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之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隻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麵對這輕鬆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借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裏的“絕活”愈來愈多了。“一鉤準”是許振超20世紀70年代初開門機時的創造。集裝箱上有4個鎖孔,從幾十米高的橋吊上看下去,很難分辨,更別說用在空中擺蕩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鎖眼都對齊,把集裝箱抓牢靠了。但是,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就是做到了。許振超煉成“一鉤準”的訣竅是,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一條線”。他的大徒弟張顯新操作起來,輕鬆自如,一鉤一個準。他笑著說:“我練了1年才練出來的。”
30多年來,許振超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並模範地帶出了“王嘯飛燕”、“顯新穿針”、“劉洋神繩”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的工作品牌。他帶領團隊按照“泊位、船時、單機”三大效率的標準要求,深入開展比安全質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風的“四比”活動,先後8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名揚四海,“10小時保班”服務品牌享譽世界航運市場。近年來,他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組織實施了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這一技術的國際空白,年節約資金3000萬元以上,噪音和尾氣汙染降低近零。他是一位學習型、創新型、充分掌握現代技能的新時期優秀產業工人。他愛崗敬業,不僅自己大膽進行技術創新,練就了高強的本領,還帶出了一支“技術精、作風硬、效率高”的優秀團隊,創造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
為國防獻身的模範幹部——蘇寧
蘇寧,山西省孝義市人,1969年入伍,後曆任班長、排長、連長、作訓參謀、作順股長、營長等職,生前係中國人民解放軍65435部隊參謀長。犧牲時年僅38歲。
在哈爾濱,提起“柞樹林”這個地方,人們就會想到軍人、軍隊;而近十多年來,再提起“柞樹林”,人們就會想到蘇寧,想到蘇寧生前所在的團。因為,英雄蘇寧就在那裏工作,在那裏犧牲。
1991年4月20日晚上10點多鍾,蘇寧推開了參謀王琦宿舍的房門。王琦起身相迎,說:“參謀長,你還沒睡呀?”蘇寧點了點頭,說:“王參謀,明天進行手榴彈實彈投擲考核,你把各連的投擲順序安排一下。”王琦點頭答應了,並說:“參謀長,明天考核還是我去吧。”蘇寧搖了搖頭,十分堅決地說:“我得去。實彈投擲危險性大,去年實彈投擲的時候,就出了兩枚啞彈,是我引爆的。隻要是搞實彈投擲,就有危險性。我要親自去,不然我不放心。”
說到這裏,蘇寧忽然發現王琦的床頭放著一本書,書名是《武經七書注釋》,便拿起來翻看。當他翻到其中的一章時,其中的內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留心看了起來。上麵寫道:“兵有五致:為將忘家,逾垠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生,急勝為下。百人被刃,陷行亂陣;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對軍隊作戰有五條要求:受命為將要忘家,出國作戰要忘掉父母,臨陣殺敵要忘掉自己,隻有抱定必死的決心才可以求得生存,急於求勝是不好的。百人死戰,就可以摧毀敵陣;千人死戰,就可以擒敵殺將;萬人死戰,就可以橫行天下!”
蘇寧看了這幾句話,又看了看後麵的注釋,連聲說好,並很有感慨地對王琦說:“古人能做到這些,真是難能可貴。我們當代的軍人,恐怕有些人都做不到。”說完,他把書放回床頭,又跟王琦商量了一下次日的投彈訓練,這才起身離去。
4月21日清晨,一陣清脆的哨聲響起,蘇寧帶領著炮團機關的幹部參加越野考核。早飯後,蘇寧又第一個來到靶場——他要親自組織、指揮手榴彈實投考核。
投彈開始了。蘇寧投出了第一枚手榴彈,給大家做示範。然後,按照安排好的順序,一個連一個連地投擲。情況不錯,投彈訓練進行得很順利。可是,當輪到十二連投擲時,意外情況突然發生了。連長修柏岩由於用勁過大,手榴彈撞在戰壕的後沿,掉在了站在旁邊的十三連連長李印權的身後。手榴彈在哧哧地冒煙,35秒鍾之內就會爆炸,可李印權一點兒都沒有察覺。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蘇寧大喊一聲:“快臥倒!”而後一個箭步從右側一米多遠的地方衝過來,推開李印權,拉過修柏岩,雙手抓起冒煙的手榴彈,打算將其扔出戰壕。就在那一刹那,手榴彈爆炸了,“轟隆”一聲巨響,氣浪把蘇寧掀出一米多遠。兩名戰友得救了,蘇寧卻倒下了。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把蘇寧送到醫院搶救。蘇寧的雙手被炸斷,腦子被震爛,腦細胞完全死亡。經過9天8夜的搶救,4月29日下午6點8分,蘇寧的心髒永遠地停止了跳動。
蘇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隨時想著戰友的安危,無時無刻不在為戰士們著想。一次,部隊冬天去演習。冬天的黑龍江,到處覆蓋著白雪,冷氣逼人。指揮所安在一個村莊裏,戰士們都在野外住宿。蘇寧作為團參謀長,被安排住在老鄉家裏,戰士們是不會有什麼意見的。可是,蘇寧惦記著戰士們,硬是把火炕讓給了身體瘦弱的戰士睡,他自己到野外跟戰士們住雪洞。說是雪洞,就跟冰窖一樣。戰士們都有些發怵。蘇寧看出了大家的情緒,笑著說:“怎麼,害怕了?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一起住雪洞。”他緊靠著洞口,一邊鋪褥子,一邊說:“同誌們,不能吃苦,也就不能把自己鍛煉成合格的戰士。大家快睡吧,我到連隊去看看。”各連隊轉了一圈回來,蘇寧發現戰士小徐睡到了門口,他的被褥被挪到了裏邊。蘇寧心裏一熱,非常感激戰士們的關懷,可他覺得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小徐睡在門口。他蹲下身,輕輕地拍著小徐的被角,說:“小徐,別著涼了,還是睡到裏邊去吧。我身體結實,睡在門口沒事。”小徐蒙著被子裝作沒聽見,也不出聲,反正就是不動。但是,到最後,蘇寧還是連哄帶抱地把小徐趕到了裏麵,自己睡在了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