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人為經濟立法——對稱經濟學與對稱辯證法(1 / 3)

提要:對稱辯證法與矛盾辯證法有本質的不同,對稱辯證法就是思辨性與實證性的同一。科學以形而上學為前提,以本質為出發點;本質、規律、現象是科學建構的不同層次。本章通過對稱辯證法與矛盾辯證法的聯係和區別,證明經濟學思辨性與實證性、形上與形下相統一的哲學依據。指出對稱經濟學是一個以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為出發點、經濟科學本質與經濟客觀本質、經濟科學規律與經濟客觀規律相互造構的過程。

關鍵詞:對稱辯證法 矛盾辯證法 思辨性與實證性 科學本質 客觀本質 科學規律 客觀規律 形而上學 本質—規律—現象

羊的辯證法 經濟學視野中的辯證法

天與人、主體與客體、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的“合一”、統一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同樣,從矛盾辯證法到對稱辯證法也是自然曆史過程。

辯證法即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方法。思辨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辯證法的發展有一個過程。辯證法發展的第一階段是通過辯論達到真理,是辯證法發展的思辨階段;第二階段是揭示宇宙發展的普遍規律,是辯證法發展的實證階段;作為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第三階段是前麵兩個階段的綜合,即思辨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階段。如果說第一階段是認識論的辯證法,第二階段是本體論的辯證法,第三階段則是本體論和認識論相統一的對稱辯證法。思辨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辯證法即對稱辯證法,是辯證法發展的最高階段。

從空間上展開的不同經濟模式,體現了時間上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在這裏,時間、空間、層次是對稱的,這就是對稱辯證法。隻有對稱辯證法才能合理解釋五度空間及其相互轉化,才能合理解釋經濟轉型、經濟融合與經濟發展,才能合理解釋和諧經濟與和諧社會。所以必須用對稱辯證法代替矛盾辯證法。經濟學視野中的辯證法隻能是對稱辯證法。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矛盾存在的理由與依據,既在於鬥爭性。鬥爭性是矛盾的本質屬性。而同一性是宇宙的本質屬性,所以矛盾隻是宇宙的局部現象。矛盾的普遍性是相對的,而以同一性為本質屬性的對稱則是絕對的。宇宙的本質是對稱而不是矛盾。對稱辯證法中,同一性是絕對的,鬥爭性是相對的。矛盾辯證法,否認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相互依賴的係統結構關係,是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鬥爭哲學。階級鬥爭為綱,就是以矛盾哲學為理論基礎。矛盾辯證法在曆史觀中的應用形成曆史機械唯物主義。曆史機械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有本原與派生關係,破壞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對稱關係,用曆史規律論吞並曆史主體論,破壞了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否定了經濟領域的主體性原則。矛盾辯證性與曆史機械唯物主義肢解了社會有機體中各個要素之間的內在的有機體關係,是一種線性的曆史觀。不符合宇宙、社會曆史的本質的矛盾辯證法在實踐中的應用必然陷於矛盾辯證法悖論,矛盾辯證法悖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必然陷入矛盾辯證法悖境。

“階級鬥爭為綱”和“和諧社會”均以矛盾辯證法為理論基礎,就是矛盾辯證法悖境。

矛盾矛盾辯證法既可以作階級鬥爭為綱的哲學基礎,又想作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矛盾辯證法成了萬金油。萬金油不能作為世界觀,更不能作為方法論。

對稱辯證法是和諧社會的哲學基礎,也是人類社會深層次規律的反映,是宇宙觀、方法論;矛盾辯證性是階級鬥爭為綱的哲學基礎,是人類社會局部、階段、淺層規律的反映:隻是政治哲學。作為矛盾邏輯的辯證邏輯,隻是傳統邏輯向對稱邏輯、矛盾辯證法向對稱辯證法轉化的過渡環節。走出“矛盾論”,用對稱辯證法揚棄矛盾辯證法,用對稱邏輯揚棄矛盾邏輯,既是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又是辯證法的發展邏輯。隻有對稱辯證法,才真正擺脫了形而上學思維方法的局限,而進入了一個新的思維空間。

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天與人、主體與客體、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的“合一”、統一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同樣,從矛盾辯證法到對稱辯證法也是自然曆史過程。當人類處於生存創業階段,以不可再生性的資源作為生產的主要要素時,人與人之間是狼;當人類以可再生可共享的信息、知識為生產的主要要素,人的追求不是求生存而是求生態、以自身的全麵發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時,人與人之間是羊。狼的哲學是鬥爭哲學,狼的辯證法是矛盾辯證法。羊的哲學是和諧哲學,羊的辯證法是對稱辯證法。

係統經濟學的發展,特別是非線性經濟學的興起,給經濟學帶來了新的活力。貝塔朗菲、維納、申農、普利高津、哈肯、艾根等人,以“耗散結構”、“序參量”、“超循環”等嶄新理念,開創了自組織理論。自組織理論力圖引導“經濟科學去重新考慮過去以機械論世界觀的名義被排斥在外了的東西”。於是,對稱性、有序性、係統性、複雜性、工程性等概念被賦予特定的經濟學含義運用到經濟學中來;眾多非線性現象、混沌現象及各種複雜巨係統被納入經濟學視野,使人們看到了一個更豐富而真實的經濟世界。

對稱是可持續發展的哲學基礎。隻有人和自然的對稱與協調,人類社會才能可持續發展。如果大自然遭到破壞,帶來的將是人類的毀滅。對稱是經濟自組織係統進化、係統功能增強的“序參量”或原動力。矛盾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隻有對稱才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虛實之間 經濟學與形而上學

形而上學和形而下學的區分是人為的、相對的,二者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上”和“下”,隻是抽象程度的高低不同。宇宙的本質就在具體事物之中,經濟規律就在經濟現象之中。

任何一門科學的發展都要靠形而上學,任何一門科學本質上都是形而上學。如果形而上學要取消,任何一門科學都要取消。對稱辯證法,不但使哲學史上的所有哲學思想——形而上學都轉變成科學成果,不但使自己成為真正的科學成果,而且是帶來科學成果的最有意義的工具。對稱哲學是真正的形而上學——科學的形而上學,它的根本功能不是爭論,而是對稱——物質的和精神的——及其方法論指導。

在對稱辯證法看來,經濟發展是有規律的,經濟規律是可以認識的,經濟學的對象就是經濟規律。經濟規律由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邏輯的對稱關係與曆史的對稱關係形成。對稱經濟學的對象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是主體與客體的對稱關係的規律。

經濟學邏輯體係的出發點是經濟本質。經濟本質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結構。對稱經濟科學邏輯體係的真正出發點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係。對稱經濟學體係的建構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雙向對稱運動。

西方經濟學之所以沒有科學的範式,是由於西方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是不對稱的宇宙觀。

不對稱的宇宙觀:世界不可知,信息不對稱,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人不能夠把握經濟規律,經商活動無異於一種賭博,風險越大機會也越大,經濟學、管理學成了博弈學。雖然在他們的經濟學詞彙中,也有“對策”的字眼,但從概念的意義上,他們的“對策”仍然屬於博弈的範疇。

西方經濟學之所以沒有科學的範式,是由於受西方哲學拒斥形而上學思潮的影響,他們輕視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功能。而任何一種學說如果不具備形而上學功能就沒有認識意義。

任何一件簡單的知識(如果它可稱之為知識),都有理性的因素,完全經驗主義的邏輯是不存在的,純粹的經驗主義隻能從實證主義的願望出發走向詭辯,即實證主義的反麵:實證主義→經驗主義→拒斥形而上學→不可知主義。從實證主義的良好願望出發,以經驗主義和拒斥形而上學為中介,最終走向自己的反麵——不可知主義,說明建立在經驗主義和拒斥形而上學基礎上的實證主義本質上是不可知主義,或不可知主義的變種,這也就是實證主義各流派演變的根源和實質——永遠也不能達到真正的實證。

形而上學和形而下學的區分是人為的、相對的,二者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上”和“下”,隻是抽象程度的高低不同。從超越的意義上,下也是上,人不可能超出自己的內在性而直接認識外部任何具體事物;從全息實證的意義上,上也是下,人們通過認識具體事物,就可以認識宇宙的本質;宇宙的本質就在具體事物之中,經濟規律就在經濟現象之中。

路在腳下 經濟學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