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姐又接著說:“但是幹餐飲這行可不輕鬆,得能吃苦才行。”
吳明在旁邊聽得特別認真,一邊聽一邊點頭,表示他明白了,也準備好了要吃苦。
聊完這些開店的事情後,劉大姐才告訴吳明,從明天起就可以來店裏學習了。她說,店裏忙的時候,吳明得自己看著點,能幫上手就幫,這樣也能更快地學到東西。
吳明問劉大姐,早上得幾點到店裏來。劉大姐告訴吳明,如果能起得來的話,最好5點半就到,因為早市6點就開始,那時候就得開始忙活了。
第二天,吳明起了個大早。他5點半就準時到了劉大姐的米粉店,一進門就看到劉大姐已經把東西都準備得差不多了。
吳明手腳挺利索,也挺有眼力見兒的,一來就開始幫忙擦桌子、擺凳子,還把地上的垃圾掃幹淨,拖了拖地。他想在劉大姐麵前表現得勤快點,讓人覺得他是個懂事又能幹的小夥子。
有客人進來吃飯的時候,吳明就站在劉大姐旁邊,看著她怎麼招呼客人。劉大姐一邊問客人想吃啥,一邊手腳麻利地準備客人點的米粉。她先把米粉扔進熱水鍋裏燙一下,燙好了就倒進提前準備好的碗裏,然後舀上牛肉澆頭,蓋在米粉上,最後撒上點香菜和蔥花。客人要是喜歡,還可以自己加點小菜或者辣椒。劉大姐再幫客人把米粉拌勻,一碗香噴噴的牛肉米粉就做好了。
劉大姐讓吳明把做好的米粉端給客人。吳明看著客人端著米粉,吃得津津有味,一副特別滿足的樣子。
吳明第一天學手藝,劉大姐就教他怎麼和各種不同的客人聊天。畢竟,開餐館,跟客人搞好關係也特別關鍵。劉大姐還提醒吳明,有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難纏的客人,得知道怎麼應對。
吳明在旁邊認真地聽著劉大姐講的每一句話,他覺得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經驗。他默默地記在心裏,準備以後用得上。
下午店裏不忙的時候,劉大姐就帶著吳明一起準備第二天要用的澆頭。她家的澆頭主要是牛肉的,還有豬肉的、排骨的、西紅柿雞蛋的、雞肉的,這些都要提前在每天下午或者晚上做好,因為做這些澆頭挺費時間的,得慢慢燉,讓香味都熬出來。
劉大姐先教吳明怎麼切牛肉,這是個技術活。牛肉切得不能太大塊,也不能太小丁。要是切太大塊了,一碗米粉裏就沒幾塊牛肉,客人可能會覺得牛肉太少,不夠吃;要是切得太小了,客人又可能覺得看不到牛肉,感覺不值那個價。所以,切牛肉得切得恰到好處,既讓客人覺得分量足,又能讓牛肉在米粉裏顯眼,這樣客人才會滿意。
牛肉是常德牛肉米粉的主角,通常選用的牛肉,肉質結實有嚼勁。牛肉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燉煮,加入秘製香料配方,使得牛肉既入味又不失嚼勁。
在燉煮牛肉時,牛肉需要先用涼水浸泡去血水,然後切塊燉煮。燉煮時加入各種香料和調料,如會加入多種香料,老抽、生抽、料酒、耗油如、椒、茴香、八角、幹辣椒、草果、香葉、桂皮等等,,這些香料的組合賦予了牛肉獨特的香氣和風味。小火慢燉直至牛肉軟爛。
米粉對於米粉店來說特別重要。很多店都是用那種提前泡好的幹米粉,做的時候再用開水燙一下。但劉大姐的店不一樣,她家用的米粉都是每天新鮮的。米粉廠每天早上做好米粉後,就會直接送到劉大姐的店裏來。這樣能保證米粉的口感和新鮮度,做出來的米粉味道自然更好。
劉大姐做米粉的步驟和其他米粉店差不多,她先把米粉放到開水裏燙一下,燙軟了就撈出來,盛到碗裏。接著,她會把提前燉好的牛肉和熱乎乎的湯澆在米粉上,最後撒上點蔥花、香菜之類的,讓米粉看起來更有食欲。
常德牛肉米粉的味道可以根據客人的口味來調整。如果客人喜歡吃辣,可以加點辣椒油;如果喜歡酸的,可以加點酸豆角。這樣,米粉的味道就能滿足不同人的喜好。
除了牛肉和米粉,劉大姐還會加一些其他的配菜,比如青菜、花生米、涼菜之類的,這樣可以讓米粉的口感更豐富,吃起來更有層次感。
忙活了一天,吳明回到家後,沒閑著,趕緊拿出個本子,把在劉大姐米粉店裏學到的東西都記下來,一條一條的,寫得清清楚楚。碰到那些他不太明白的地方,他就做個標記,打算第二天再去找劉大姐好好問問,弄懂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