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給員工輸送新鮮血液,讓團隊從優秀到卓越(2)(1 / 3)

一、無處不在的“培訓”

佳都國際每個部門的職責明確,即使這樣,組織如此龐大的員工隊伍的培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並不是所有的培訓都由培訓經理來完成,佳都國際首先把專業培訓分到各個部門。比如銷售人員有自己的銷售任務,產品經理要想幫助銷售人員完成銷售任務,要想幫助銷售人員達到目標就要對他的成員進行銷售技能的傳授,這個過程就是個培訓的過程,所以這個部門經理就是培訓師。而培訓經理主要負責員工的入門培訓、企業文化的傳播等大的方麵,同時對整個培訓進行統籌、協調、實施、跟進、評估。因此,佳都國際要求每個管理者都要成為培訓師,從這個意義來講,佳都國際的培訓無處不在。

二、完備的“外訓”係統

佳都國際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外訓係統,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首先,佳都國際會定時請一些高級培訓師來授課,比如對員工的企業忠誠度、職業操守、領導的藝術等的培訓。這種“請進來”的方式效果顯著,尤其對企業難以解決的一些內部矛盾很有幫助,因為,企業管理者在不少時候都是“當局者迷”的。

其次,公司會根據員工的需要送員工到外麵的培訓機構去進行專門的培訓,比如去進行短期的課程培訓或是到大學接受再教育等,這種切合員工需求的培訓是最受員工歡迎的。

三、培訓的藝術

員工最好的培訓師就是他的直接上司。國外有一分鍾的管理藝術之說,它包括一分鍾目標、一分鍾批評、一分鍾表揚,這其實比任何一種培訓都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員工完成了一項方案,作為他們的上司能立即給予表揚,這樣員工不僅知道了這件事該這樣做,而且下次做得會更有熱情;如果方案不完善,上司的提醒會使他改進,從而改變錯誤的行為方式,這種方法在培訓中是最直接有效的。不管是內訓還是外訓,佳都國際的最終目標都是使每一位員工都能在這種培訓下成為行業裏最棒的。

四、培訓的價值

企業是否成功是以百年來算的,世界前500強企業都超過了一百年。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那麼以人為本的企業不也得用百年來建立嗎?由此,一個企業如果想做“百年老店”,對員工的培養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從管理者的角度講,一個管理者是否成功,要看他的存在是否能使企業一如既往地朝良性方向發展下去。朝好的方向發展靠什麼呢?就是靠對企業員工的培養和訓練。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佳都國際才如此重視對員工的培訓。

IBM:做完美的IBM人

IBM是信息產業中有代表性的企業,人們稱它為“教育產業”。這是一個自員工進公司到離開公司都要經常反複進行教育的公司。其教育方法也不同於一般公司的那種馬馬虎虎的教育。他們是徹底地將公司的方針灌輸到人們的心裏,以期培育成完美的IBM人,這點正是與其他公司的不同之處。

公司認為,通過對員工的反複教育,不僅可以提高IBM員工的能力,也可以使員工具備作為一般市民的修養。

如果IBM的員工被評價為優秀市民,這也就是對公司的高度評價,其結果也與公司事業的發展相聯係。

因而,在IBM,對臨近退休的員工,也要進行教育進修。不過,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教育主要是一般修養方麵的教育,而不是人事管理或加強營業方麵的教育。說得更準確一些,是為了提高作為IBM的員工或作為曾在IBM工作過的員工所必須具備的教養和知識而舉辦的學習會。

若在一般的公司,就會認為“退了休的人,就沒事了”,恐怕不再考慮退休後的事。而IBM則希望得到“該人不愧曾是IBM的人,各方麵都很幹練”的評價。

IBM的退休人員確實在不斷增加。這些從IBM退休的人們分別去各地度晚年,在步入人生第二階段的時候,不知不覺間就會宣傳對IBM的信賴和表現出其所具有的智能。也就是說,把長期無償宣傳IBM的種子撒在全國各地。IBM公司就是能看到這麼遠。

這種學習會常常邀請各界權威人士前來參加。因此,出席這種學習會的除了要退休的員工外,還有各部門的管理人員,有時甚至董事、經理等也出席。

IBM教育的特征在於,不僅是現職人員,甚至連已經離開公司的人也作為對象。員工在進公司的同時,首先必須接受新員工教育。新員工教育涉及IBM各工種的大致情況,一般大約要進行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