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給員工輸送新鮮血液,讓團隊從優秀到卓越(4)(1 / 3)

就以商業為例,俗話說:“顧客就是上帝。”這是商業中不變的真理。要贏得顧客的信任,靠的是什麼呢?應該是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產品的質量可以通過提高科技水平和加強管理監督做好,但要在服務方麵更上一個台階,除了加強管理以外,還要著重對員工的道德培養。對員工的道德培養應著重於樂於助人,即時時刻刻關心顧客,想為之所想,急為之所急,使顧客能感覺出有人情味,這樣顧客的回頭率就會越高。

一個團體事業的成功靠的是每個成員的協作。這個團結的氛圍來自何方?答案可能有很多,但就主要而言可以說成一個“忠”字,忠於集體,忠於事業。領導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要使集體的事業成功,就必須培養忠實於集體和事業的下屬。忠是道德的一個方麵,因此也是優化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麵。

古今中外傑出的領導者在育人方麵都特別強調以德育人,可見品德的重要。除了上麵所說的“助人為樂”、“忠於他人”以外,還有勤儉節約、誠實信用等。

朱元璋就是一個以節儉育人的典範。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曆盡艱辛,因而深知民間疾苦。在南京營造宮殿時,負責施工的大臣送上設計圖案,朱元璋當即將那些需要精力雕琢的部分取消,改讓畫工畫上自己的艱苦經曆,以提醒自己不忘過去,並告誡子孫創業之難,期望他們能守住帝業。他還命人把唐代詩人李山甫的《上元懷古》詩書於屏風上,讓子孫能得以見之。朱元璋還要求子女絕不能貪圖享受。他命人把太子朱標帶到農村,讓他親眼看看農民生活和耕作的情景。同時,朱元璋還告誡自己的下屬要節儉。這樣,在朱元璋的言傳身教下,明朝的上層人物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著節儉的良習。大明江山也因此受益並一直延續了270多年。現代史學家總是心有疑問,明代皇帝是曆代皇帝中最昏庸最無能的之一,卻又存在了那麼長的時間,除了早先建立的一套體製以外,節儉之風不能不說是一個原因。

領導者成就事業,道德育人在先,可謂未雨綢繆。

培養員工堅強的意誌

意誌是為了實現預定的目標而自覺努力的一種心理過程。它有兩個特征:一是它的目的性,二是它的堅持性,使人在實現目標的整個過程中,能夠自覺排除自身情緒的幹擾,克服外部困難的阻力,而堅持不懈地努力。任何人如果沒有堅忍不拔的意誌,必將一事無成。因此每個人不僅要時時刻刻注意培養自身的意誌,對領導者而言在育人方麵也必須重視下屬意誌的培養,因為意誌可以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潛力,從而促進事業的發展。培養意誌應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麵入手。

一、持之以恒

不管做什麼事,都最講究一個恒心,有恒心才能一如既往地把一件事幹到底。前人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都說明了要成就事業,必須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如果沒有恒心,任意放縱,半途而廢,就沒有多大出息。“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懶懶散散是沒有成功的希望的。常言道:“堅持就是勝利。”能夠堅持下去,必然有一股一以貫之的意誌在支配。

國外一家大公司在育人上有這樣一個絕招,對新來的員工讓他們帶上公司的產品去推銷,身上不準帶錢,可想而知,如果不能推銷出去,就沒有車費,就沒有吃飯的錢。此刻此景,員工一定感到壓力極大,但這是上級的一次考驗,如果失敗就很難在公司裏混下去。於是大多數員工終於克服重重困難,把產品推銷了出去,因而得以留用。這種方法不失為一種逆境育人的好方法。在逆境麵前,人最易退縮,若能堅持不懈,誠是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