始發生變化,當網上“購物”、掌上“逛街”成為常態,金融行業必須意識到陣地已經開始轉移,並為之做好準備。
其次,傳統金融行業的角色在信息技術革命的快速演進下正麵臨一個微妙的轉型,即可能會出現兩種不一樣的演進路線:一是成為其他行業的附庸和從屬,二是借助信息技術革命主導商業浪潮。大名鼎鼎的微軟前領軍人物比爾-蓋茨先生甚至預言商業銀行將在21世紀成為滅絕的恐龍,他的依據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科技公司具備像商業銀行一樣的金融中介功能,並借助平台完成資金融通和資源配置。這樣的預言顯然過於武斷,在泛金融的趨勢下,信息技術既可能成為其他行業狙擊商業銀行的撒手鐧,更有可能成為商業銀行涅槃重生的催化劑。所以,我們既看到在“光棍節”中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成為電商平台付款的通道,也看到商業銀行主導的電商平台成為後起之秀。我個人以為,銀行家們完全有機會把握技術革命的福利,推動金融機構成為一股無所不能的主導力量。這也正是我們關注、研究這些新奇變化的原因所在。
2012年的“光棍節”盛況深深觸動了我,它讓我意識到,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變革的力量已經在每一個角落蘊生、發酵、壯大,不知不覺間,我們熟悉的生活方式、我們從事的職業已經被改變了這麼多。我們有理由觀察、記錄這些改變,甚至引導它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