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是人體的第二大消化腺,在胃的後方,橫亙於腹後壁,相當於第一、二腰椎間的水平。胰腺呈長條狀,淡紅色,分頭、體、尾三部分,胰頭膨大,位於右側,被十二指腸環抱,胰腺管的末端穿入十二指腸壁,會合膽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
體檢指南
肝、膽、脾、胰、腎及膀胱、前歹(男)、子宮附件(女)5項體檢,是從形態學上反映髒器情況的重要手段,可發現上述髒器的症狀,尤其對腫瘤的早期診斷有重大意義!
在一般的體檢項目中,多要求空腹測血糖,一些人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萬事大吉了。然而,雖然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值高於正常值,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也屬於糖耐量低減(糖尿病前期),此時病變警鍾已響起。由於糖尿病前期無明顯症狀,等到發現自己有糖尿病明顯症狀時,實際上已經患糖尿病好幾年了。因此,40歲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壓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還應做餐後血糖的測試,做好預防措施。
曰常養護
(1)睡目民長短和人體體內血糖調節功能之間存在著必然關聯,長期睡目民時間過長或過短者最終患上糖尿病的概率要遠高於常人。
(2)酒足飯飽後馬上多吃水果,會使血糖濃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負擔,如果長期下去則能成為糖尿病的誘因之一。蘋果等水果確實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如果飯隻吃到七八分飽,再吃點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幫助消化。但是在豐盛的飯後,尤其在宴會後,人已經攝人了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有的人還喝了不少酒,已經酒足飯飽,這時馬上多吃水果,會更增加熱量和糖分的攝人,使血升。
(第九節)大腸
大腸是人體消化道的下段。《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即糞便從這產生,並輸送出去,因此,大腸又被稱為糞便的轉化器。其實大腸本來是有分泌功的,但如果表麵上積聚了太多“垃圾”,分泌功就會減弱,而且幹結的大便還會把腸黏膜裏的水分吸走,導致身體的缺水。
生理解析
消化物在剛進入大腸的階段,乃呈現液態。不過,水分會逐漸被吸收,在結腸中化為糊狀,然後在乙狀結腸中轉變為糞便。在直腸時,水分會減為70%,以含水量約100毫升,重150—200克的糞便形式,大腸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5部分,是消化道的最後階段,它本身沒有消化作用。雖然小腸液中的酶有可能隨食糜一起進入大腸,但此時消化作用極為微弱,進入大腸的已經是食物的殘渣了。
濃稠的黏液,有保護腸黏膜和滑潤糞便作用。大腸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從糞便中吸收水和鈉,正常人每天從大腸吸收水分500—800毫升。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形成和排出糞便。大腸黏膜腺體能分泌弱堿糞便的顏色是由肝髒從肛門排出。若是含水量過多,便是腹瀉。
分泌的膽色素所產生的,糞便的形態主要取決於腸蠕動的快慢,當腸蠕動加快,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縮短,水分吸收不完全,則形成稀便。反之,則形成幹便。這就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食物中的纖維素雖然不能被人的胃腸吸收,但它可以增加食物的體積,剌激大腸蠕動,保持消化係統的正常功能。
體檢指南
8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其中有2/3發生在手指能夠摸到的地方。腸癌大都是由良性的腺瘤惡變發展來的,腺瘤惡變大概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如果每隔3—5年,做一個肛腸科的健康體檢,對較早發現結腸癌有很大幫助。
另外,腸癌多發人群的年齡為40—60歲,35歲以上、大吃海鮮和雞鴨魚肉並且很少運動的人群,最好在例行的健康體檢中加上肛腸方麵的體檢,這樣能夠預防和篩檢腸癌,在最早的時間給予治療。
曰常養護
改變現代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大腸癌之所以有高發的趨勢,很多專家都認為,這和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有莫大關係。現在用餐時,粗糧、蔬菜乏人問津,人們麵對大魚大肉卻頻頻下筷。再力上現在生活節奏力快,很多人都是吃飽了不動,或者是沒有時間運動,造成食物在體內滯留的時間不斷延長,增加了患大腸癌的危險係數。另外,現在一些年輕人喜歡吃油炸的或者是醃製的食品,這些也是大腸癌的發病誘因。
(第十節)肛門
提起肛門,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又髒又臭的器官,不值得一提。其實,肛門也是身上的一個重要器官。如果平時忽視對肛門的保護,肛門便容易發生肛裂、肛瘺、痔瘡、脫肛、周圍炎、肛周圍膿腫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