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膀胱
膀胱是最不應該挑戰極限的器官。如果你不想成為膀胱癌患者的話,你得記住醫學專家的忠告:每小時排尿一次,不管有無尿意。美國國立身體中毒研究所的專家為讓所作的解釋是:患膀胱癌的可能性和尿液在膀胱中待的時間成正比。
生理解析
膀胱位於盆腔的前部,是儲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其形狀、大小隨年齡、性別、尿液的充盈程度不同而異。正常人的膀胱容量為350—500毫升,超過500毫升時,因膀胱壁張力過大而產生疼痛。膀胱最大容量為800毫升。女性膀胱容量較男性小。
由於夜間腎髒處於放鬆狀態,尿液的產生速度大致相當於白天的25%。冷天氣也會剌激排尿。在排尿時,環狀的括約肌放鬆,膀胱壁肌肉收縮,尿液被擠人尿道,循此路徑到達體外。
曰常養護
1.男生排尿時的注意事項
男生排尿時,盡量把褲子退得足夠低。以免壓迫尿道,阻礙尿流。陰囊處是尿道最寬也是最有可能積存尿液的地方,所以在排尿結束之前,最好在陰囊下麵輕輕地壓一壓,使可能殘存的尿液都排出來。否則在你排尿完畢後,有可會有尿液流到短褲上。
2.不要憋尿
如果尿液瀦留過多,超過膀胱的儲量,便會向輸尿管回流,時間長了可能導致尿毒症,膀胱的括約肌也會因此變得鬆弛。其次,尿液長時間不能排泄,對盆腔也是個不良刺激,長期反複,會使盆腔器官功能紊亂,造成抵抗力下降。
對於一些老年男性來說,隨著身體各器官的不斷衰退,經常憋尿會導致前列腺肥大,更容易引發排尿困難。
3.戒煙
研究表明,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煙草特異性亞硝胺等多種毒性致癌物質,經常大量吸煙的人,尿中致癌物質的濃度較高。
4.多飲水
飲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膀胱內尿液的濃度,對膀胱癌的發生有重要影響。飲水量少者膀胱中的尿液必然減少,而致癌物質從腎髒排泄到膀胱後,在尿液中的濃度也相對較高。這些高濃度的致癌物質會對膀胱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同時,飲水量少者,排尿間隔時間必然延長,這就給細菌(如大腸杆菌)在膀胱內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膀胱癌患者,大多數是平時不喜歡飲水、飲茶的人。
常見不適病症
尿失禁
1.尿失禁,男女有別
(1)對女性來說,最常見的是壓力性尿失禁,如上了年紀的女性,由於雌激素減少帶來的尿道黏膜萎縮、多次生孩子及肥胖致使盆底肌肉的鬆弛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尿道括約肌功能減退,這類患者常因咳嗽、跑跳甚至一般行走而出現尿液不自主漏出的現象。
(2)男性尿失禁患者基本上為急迫性尿失禁。如腦血管疾病、神經係統疾病、糖尿病、男性前列腺增生,以及一些尚未了解的因素可明顯影響膀胱的儲尿功能,使得膀胱在無多少尿液的情況下出現不自主收縮,其結果是產生尿頻、尿急,甚至未來得及到廁所即尿褲子現象。
2.尿液顏色的提示
何時應該多補充水分,尿液幫你判斷:尿液顏色正常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必須多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可是喝水太多了。
3.尿失禁的防治
(1)勿憋尿,一有尿意,應馬上去排尿,最好在飯前、飯後及睡前,將尿液排盡。
(2)訓練排尿的習慣,先在短時間內固定去排尿,然後再慢慢延長,可有效改善尿失禁的問題。
(3)在打噴嚏、咳嗽、提重物或彈跳時,應緊縮括約肌,以免尿液外漏。
(4)有尿失禁的前兆時,放鬆心情再緩步走向廁所排解。排尿時盡量排光膀胱的尿液,然後站起來再坐下,微向前傾,再有一次。
4.尿失禁,與方式關鍵
(1)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寢平臥後,
各做50—100次緊縮肛門和上提肛門活動,可以明顯改善尿失禁症狀。
(2)做盆底肌操可防治尿失禁。先使全身肌肉放鬆,然後慢慢地向上提肛門,使尿道有緊縮感。往上提起後保持這個狀態默數5下,做10次為一組,每天要做8—10組。注意在做的時候,腰部和臀部不要用力,保持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