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說到做到,1988年,已擔任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的孔繁森因為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西藏工作的經驗,再次被安排進藏。其實,孔繁森心裏很清楚,家裏確有不少困難: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如從前了;年近九旬、已不能自理的老母,或許就此見不到了;孩子尚未成年,需要人照看;妻子動過幾次大手術,體弱多病。但當組織上問他有什麼困難時,他卻說:“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
二次進藏的孔繁森擔任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任職期間,他跑遍了全市8個縣區的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鄉辦、村辦小學。在他和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
三年期滿,按說,孔繁森可以返鄉,但自治區領導卻找他商量,希望他能到阿裏地區擔任地委書記。號稱“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氣候惡劣,而阿裏又是西藏最艱苦的地區。但孔繁森又一次堅決而幹脆地回答:“我是黨的幹部,服從組織安排。”
1993年4月4日,孔繁森告別拉薩赴阿裏上任。一到阿裏,孔繁森就因為環境變化感冒了,咳嗽不止。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在高原生活,一場嚴重的感冒甚至會奪去一個人的生命。但為了不耽誤工作,他隻是大劑量地服藥。病情重了,就一邊輸液,一邊工作。一個多月下來,體重減輕了14公斤。由於過度勞累,他的直腸纖維瘤複發,鮮血浸透內褲,可他一直瞞著別人。等大家都入睡後,他才把內褲換下,悄悄洗幹淨。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為了摸清情況,尋找阿裏的發展優勢,從南方的邊境口岸到藏北大草原,從班公湖到喜馬拉雅山穀地,全地區106個鄉,孔繁森跑了98個,行程8萬多公裏。阿裏地廣人稀,有時,開著越野車在荒野上奔波一天也看不到一戶人家、一頂帳篷。餓了,隻能吃風幹的牛羊肉;渴了,隻能喝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就這樣,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阿裏經濟發展的思路在孔繁森的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
正當孔繁森帶領全地區人民為實現阿裏發展的宏偉藍圖而奮鬥時,1994年初,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雪席卷了阿裏高原。在孔繁森的帶領下,地委、行署迅速組織了十多個工作組分赴各災區。
頂風冒雪,孔繁森背著他每次下鄉都隨身攜帶的小藥箱,走村串戶,慰問受災群眾,給被凍傷的牧民們看病,記錄損失,分發救濟糧和救濟款。看見一位藏族老媽媽把外衣脫給了小羊羔,自己卻凍得瑟瑟發抖,他連忙脫下自己的一套毛衣毛褲送上。他高聲地鼓勵大家:“有黨和政府在,再大的災害也壓不垮我們。我們一定能幫助大家渡過難關!”然而他自己卻差一點倒下了。高原雪夜,奔波到淩晨2點多的孔繁森因為劇烈的頭疼無法入眠,心跳加快、胸悶氣短、天旋地轉,讓有高原生活經驗和醫學常識的他意識到死神正向自己逼近,於是他強支起虛弱的身體,打著手電給同行者寫下了這樣的“遺言”:“不知為什麼我頭痛得怎麼也睡不著。人有旦夕禍福。萬一我發生了不幸,千萬不能讓我母親和家屬、孩子知道。請你每月以我的名義給我家寫一封平安信。我在哪裏發生不幸,就把我埋在哪裏……”
好在,這一夜,孔繁森終於挺過來了。而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阿裏也終於從雪災中挺過來了,全地區沒有凍死、餓死一個人。
持續不斷的天災,讓孔繁森認識到,光靠救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自然災害的威脅,隻有盡快建立起防災抗災基地,才能使群眾具有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這年7月,孔繁森在北京參加中央召開的第三次西藏工作會議後,一個部委一個部委地彙報災情,陳述建設防災抗災基地的重要性,終於為阿裏爭取到一大筆救災款和項目資金。當時,他母親正臥病在床,水米不進,家裏幾次催他回去。可為了阿裏地區6萬多群眾,在京逗留了20多天的他,卻愣是沒空回一次家。
在孔繁森等地委、行署一班人的帶領下,阿裏的經濟有了較快發展。1994年,全地區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8億元,比1993年增長37.5%;國民收入超過1.1億元,比上年增長6.87%。一幅全麵振興阿裏經濟的宏偉藍圖,正在這雪域高原上成為現實:2000千瓦的朗久地熱電廠重新發電;年產值可達上億元的山羊絨梳絨廠和魚骨粉加工廠、硼礦脫水廠、水泥廠等相繼拔地而起;隨著普蘭、什布奇口岸的開通,至邊境強拉山口公路的竣工,阿裏高原向世界進一步敞開了開放的大門……
可是,令人痛惜的意外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的途中,遇車禍不幸殉職,時年50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更讓人心碎的,是他留下的兩件遺物——去世前4天剛完成的“關於阿裏發展的12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僅有的8.6元。
孔繁森一生生活節儉,經常吃的是白飯就榨菜,工作一忙,開水泡饅頭和方便麵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許多內衣打著補丁,連塊香皂都舍不得買,即使這樣,入藏近10年,他幾乎沒有往家裏寄過錢。每次下鄉,他不僅要事先買上好幾百塊錢的藥,為農牧民看病治病,身上還總是帶著錢,隨時準備分給那些生活貧困的藏族群眾。所以,往往剛過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所剩無幾了。為了撫養拉薩羊日崗鄉的地震孤兒曲印和貢桑,經濟拮據的孔繁森隻能悄悄跑去獻血。西藏軍區總醫院曾開過這樣一張獻血證明:茲有孔繁森同誌於1993年曾先後三次來我庫自願獻血900毫升,已按醫院規定付給獻血營養費900元整。
“冰山愈冷情愈熱,耿耿忠心照雪山。”正如孔繁森在一首詩中所寫,他把自己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高原,獻給了黨的事業。他對藏族同胞的愛、對祖國人民的愛,就像高原上的藍天一樣,那樣的純潔,那樣的深沉,那樣的博大。他始終在努力實踐著自己最喜愛的那句名言:“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孔繁森去世後,他的骨灰分別被安放在他所工作過的西藏高原和他的家鄉山東聊城。他收養的藏族孤兒曲印和貢桑,懷抱著骨灰和遺像,為他們敬愛的孔爺爺送葬。而阿裏地委所在地、不足5000人的邊疆小鎮獅泉河,有兩千多人參加了追悼儀式。“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一副挽聯、短短數十字,道不盡藏族人民對孔繁森的深切緬懷。
抗震救災英雄——武文斌
武文斌,1982年10月出生,河南省鄧州市張村鎮人。2002年12月入伍,2005年7月考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2007年7月回到所在師炮兵指揮連實習。
武文斌從小就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小時候他雖然很頑皮,卻心眼兒特別好,從不做壞事,小朋友們都愛和他一起玩。有一次,不懂事的弟弟拿了別人的東西,武文斌二話不說,立刻盯著弟弟還回去,而且要給別人道歉。
武文斌從小學習好,再加上長期以來的“軍人夢想”,他高中畢業時第一誌願就填了軍校。可是最後他沒被軍校錄取,而是考上了一所地方高校。對於全家人來說,能考上大學就是一件大喜事啊!可武文斌卻很不樂意。在家人的再三勸說下,他跟著父親來到了大學裏。晚上,武文斌越想越不死心,居然第二天又跑回了家。他對父親說:“我不去上大學,我要當兵!”父親拗不過倔強的武文斌,隻好同意。同年年底,武文斌終於穿上軍裝,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
入伍幾年,武文斌刻苦訓練,積極上進,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測繪學院測量與導航工程係士官一隊。在軍校裏,他依然在思想和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幾年裏門門功課都是優秀。2007年7月,武文斌被分配到某紅軍師直屬炮兵連實習,一年後畢業。
2008年5月12日,一場可怕的8級地震突降西南地區。一時間,地動山搖,房毀屋塌,尤其是汶川地區,道路完全損毀,變成了無法與外界聯絡的孤島。獲悉地震的消息,黨中央立刻派遣解放軍、武警官兵奔赴災區。戰士們都暗下決心:就算是用兩條腿走,也要用最短的時間趕到災區,因為時間就是生命,那些被埋在廢墟瓦礫下一息尚存的人們,隨時都麵臨著死亡的威脅。武文斌密切關注著救災進程。可樂男孩、微笑天使、敬禮男孩……當武文斌從電視或報紙上獲悉一個個被埋群眾獲救的消息,感動得幾乎落下淚來。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到災區參加抗震救災。
按照上級的部署,武文斌所在部隊準備出發前往汶川。本來連隊考慮到他6月份要返回學校參加畢業典禮並辦理畢業手續,就安排他留守。一聽到這個決定,武文斌急了,他找到指導員,堅決要求隨部隊進川。他說:“指導員,現在災區人民有難,我作為鐵軍一員,豈能無動於衷?既然是軍人,有危險發生時就應該第一個衝上去!如果您不讓我去,我會後悔一輩子的!”就這樣,武文斌爭取到了參加抗震救災的機會。部隊到達災區後,武文斌看著滿眼的廢墟和無家可歸的人們,心裏一陣陣難過。他顧不上休整,立刻投入了搶險安置工作。
5月17日,部隊接到命令,前往汶川縣三江鎮展開搜救和轉運重傷員任務。由於山體移位,道路嚴重被毀,因此判定方位、選擇前進路線十分困難。精通軍事地形學的武文斌帶領戰友們翻山越嶺,艱難地突入汶川縣三江鎮。他得知山上一位老人家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下,又帶著幾名同誌爬山一個多小時,找到那棟倒塌的房屋,拚死將受傷的老人救了出來。
5月28日,武文斌所在部隊奉命搶通玉堂鎮通往水泉村的公路。這是一條盤山公路,由於地震造成山體滑坡堵塞了公路,水泉村上千名群眾麵臨缺水斷糧的危險。當時餘震不斷,不時有石頭從山上滾下來。連長準備組織一個黨員突擊隊,負責最危險的路段。武文斌站了出來:“雖然我不是黨員,但也算我一個!”原來,由於武文斌轉過幾個單位,因此雖然他一直表現優異,但還沒正式被批準入黨。他說:“既然我是入黨積極分子,那就請黨在危險中考驗我!”
災區白天氣溫比較高,連隊的任務又比較重,所以大家都非常疲勞,而身體並不十分強壯的武文斌更是髒活累活搶著幹,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多個小時,身上的衣服幹了濕、濕了幹。十幾天下來,戰友們發現武文斌明顯瘦了一大圈,眼窩凹陷進去。大家看他這麼累,都勸他自己也要注意休息。可武文斌搖搖頭:“災情這麼嚴重,咱咋能歇著呢。災區人民有一個沒得到安置,我就一天不休息。”
6月4日,由於山高霧大,一架救援直升機不幸失事墜落。武文斌和戰友們立刻展開拉網式搜尋。失事地點山高林密,荊棘叢生,再加上那幾天一直陰雨連綿,一不小心就會陷進泥坑裏摔倒。武文斌手拿鐮刀開路,手上臉上被劃出了許多口子。有一段山坡非常陡峭,武文斌和戰友們隻能身體緊貼山壁,一點點挪動。突然武文斌腳下一滑,差點摔下去,幸好他情急之下抓住一根藤條才沒有跌落穀底。這樣的危險,武文斌和戰友們經曆了三回。大約中午時分,又發生明顯餘震,山石飛落,大家毫不退縮,終於完成了預定的搜救任務。
部隊駐紮在玉堂鎮時,除了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武文斌一有時間就去幫老百姓幹活。一天中午天氣特別熱,人們紛紛在樹陰下乘涼。這時,突然傳來“砰、砰”的響聲。開始大家沒有在意,在震區經常會聽到各種聲音,可是這聲音持續了好久也沒斷,大家警覺起來,順著聲音跑過去一看,原來是武文斌正幫老鄉們打油菜籽呢!他額頭上全是汗,迷彩服都濕透了。在武文斌的帶動下,戰友們一有空也都加入到了打油菜籽的行列中。
6月17日傍晚,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忙碌了多天的武文斌和連隊戰友一起,冒雨再次執行8車活動房板材的卸車任務,他一個人在車上卸,供下麵10個戰友搬。本班任務完成了,他又主動幫其他班卸車。勞累了一天的武文斌睡前邊洗腳邊對戰友們說:“好好洗個腳,明天接著幹。”
可是,這一覺睡下去,武文斌再也沒能起來。武文斌因為過度勞累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光榮犧牲。
噩耗傳到武文斌的妻子小楊那裏,她悲痛欲絕,久久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她懷裏抱著武文斌的照片,痛哭著說:“文斌呀,我一直等著你回來結婚,沒想到這婚禮竟永遠成了夢。”
原來,武文斌和妻子楊衛華戀愛多年,2008年2月剛領了結婚證,兩人商定6月份武文斌一畢業就舉行婚禮。汶川地震後,武文斌告訴楊衛華:“你等著我,等我完成任務,咱們辦個熱熱鬧鬧的婚禮。”武文斌走後,小楊天天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在武文斌的手機裏,最後還存著一條未讀短信:“老公,你受苦了,等你回來,我請你吃好吃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武文斌為人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人民也將永遠不會忘記他。2008年6月21日,濟南軍區某集團軍追認武文斌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一等功,並批準為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授予武文斌“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英雄已逝,讓我們用“2008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對武文斌的頒獎詞來再次回望這位累倒在抗震前線的英雄吧:山崩地裂之時,綠色的迷彩撐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樹起了旗幟,自己卻悄然倒下。在那災難的黑色背景下,他26歲的青春,就是最亮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