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1 / 2)

--延安大學第四次校友聯誼會散記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戰士回首征途,行程迢迢漫漫;半個世紀未下鞍,越過萬水千山;哪怕前去再遠,胸中總有延安;任它創業多艱險,延大母校總在心間……從來沒有寫過詩歌,但是當我坐在這個布置得樸樸素素的會場上,麵對著這些經曆過特殊鍛煉和考驗,創造了生命的輝煌,卻仍然朝氣不減當年的延大老校友,心中的詩情突然奔湧而至。找不到更恰當的詞彙來描述他們久別重逢的喜悅心情,就借78歲高齡的老校友克裏更(蒙族)熱辣辣的一句見麵白吧大家一見麵、一握手,就像又回到了延安,又站在了延河邊上,心裏頭覺得暖呼呼價。”這位曾經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大健壯的老人,如今是延大內蒙校友分會的顧問,是一切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和參加者。他聲若洪鍾,步態輕捷,像當年在延安民族學院學習時一樣,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開拓進取的信心。他一再主張校友會要辦經濟實體,解決活動經費困難的問題。

看得出,老校友們對母校懷有與日倶增的熱愛。這是極不尋常的革命情誼。中國有一千多所大學,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同延安大學的曆史相比。延大是光榮的大學,是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時期親自創辦的培養革命戰士的大熔爐。就像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廣州黃埔軍校,延大堪稱是中國革命的功臣大學。因此,“延大校友聯誼會”同“黃埔軍校同學會”一樣,受到了中央及社會各界的特別關注和支持。有幸於秋高氣爽時節應邀參加在“塞上江南”銀川召開的延安大學第四次校友聯誼會,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和自豪。

“我當年是從國統區的四川奔赴延安的,我懂得做人的尊嚴是從延安開始的,我的真正的人生是從延安幵始的……”73歲的老校友孫邦達,一開口講話就激動得有些情不自禁。他來自長春,是吉林校友分會的秘書長。他在座談會上第一個舉手發言。那勁頭就像當年在魯藝文學係開討論會發言一樣的踴躍、衝動。他是把全部的時間和熱情都投入了延大校友分會的工作。他像當年參加剿匪和土改一樣,把校友分會的工作當作一項空前的曆史性任務來完成的。他認為這是自己晚年的一項事業。他的老伴打趣兒說隻要延大校友總會一來信,邦達打電話的聲音都變成了高八度:他自己欣喜地承認這是真的。他在發言中彙報了學習內蒙分會的經驗,克服困難,努力開展工作的情況,就像當年下鄉歸來,暢談心得體會一樣的津津有味。座談會上有限的時間並不能盡興。會後他便到各地校友的住屋去擺龍門陣。然而不論在哪間屋子裏,談話的主題總也離不開延大和延安。他在延安做過工、種過地,17歲時由西安徒步走向延安時的情形像昨天發生的事情一樣曆曆在目。談著談著,他突然動情地唱起一支鮮為人知的歌。那悲壯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使在座的每個人都深受感動奏起哀樂來祭陵,誌丹同誌你活在我們的心中,你流了血為黨盡了忠,你修下路我們來行,你創建的邊區千萬人民來建設,你未竟的革命事業我們來繼承……“歌聲像一陣風掠過時空,使人們又回到了1941年的延安。”這首歌,我隻在追悼劉誌丹大會上聽了一遍,就記下來了,而且終生難忘。歌名是什麼?記不清了,應當是《誌丹同誌活在我們心中》吧,我這幾十年,是唱著這首歌走過來的。“

陸標這個名字,聽著很像”路標”來自大連校友分會的衣著樸素的陸標雖已年過七旬,但他仍然像當年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時一樣的朝氣蓬勃。他眼下正在努力成為真正的”路標”或許他對於人生的”岔道口“曾經有過深切的體驗吧,深知在關鍵時刻走錯一步那將意味著什麼;或許他對現實中青少年的思想狀況有著較多的了解和過多的憂慮吧,深知任那些形形色色的細菌和微生物侵蝕青少年稚嫩的思想將意味著什麼。他和幾位校友一道數年如一日地奔波於大連市和東三省的大、中、小學之間,作報告、講傳統,宣傳延安精神。他在發言中談道廣有人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4為人民服務過時了,我偏不這樣認為,我還是到處講張思德同誌的故事,1993年,講了75場,青少年很喜歡聽,場場爆滿,出現了一股學傳統、講奉獻的熱潮。”看得出,他對“路標”的事業充滿了信心。他作報告,仍然像當年在延安時下鄉宣傳一樣,從不要一分錢的報酬,總是自己背著幹糧,自己貼上路費。他講張思德,其實他自己本身也就是一個活著的張思德。他這“路標”首先是用自己的光輝照耀著即將步入人生旅途的青少年。

來自北京校友分會的代表林冬,曾經是回民支隊的戰士。他在這裏與來自內蒙古的老戰友劉培欣久別重逢,心情格外激動。他們是當年一道由冀中抗曰前線奉黨中央、毛主席調遣隨部隊到延安整訓,後又進魯藝文學係學習的。建國後,他一直都在廣播新聞戰線上盡心盡職地工作。1985年,他從原先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又開創了新的事業。他和幾位老同事一道,創辦了《中國老年報》。作為這個頗有影響且最具權威性的老年讀物的現任副總編,他的發言不僅充滿了自信和自豪,且又是那樣的深刻而富於見地。他年近七旬,依然精神矍鑠,容光煥發,發言時不時地揮動著手臂,使你覺得他渾身充滿了力量。“宣傳延安精神要講傳幫帶。特別在當前個人主義膨脹、拜金主義盛行、社會風氣不大好的情況下,更要注重宣傳延安精神。在這方麵,我們是火種,要盡最大的努力發光發熱。”“延安精神不隻是提倡啃山藥蛋、穿粗布衣,如果僅僅是這樣,就把延安精神歪曲了、貶低了。正確地、客觀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延安精神的本質。當然也還包括堅定的革命意誌,堅韌不拔的鬥爭精神,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等。過去我們依靠延安精神,正確地分析時局,戰勝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封鎖。敵人想困死、餓死我們,事實上我們不僅生存下來了,而且發展了,勝利了,這是延安精神的勝利。今天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同樣離不開延安精神。”“困難是有,但千困難萬困難,我看比起當年蔣介石封鎖陝甘寧邊區時的境況要好得多,我們要有信心。”林冬同誌的發言,就像一團火,能給人以啟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