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亞裔顧問薛海培說,奧巴馬非常重視美中關係。薛海培是“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在2004年大選時的克裏競選團隊中嶄露頭角,現在又為奧巴馬進軍白宮出力。2006年1月,奧巴馬出任參議員第二天,便與共和黨參議員科爾曼組建了一個“參議院美中工作小組”,打算通過全麵美中接觸和對話發展兩國關係。盡管小組成立後不久,奧巴馬便投入競選總統的準備工作,但薛海培表示,這一舉措說明他對中美關係的重視。薛海培說:“這符合奧巴馬競選綱領的外交政策核心,即如果他當選總統,將把重心轉向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其一是由於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長態勢,其二是由於他認為這裏存在不少美國外交政策中麵臨和潛在的熱點問題。”
華裔何時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是第一個在唐人街建競選辦公室的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提名人。奧巴馬說,“我有許多華人好朋友,他們是我的良師益友。”奧巴馬當了總統對華裔有什麼好處呢?奧巴馬在接受華文媒體采訪時曾承諾,他要是入白宮執政,“將在我的政府內以及聯邦法官的層級任命更多的亞裔,出任這些高層職位”。一位美籍華人說,“如果奧巴馬當選總統,那麼我們的孩子有一天也會。”
奧巴馬亞裔顧問薛海培說,如果非洲裔的奧巴馬入主白宮,種族藩籬便會被打破,對華裔提高社會和政治地位自然有積極的影響。薛海培認為:“很多華人不積極參與政治,並不是沒有精力,而是隻關注自己的個人生活,缺乏對公眾生活的興趣。”薛海培介紹,在全美435個國會眾議員選區中,亞裔人口比例超過8%的已經有約45個。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選民如果積極投票,在這些選區發揮影響,完全可以對選舉結果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爭取希望當選的候選人在某些議題上的支持。
據美國人口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10月17日,美國人口突破3億大關。在全國人口中,超過七成是白人,拉美裔占12.5%,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族裔,非洲裔占12.3%。亞裔作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少數族裔,人口在2004年達到1437萬。在亞裔人口中,有近300萬華人,約占亞裔人口的20%,占美國全國人口的0.9%。換句話說,在每110個美國人當中,就有一位華人。在美國,漢語已經成為繼英語和西班牙語後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美國華人在工商界和學術界人才輩出,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從教育方麵看,美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獲得學士以上學位的男性人口比例為26%,女性為23%,而華人男性為53%,女性為44%,居各族裔之首。但是華人在政治參與程度上則偏低,與在工商和學術領域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原本華人對政治不聞不問,主要是華人並未感受到參政的重要性。但華人逐漸發現,如果不參與政治,當自己利益受到損害時總是得不到有力支持,新一代華人也缺乏歸屬感。因此,近年來華人開始明白了參與投票的重要性,參政議政的意識明顯提高,華人參政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布什執政以來,任命了約70名華裔官員。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更是華人參政的佼佼者。但從總體來看,在美華人參政熱情仍然不高。知名鑒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及紐約市議員劉醇逸等人曾組織召開過一次美國華人參政座談會,李昌鈺在會上強調,華裔要能真正立足美國必須打入主流社會,而打入主流社會的主要通道即是積極參與政治,但華人若不團結,就無法彰顯力量,無法受人重視,更起不了作用。華裔們應該明白“鈔票不如投票”的道理。
有人擔心華人初入政壇會受到歧視。歧視是難免的,華人可以借鑒美國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的經驗,賴斯的父親曾經告訴她:對待歧視之類的問題,不要企圖否認它,也不要被它束縛住手腳(Don’tdenyit,butdon’tbedefinedbyit),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是別人如何議論。不要碰到點批評或困難,就整天垂頭喪氣,那樣就正中別人下懷了。
華人還可以以在美猶太人為榜樣。美國猶太人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群體,雖不及美國人口總數的3%,但其影響力,尤其是政治影響力卻遠遠超出其他任何一個少數族裔。猶太人在美國參政有三大“法寶”:一是為本民族謀福利的參政理念;二是積極主動的具體行動;三是注重發揮猶太人組織的作用,采取適當的策略對政府內外政策施加影響。
由於曆史上的長期流浪經曆和遭受排擠的苦難記憶,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和揮之不去的“寄居者”情結,成為猶太人積極參政的主要動機之一。密蘇裏州聖路易斯市的“美國猶太人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巴裏·盧森伯格認為,美國猶太人各派別圍繞教育、宗教等社會問題有許多分歧,但在關係到猶太民族在美國立足的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卻是殊途同歸,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這些問題主要有,對內:自由主義、多元化、政教分離;對外,維護以色列的利益,共同對付國際反猶主義等。在美國,多數猶太人對一個“好的猶太人”的定義是“能夠為猶太人的事業作出貢獻的人”。
美國猶太人參政的一大特點是“行動的巨人”。他們不但積極參與討論涉及本民族利益的國家大政方針,而且積極投身於形形色色的政治活動。
美國有600多個猶太人組織,這些組織的政治活動對象不同,但目標基本一致,就是毫無保留地維護以色列的利益。他們的活動方式也類似,主要分為“公關”與“造勢”兩種。所謂公關,即通過支持親以的候選人參加總統和國會議員的競選,影響並監督國會議員投票,以及想方設法將反以議員拉下馬等方式,直接對政府的對外政策施加影響。所謂造勢,則是充分利用學術研究和媒體等平台,營造對美國猶太人和以色列有利的政治氛圍。
美國接著幾屆總統將會更加關注中國,各競選陣營中出現的,是一個相當強烈的共識,無論誰贏得總統大選,很可能都將會對中國展開一個更為持久的高級別的接觸。這也為在美華人參政提供了一個曆史性的機遇,因為兼具中美兩國文化背景,美籍華人參政將大大有利於中美兩國的合作互信和在美華人政治地位的提高,而參政的美籍華人本人也將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美國華人在美國參政還可以為美國的相對衰落和中國的複興做好戰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