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一片丹心,永跟黨走——董振堂(2 / 3)

在漫漫長征路上,董振堂沒有一點兒官架子,他的馬經常讓給傷病員騎,自己則背著槍,昂首挺胸,大步走在隊伍前邊,像一座永遠累不垮的鐵羅漢,激勵著周圍的人前進。他還常常利用行軍時間和戰士們談心,更像母親一樣叮囑戰士們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體,他常對戰士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1935年,董振堂出席了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在生死關頭召開的,它標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共中央的統治地位。會後,紅五軍團仍然擔任紅軍長征的後衛,在阻擊敵人的戰鬥中接連打了許多漂亮仗。在黔北,董振堂率紅五軍團奮戰五晝夜,頂住了四川軍閥劉湘的整編師九個團的進攻,使紅軍主力部隊迅速渡過赤水河,重占桐梓、婁山關和遵義城,一舉殲敵軍兩個師,又乘勝追擊至烏江邊,聚殲敵軍一個師,直逼貴陽,取得長征以來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接著,董振堂率部飛快地趕到金沙江畔,奉命在皎平渡以南的石板河一帶布防,掩護主力部隊北渡。石板河背靠大山,山下是波浪翻滾的金沙江,形勢十分險要。董振堂指揮部隊占領山地製高點和有利地形,對敵軍進行節節抗擊。由於金沙江水湍急,剛架設的浮橋即被洪水衝垮,紅軍主力部隊隻能在絞平渡用七隻小船渡江,中革軍委命令董振堂所部必須堅持九天九夜。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董振堂毫不猶豫地命令指戰員:“北麵就是金沙江,南麵就是敵人,我們背水作戰,任務完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全軍的安危,紅軍是整個的組織,各軍團如手足之不可分離。本軍團無論如何要完成任務,即令全軍覆沒,也要掩護一、三軍團和黨中央安全渡江!”紅五軍團在董振堂的帶領下,頑強擊退敵軍的多次衝鋒,在陣地上堅守了九天九夜,掩護一、三軍團和中共中央安全渡過金沙江。從此,中央紅軍擺脫了國民黨軍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將紅軍消滅於川滇邊境的計劃,取得了在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接著,董振堂率部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順利通過彝族區,跨過大渡河口,翻越夾金山,於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紅五軍團也因此在中國革命軍事史上獲得“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

高台榮光 壯烈殉職

懋功會師後,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在一、四方麵軍會合後,紅軍的戰略方針是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創建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紅五軍團和全軍一起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練兵運動。1935年8月,中共中央毛兒蓋會議決定,紅軍組成左、右兩路軍北進。右路軍由紅一方麵軍的第一、第三軍團和紅四方麵軍的第四、第三十軍組成,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直接率領下從毛兒蓋出發,經班佐、包座,出臘子口到甘南;左路軍由紅四方麵軍的第九、第三十一軍、第三十二軍和紅一方麵軍的第五、第九軍團組成,在朱德、劉伯承和張國燾率領下,從卓克基出發,經阿壩出草地,在班佑與右路軍會合。董振堂的紅五軍團擔任右路軍前衛。但張國燾搞分裂主義,拒不執行中央指示,反對北上。在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董振堂對張國燾的分裂行為和反黨陰謀進行了堅決抵製,維護了大局和一、四方麵軍的團結。

1936年1月上旬,紅五軍團奉命同四方麵軍的三十三軍合編為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同年6月,紅二方麵軍在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領導下曆盡艱辛來到甘孜,與紅四方麵軍勝利會師。由於朱德、劉伯承、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等同誌的堅決鬥爭,張國燾被迫接受了紅二、四方麵軍共同北上與黨中央和紅一方麵軍會合的行動方針。董振堂帶領紅五軍第三次踏上過草地的艱難曆程。環境險惡,饑餓嚴重威脅著紅軍戰士。董振堂和戰士同甘共苦,吃野菜、草根和樹皮。10月18日,一、二、四這三個方麵軍在會寧勝利會師後,董振堂率部作後衛,在會寧南麵的西蘭公路上警戒尾追的敵軍。他經常用電話傳播紅軍會師的喜訊,鼓勵全軍將士打好仗,以實際行動慶祝三大主力紅軍的會師。10月底,紅三十軍、九軍、五軍組成西路軍渡黃河西征。董振堂率部在西征中仍作後衛。由於西路軍孤軍深入,遭到敵軍的強大圍攻,蒙受慘重損失。12月,董振堂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7年初,董振堂率部攻占了甘肅臨澤縣城,又帶領紅五軍的四個團奪取了高台縣城。進占高台後,董振堂帶領紅軍指戰員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政策,發動和組織群眾,幫助人民群眾建立抗日政權;組建了有一百多戶貧民參加的貧協委員會,建立人民武裝抗日義勇軍,吸收近千人參加紅軍隊伍。一時,高台軍民革命熱情高漲,大街小巷貼滿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共同抗日”的標語。

正當高台人民歡欣鼓舞慶祝翻身解放,積極組織人民政權和武裝時,1937年1月12日,敵馬步芳等部以四個旅、三個團及民團一部約兩萬餘人包圍了高台。為了打退敵人的進攻,董振堂立刻動員全城軍民加強城防,填土築壘,潑水結冰,製作大長矛,以補充武器的不足。由於敵軍比紅軍多出八至十倍的兵力,連續七晝夜的激戰,雙方傷亡都很大。董振堂被迫率部入城堅守。隨後,敵人不斷增加兵力,攻勢越來越猛,紅軍將士死傷多數,高台城內被敵軍的炮火炸得濃煙滾滾,紅軍戰士用大刀、長矛、石塊和敵人拚殺。到了19日上午,形勢更加危急。為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董振堂率五十多名幹部戰士宣誓:“我們要流盡最後一滴血,戰鬥到底,為革命犧牲是光榮的,革命一定能成功,自由幸福的日子一定能夠到來。”20日淩晨,敵軍傾其全力再次衝上城牆。董振堂身先士卒,帶領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用最後的手榴彈和石頭、瓦塊同敵人展開殊死拚殺。在戰鬥最殘酷的時刻,董振堂用盡畢生氣力號召將士們:“英勇戰鬥,把屍首留給敵人,後人是會為我們報仇的!”隨後,董振堂帶著兩名警衛員和一個司號長從東門以北的城牆上跳了下去,與敵軍搏鬥。敵兵一下子圍了上來,董振堂因左腿受傷,不得不半跪在地上手舉雙槍輪番射擊,直到身邊的戰士全部犧牲,他的手槍僅剩下一顆子彈了。麵對敵人的槍口,董振堂視死如歸,他把槍裏的最後一顆子彈對準了自己的胸膛——紅五軍軍長董振堂壯烈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