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十七章如何保障創新 (1)(2 / 2)

我們的項目很快又上貸審會,會上又遇到新問題。遠東空調的報表中反映的資產負債比率高達98%。按照傳統銀行隻根據報表判斷企業的做法,負債率超過60%~70%銀行就不貸款了,因此,很多評委投了反對票,項目又被擱了下來,但沒有否決,要求我們再作調查。

我們回去後,對遠東空調的老板黃國慶的家底作了一次徹底的調查,盡管黃國慶抵觸很大,一方麵是因為他不願露富,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前麵兩撥人沒有給他辦成事,所以不願意配合我們。記得我們到他們財務辦公室去的時候,是站著跟他們交談的,因為他們認為我們又是來應付的,不會貸款給他們,想讓我們快些走。

可能是“想到過成功,想到過失敗,但從未想到過放棄”的杭州廣發的工作態度起了作用,最後我們摸清了他的家底。原來,造成他的公司負債率高的原因是應付賬款科目。應付賬款在資產負債表中屬於企業的負債,但當我們仔細查看該科目下的明細時發現,應付的對象,絕大部分都是黃國慶他本人和他老婆。他說為了做生意,他把所有的家底都投到公司裏去了,但考慮到種種原因,又不願意放到注冊資金中去,就掛在了應付賬款項中。這樣一來,情況就明朗了,實際負債率隻有20%左右。我讓當時的客戶經理俞海根據調查的情況,我們自己做了一份財務報表,作為遠東公司報表的附件送上了貸審會。項目批下來了。

這就是豐富多彩的一線,讓你永遠有應對不盡的話題的一線。

同樣是空調,慶春支行遇到的又是新的課題,也是新的需求。

慶春支行的核心客戶伊萊克斯空調電器是一家改製而來的中型企業,他們從海爾引入了一支團隊,專司整個公司的經營和管理,這支團隊在其擁有國際視野的高層的領導下,幫助這家由國企改製而來的企業快速走出了經營困境,企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在行業中享有較高品牌知名度。但是這家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的經營呈周期性的“淡旺季”,每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是空調大量囤貨之時,也占據了大量的資金。這時候,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用於周轉,如何使金融產品與經營效益相匹配,又成了新的創新課題。於是,慶春支行在“庫存質押”的基礎上,又創新出上下遊產業鏈的“三方保理”融資。這些都在《金融道》的第一部中有詳細的介紹。

然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官本位思想”依然較強的當代中國,堅持對來自一線實踐的信息進行首要價值的判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與一線相對應的是“二線”、是“大本營”、是“總部”,是管理人員雲集的地方,也是權力高度集中的地方。“權力公理”的立論基礎,就是“權力意誌是永遠正確的”,如果不承認這一點,所有以權力為基礎所建立的“秩序大廈”都將轟然坍塌。因此,杭州廣發提出的“一線永遠是對的”,本身就是對權力管理的直接挑戰,也是管理理念的創新。

“二線”一般集中著一批精英,這是“金字塔”管理模式的特點。為了保證“一線永遠是對的”,就需要對精英分布重新調整。杭州廣發做到了,他們的精英都是一、二線中領兵打仗的骨幹,由傳統的垂直“上浮”型改變為水平“散布”型,這樣的格局與傳統的“晉級激勵”產生了矛盾。幹得好,提拔到上級部門當領導,這是公眾都接受了的傳統標準,而在杭州廣發,“二線為一線服務”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製度,就好比讓好學生到講台上來不是示範表演,而是擦黑板,這可行嗎?杭州廣發也做到了。如何做到?行長自己就是給一線“擦皮鞋”的,十餘名幹得最好的中層幹部突然集體“撤職”,從客戶經理重新做起,給新員工做榜樣,誰還不服?榜樣在前。那麼,如何評價成績的優劣?這又成為了評價體係改革的課題,接下去是“如何保持員工持續的積極性”,再接下去“如何讓默默無聞的實幹家不吃虧”……所有一係列管理上的環節,都得重新設計和創新,直到“行長到底是幹什麼的”這樣的命題。

為了“永遠保持來自一線的創新靈感”,杭州廣發把自己的內部結構和流程作了徹底的改造和創新,“不克隆一家銀行”真是一語中讖。但是,金海騰要的就是這個結果,他要的就是真正能夠激勵創新的機製,因為自從提出“不克隆一家銀行”,他就成了挑戰風車的堂·吉訶德,杭州廣發成了他的集體的桑丘。

但是,有誌者,事竟成。

“信用鏈接”是創新的切入口

當電腦屢屢出錯,有一個簡單的辦法是“重新開機”。重新開機的原理就是回到程序設定的原點。許多時候,當我們對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卻始終不得其解的時候,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回到原點,看看我們到底要做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