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人為經濟立法——對稱經濟學與對稱辯證法(3 / 3)

樓下有樓 本質與規律

“價格機製”、“時間序列”、“經濟周期”等固然是經濟現象中穩定的、可重複出現的東西,但不等於經濟發展的規律,更不等於經濟事物的本質。

經濟學的基本結構:價值規律為核心的對稱開放係統。經濟與經濟學係統有層次,是因為經濟規律是有層次的;經濟與經濟學係統是開放的,是因為人對經濟規律的認識是不斷加深的。

本質不等於規律,本質是比規律更深層次的範疇。經濟規律是分層次的,經濟規律後麵還有經濟本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於普遍聯係和互相影響中。本質是反映事物內部聯係的範疇,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但現象也不是孤立的。“辯證方法認為,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現象,如果把它孤立地拿來看,把它看做是和周圍現象沒有聯係的現象,那它就會是不可理解的東西。因為自然界任何部分中任何一種現象,如果把它看作是和周圍條件沒有聯係的現象,看作是和周圍條件隔離的現象,那它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東西。反之,任何一種現象,如果把它看做是和周圍現象密切聯係而不可以分的現象,把它看作是受周圍現象所製約的現象,那它就是可以了解,可以論證的東西了。”(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

事物的本質、本質與本質之間存在著聯係,本質與現象之間存在著聯係,現象與現象之間也存在著聯係。現象與現象之間的聯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非本質的聯係,它固然不同於本質的聯係或本質之間的聯係,但它畢竟也存在著普遍的、規律性的聯係。所謂“規律”,既指事物內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係,也指事物外部現象中普遍的穩定的聯係。

列寧指出:“規律就是關係,本質的關係或本質之間的關係”(《列寧全集》第38卷)。列寧還指出:“規律是現象中鞏固的(保存著的)東西”,“(現象的)規律”(同上),“規律是現象中同一的東西”、“規律=現象的平靜反映”(同上),“規律是宇宙運動中本質的東西的反映”(同上)。黑格爾也指出:“規律的王國是現象的靜止的內容;現象也就是這個內容,但它是不斷變換的和作為向它外物的反思的……因此,同規律相比,現象是整體,因它包含著規律,並且還包含著更多的東西,即自己運動著的形式的環節”(同上)。(如果大家對黑格爾這段話有不同的理解的話,那麼請注意,黑格爾是在《邏輯學》的“現象篇”中,闡述“規律”這個範疇的;而黑格爾的哲學體係,是按照人們認識的由淺入深的過程來安排的,也即按照曆史和邏輯一致的原則來安排的)。

可見,規律不但存在於本質之間,也存在於現象之間。本質的規律是現象的規律的原因,現象的規律是在本質的規律的基礎上產生並發生作用的。例如,在階級社會裏,同時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規律,人的主體性和生產關係從不對稱到對稱運動的規律。相對於前者來說,後者就是本質的規律;相對於後者來說,前者就是現象的規律,而前者是在後者的基礎上產生並發生作用的。本質的規律和現象的規律二者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休謨和康德等主觀唯心主義者否認世界的本質,把規律歸結於現象之間的外部聯係,固然是錯誤的;但如果把規律完全等同於事物本質聯係,否認現象的規律,也同樣是一種片麵的觀點。事實上,人們正是通過認識現象間的普通聯係,然後進一步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可見,本質不等於規律。非但這樣,而且本質比規律更深刻。列寧指出:“規律是本質的現象”(同上)。事物所包含的層次是無限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也是無限的。內和外、本質和現象的區別,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任何層次的本質後麵,都有比它更深刻的本質。透過階級社會的一切紛繁複雜的對稱現象,使我們認識到了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的普遍規律,但這個普遍規律,決定於隱藏在它背後更深刻的本質,人的主體性和生產關係的對稱要求。相對於後麵的更深刻的本質來講,前麵的本質就成了現象;因而相對於後麵的更深刻的本質而言,前麵的任何規律就都是現象的規律,就都成了“本質的現象”了。

本質是比規律更深層次範疇的原理,在經濟學上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價格機製”、“時間序列”、“經濟周期”等固然是經濟現象中穩定的、可重複出現的東西,但不等於經濟發展的規律,更不等於經濟事物的本質。認識經濟事物的本質,一定能認識經濟事物的規律;但認識經濟事物的規律,並不等於認識經濟事物的本質,規律既可存在於本質中,也可存在於現象中。現象和本質的區分是相對的,因而規律也是多層次的。要不斷達到對於經濟事物本質的認識,就必須區分低層規律和高層規律,並努力不斷達到對於經濟事物高層規律的認識,從而把經濟思維與經濟認識不斷推向前進。在“價格機製”、“時間序列”、“經濟周期”的認識層麵進行數學推演、建構各種模型建立起來的“經濟學體係”,其意義不容誇大。

從本體論上看,經濟本質就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係,經濟規律是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對稱關係的展開,認識經濟本質是把握經濟規律的前提。經濟客觀規律是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一,經濟學科學規律是主體性與科學性的統一。經濟學科學規律與經濟客觀規律、經濟學科學本質與經濟客觀本質是相互建構的,包含在概念、範疇與範疇體係中的經濟學科學規律與科學本質,既不是約定的,也不是先驗的。一方麵,它們是主觀的,另方麵它們又是客觀的反映。這個反映不是消極的、照鏡子式的,而是創造、建構的過程。經濟周期的實質是以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之間、各主要經濟要素之間的不對稱為中介,實現經濟體由低層次對稱向更高層次對稱轉化、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可以認識、可以予測、可以自覺運用的。認識、予測、運用的關鍵是把握對稱辯證法。經濟周期的長度,其間經濟危機的程度、經濟危機給社會破壞的程度同人認識、運用對稱規律的自覺程度成反比。經濟必然性是由經濟偶然性組成的,經濟規律性是由經濟主體性組成的,人的理性不在經濟規律之外,而在經濟規律之中,構成經濟規律的環節,是經濟規律中主體的要素之一。把人的理性看成在經濟規律之外,甚至把二者對立起來,認為經濟規律不可認識、經濟發展不可予期、經濟周期不可予測,是經濟學中的不可知論。西方經濟學就是這樣的不可知論。西方經濟學把經濟主體性與規律性對立起來,經濟學的主體性與科學性對立起來,思辨與實證對立起來,否定經濟學的思辨功能,否認人的理性的無限性、經濟規律的可把握性、經濟趨勢的可預測性,因而否認了世界的可知性,人類經濟活動整體上成了盲目的博弈活動,因而是不科學的。

經濟是價值的產生和實現。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因而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產生和實現規律。使用價值的產生和實現的規律(價值規律)是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價值的本質是使用價值。隻有實現的價值才有使用價值,隻有在使用的價值才是實現的價值。價值可以比較,使用價值可以比較,生產使用價值的各種具體勞動可以比較,人的價值大小、有無、正負可以比較。經商先做人,就是做有價值的人。隻有以創業的心態經商,才能做有價值的人;隻有做有價值的人,才能經營有價值的產品;隻有經營有價值的產品,才能取得有價值的經商成功。政治經濟學在理論上無助於解釋經濟現實,在實踐中會陷入悖境。隻有建立以價值規律為核心規律的對稱經濟學體係,才能走出悖境。

瀟灑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