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給員工輸送新鮮血液,讓團隊從優秀到卓越(3)(2 / 3)

別人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經驗,但這些經驗中都是有意義的,從成功中可以借鑒具體的做法,從失敗中可以吸取教訓,從而使自己以後不致犯同樣的錯誤。人類社會發展上千年,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知識;人類世界又是如此之大,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國度吸取經驗教訓。

領導者在育人方麵就應多講前人經驗的積累,用前人的事實說明下屬該怎樣做又不該怎樣做。這樣下屬在工作、為人、處事方麵就會少走許多彎路。

美國一家公司的方法值得借鑒。按美國的慣例,企業領導一旦退休便與公司“永別”。但費爾柴爾德工業公司卻打破常規,招聘退休幹部回公司擔任“特別講師”,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讓他們為改善經營管理服務。1982年11月至12月,該公司舉辦了有12名事業部長級退休人員參加的經營講座,5名退休人員登台現身說法,通過具體事例專門介紹自己在職期間的“失敗教訓”、創辦新的事業部門以及處理與下級關係的經驗,涉及內容非常廣泛。這種別開生麵的經營講座在公司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它使經營者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以“前車之鑒”育人比簡單的理論灌輸更易為人所理解,而且成本較低。領導者適當地以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來與下屬交談,讓他們從中有所收獲,這對育人是很有好處的。

“引狼入室”,製造危機感育人

美國某地區為保護森林中的羊群,就把所有的狼都殺光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羊群卻逐年減少。原來,沒有了狼之後,這些羊群很少奔跑,對疾病的抵禦能力極差,同時大量羊群的繁殖使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考慮到這種情況,當地民眾又從外地引入了狼群,最後這些羊群又恢複了生機。

這一小小的事例說明了沒有危機感就沒有活力,這樣最終會導致自己毀滅。對一個團體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壓力那麼個人就會缺乏動力。我們可以想象在“吃大鍋飯”的年代,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誰都不想吃虧,所以就沒有人願意去多幹;但分開以後,多幹多得,不幹就什麼也沒有,誰不努力去幹好呢?關鍵就是生存的壓力使人去奮發前進。

隨著競爭的激烈,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被“狼”吃掉。領導可以利用下屬的這些心理,從外部招納有能力的人,讓他們去搶舊部屬的飯碗。麵對競爭的壓力,舊部屬也就不得下放低姿勢,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本三澤公司的總經理三澤千代對這一育人藝術深有體會。

三澤認為一個公司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少了新鮮感和活力,容易產生惰性,找些外來的人加入公司,製造緊張氣氛,企業自然就會生機勃勃。於是三澤公司每年都要從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幹利索、思維敏捷、年齡在25~35歲的職員,甚至還聘請常務董事一級的大人物,讓公司上下的職員都感受到壓力。由於這一措施,從而使企業內部始終保持著奮發向上的活力。而同時,員工的能力都普通提高。

“引狼入室”的主要目的是讓下屬都有一種生存的壓力,從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幹好。不過,在引進外部人才時領導也必須注意,首先這些人才必須是少而精,才能達到實際的效果,不然就對內部人員構不成壓力;再是因為下屬長期為你工作,心目中有一種功臣的感覺,如果引進人員過多則會使下屬認為領導喜新厭舊、讓外人來奪自家人的飯碗,就會導致自己人憤然出走,也就達不到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