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給員工輸送新鮮血液,讓團隊從優秀到卓越(2)(2 / 3)

然而,進入公司後,從第一年到第三年之間,要實行一種稱之為入廠教育的再教育,為造就IBM人而逐步地“加工”。5年後,還要接受骨幹員工教育。

這樣雖然經過了充分訓練,但是在這個期間,還要隨時參加很多討論會、學習會、講演會等,所以,如果認為在入廠教育後就“不會再有進修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人性育人術(一)——洞察下屬的學習需求

了解下屬的學習態度

下屬如果有幸在熱心教育的領導底下工作,定能增進能力,比起在不熱心教育的領導底下工作有利多了。因不熱心教育的領導不願多花時間訓練下屬,在他們心目中認為教育訓練等於是浪費時間。這兩者相較之下,前者定可造就高水準的績效,這種成果是由領導對屬下的教育關心而來的。

由測驗結果得知,下屬人員對領導的熱心教育程度也有意見:

(1)若隻循老經驗依樣畫葫蘆學習,自己的工作到底與其他工作有何關聯,自己都不清楚,如此蕭規曹隨般地工作總有令人厭煩的一天,最好能更廣泛地教導。

(2)把握工作重點,並教導我們應使用何種方法才能與其他部門相配合。

(3)希望能詳細教導我們有關其他單位的工作。

(4)多給我們學習、研究工作的機會。

(5)希望訓練我們從事上級的工作。

下屬人員可由領導處學到對工作的認識與做法,並可由老前輩處學習實際工作方法,且在吸收技術與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經營企業,思考工作時可能會產生何種問題,同時明白一切作業都要配合實際工作情況。舉例讓他們學習,這種經驗可使員工對於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增加預測能力,讓他們發揮解決問題的智慧。

不過有時亦可采取放任的態度,配合其成熟度給予適當的工作,此後再訓練他更高一級的知識與技能。在這種教育訓練過程中,不能過分嗬護,否則會抑製他們的成長。有時不妨撒手不管,養成他獨自研究的習慣,訓練個人的執行力,這點很重要。你不妨出個研究的題目讓他自行解決,有時也可反問他:“依你看應如何?”即使下屬失敗了也不要急著過去幫忙,直到他獨自克服困難為止。這種做法也許稍為嚴苛,卻很有價值。員工由於自己的努力而解決了問題,內心將充滿成就感,更會領悟到隻要努力就能完成事情的道理,使他慢慢產生自信心。

對於過分嗬護的領導,屬下認為既然你已給予我這份工作,就應讓我獨立完成,否則等於扼殺了我的成長,領導絕對必須注意此點。

讓下屬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

這是有關自我啟發的問題。

所謂自我啟發,意思是說,為了提高個人的能力,自擬計劃而實行,以便達到某個目標。

在學生時代,任何人都有一些擅長與不擅長的學科。例如,喜歡英文的人,總是自動購買參考書,上電視講座的課。討厭英文的人,即使父母怎樣激勵,就是鼓不起勁來,對參加補習或是請家庭教師,都抱著“退避三舍”的態度。因此,英文成績總是不與“努力”的程度成正比,常常為低分而大為頭痛。

從這個體驗不難知道,自我啟發的特征,在於喚起學習意願。因此,開發能力的根本,在於自我啟發。

話是這麼說,自我啟發也有缺點,那就是,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另外,學習意願的程度,以及借此想達成的目標(水準),也因人而迥異。

因此,領導幹部(管理人員)在平時就得對“希望做什麼工作”之類的事,有個詳盡的了解,對部屬的希望、能力、性格等做全盤的分析。

然後告訴部屬說:“你如果要做你一心想做的業務,就得對目前所做的工作中的那些部分,好好下工夫呀。”

如此這般,在適當時機要做這樣的指導,好讓他對工作發生興趣,自動產生學習的意願。

你應有的解決方法是要解決你的問題,就得依照下列方法處理。

(1)好好反省下麵缺點:①是不是從不考慮到部屬的願望與意向?②是不是隻站在自己的立場,片麵認為部屬應該對目前的工作再下工夫,不必談其他?③是不是隻知以說教方式,勸他說:“從事任何工作都要自己拿出熱忱來學習。”

(2)工作分配時要考慮到讓部屬負責一直想做的工作。即令無法馬上做到,至少也要有“待機而行”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