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授信審批通過。杭州廣發不但拓展了授信業務,也獲得了一位戰略型的合作夥伴。而青油高科對杭州廣發的工作理念與作風深表佩服,又正式聘請杭州廣發為企業財務顧問。杭州廣發除了常規的利差收入外,又收到了100萬元財務顧問費。
在上述整個過程的進行中,行長金海騰正在美國考察,全行在“流程”的指導下,自覺地完成了全部環節正常而快速的運行。
流程強大的能動性,可以把原則變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一過程實際上很簡單,它隻是一個“回答問題”、“提出方法”的過程,沒什麼玄乎的情節。而所謂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來自“一線”的要求,所以“一線永遠是對的,二線永遠是錯的,除非證明不是如此”。一線為大,就是你必然回答一線的問題,讓一個流程在接受一線問題的同時,就發動答題機製,成為“銀行行為”,而不是個別人的興趣或者責任心行為,就像法院一經受理案件,就立刻啟動訴訟程序一樣。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上述的流程。杭州廣發的這一流程有一個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對“一線永遠是對的,二線永遠是錯的,除非證明不是如此”這一理念的強製運用。這是杭州廣發絕妙的設計。
在許多部門,“研究研究”是常用的托詞,一旦進入“研究研究”的籠子,就意味著可以無限期的拖延。杭州廣發的高明在於,凡是“一線的需求”必須立即響應,能做的隻有一種選擇,要麼立即為其提供答案,幫助其實現設想;要麼立即調查,證明其不可行而加以否決。否決不了,就得全力付諸實現。這一要求,在所有相關的環節中都是一致的,或者說都同樣需要嚴格的遵守。在這一流程啟動時,前一程序隻是傳達“來自一線的需求”並加以完善,對後一道程序而言,得到的依舊是“一線的信息”而不許怠慢。下麵的每一道程序均如此。
2008年年底,杭州廣發鋼鐵事業部的一線客戶經理發現,當時鋼材市場正處於銷售淡季,銷售商和鋼廠為刺激行情,各種規格的鋼材價格均可能出現短期的回落,部分產品的價格甚至低於鋼坯生產成本。這一鋼鐵貿易中“瞬時”跌價的機會,大約會發生在1月底至2月初的20天左右的時間裏,也就是“春節淡季”。如果抓住這一時機,有一筆短期的貸款額度為貿易商的“吞貨待漲”商業行為配套,將會是一次額外的雙贏機會。因此一線提出能否有使用敞口2億左右的額度。“永遠正確”的一線再一次提供了鮮活的“正確信息”。此時已近年關,大家正歡欣鼓舞地準備過年,天還下起了雪,正是特殊機會遭遇特殊時間,這事還幹不幹?—其實這句話是我們問出來的,杭州廣發的各部門當時根本沒有這個疑問,因為他們對“一線”信息的反應,是不加任何附帶條件的。
於是有關部門按程序立即行動起來,一份命名為《“贏利寶”計劃》的方案很快彙聚了各個業務部門的智慧。在分析“贏利點”時,方案寫道:
由於鐵礦粉、焦炭等原材料的漲價以及奧運會期間河北鋼廠的減產預期已經沒有懸念,加之部分產品的價格已經低於目前的生產成本,春節以後鋼材價格整體看漲。在同客戶進行交流後,發現後期漲價及目前價格之間有400元左右的價格空間,存在明顯的合作機會。正常的貿易商贏利空間在每噸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