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製宜 經濟學體係與主體的對稱
用對稱的方法認識經濟,首先要求經濟主體與經濟對象的對稱。經濟學的多元化,不能排除每一“元”都必須能自圓其說,在特定參照係中必須是絕對真理。
經濟學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是統一的,經濟學範式的變遷是和人類經濟發展過程、人的主體性發展過程相一致的。經濟科學通過階級性表現出來的主體性,同庸俗經濟學的所謂主體性的區別為:前者是階級性和人類性的統一,既是階級的也是人類的;而後者則隻是階級的,雖然它們也標榜自己是人類的。
庸俗經濟學既沒有科學性又沒有主體性。經濟科學通過階級性表現出來的主體性,同庸俗經濟學的所謂主體性的區別為:前者是階級性和人類性的統一,既是階級的也是人類的;而後者則隻是階級的,雖然它們也標榜自己是人類的。西方資本在中國的代言人——庸俗經濟學家以反偽科學為偽裝,代表西方先對中國進行文化殖民,然後對中國進行經濟殖民,最後對中國進行政治殖民,妄圖使中國成為西方文化、政治、經濟的傀儡。在此過程中,他們因勢利導,順水推舟,水漲船高,“站在時代潮流的前頭”,逐步取得在中國各學科領域的話語霸權,並最終實現他們更大的野心。庸俗經濟學家在中國政界、經濟學界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爭奪經濟學界的話語霸權。他們背祖忘宗,挑起了一次又一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所謂“合法性危機”,從思維方式(“天人合一”)到哲學到宗教到曆史到文學到中醫到文字到民族象征;似乎隻有西方文化是合法的,中國傳統文化都是非法的;在用合法來代替“非法”的過程中全盤西化,在全盤西化過程中,他們在各個領域取而代之,取得領導權與話語霸權。這是以中國文化為主流還是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鬥爭,是維護中華民族主體性與消除中華民族主體性的鬥爭。
用對稱的方法認識經濟,首先要求經濟主體與經濟對象的對稱。經濟學的多元化,不能排除每一“元”都必須能自圓其說,在特定參照係中必須是絕對真理。但由於西方經濟學在方法論與主體性上的缺陷,所以他們連“多元化”中的每一個“元”都算不上,隻能算為真正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參照價值的資料。
社會實驗與物理實驗的本質區別在於,後者可以在實驗室關門實驗,前者隻能走出象牙塔在現實生活中、在直接實踐中才能進行。經濟學家必須同時成為企業家、管理學家、管理者。能成為企業家、管理學家、管理者,固然成不了經濟學家,但不能成為企業家、管理學家、管理者,則肯定成不了經濟學家。離開現實的經濟過程,關門搞所謂的經濟實驗,是實驗手段與實驗對象的不對稱;其結果,隻能證實、不能證偽實驗者的主觀意圖,是自欺欺人。可以說,任何經濟學理論都可以通過關門實驗得到證實,這樣的實驗,根本不能反映真實的經濟過程,沒有任何科學意義。
如果說,經濟實驗與經濟過程的本質區別在主體而不是客體,那麼,決定經濟實驗能否得出正確結論的,關鍵的不在於實驗過程,而在於實驗者的思維方式。如果思維方式停留在歸納(統計)、演繹這個線性局麵上,那麼再精密的實驗過程,籍以建立起來的再嚴密的數字模型,也難以保證其結論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同樣的“經濟實驗”,不同的主體、不同的思維方式,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在特定的參照係中,這不同的結論中隻有一條是正確的。從一般經濟學角度來看,隻有同宇宙本質相一致的思維方式,才是正確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方式是:對稱的方法、五度空間的方法、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方法、規範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方法、複雜科學的方法。用線性的思維方式作指導,經濟過程再真實,“經濟條件再純粹”,也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從客體的角度來講,包括經濟實驗在內的社會實驗,與真實的社會過程包括經濟過程無任何本質不同;不同的隻是實驗者的主觀意圖。有了實驗者的意向性,真實的經濟過程也就有了典型性;其內在的本質與規律就會自然而然地通過現象浮現出來。也就是說,造成經濟實驗與經濟過程區別的,是主體而不是客體。在客體中製造區別,是量身定製、削足適履,把結論當前提。
人類迄今為止的“經濟學”都是政治經濟學,都隻研究構成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本質與規律的某個層麵、某種要素、某類結構,因而都不能從總體上揭示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的本質與規律。與時俱進,根據新經濟時代的要求對它們揚棄、綜合、升華,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本質與規律、建構對稱經濟學體係的必經途徑。通過對各種經濟學流派按不同的參照係進行定位,然後對他們進行揚棄,成為自身的組成部分,也是對稱經濟學形成體係的方法之一。隻有以五度空間為參照係,才能在經濟全球化與知識經濟背景下通過對稱分析而形成一元化的人類經濟學。
用對稱的方法認識經濟。對稱經濟學不僅研究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生產關係,也不僅研究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所謂的生產力,而是研究經濟活動、經濟發展的本質和規律。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的本質與規律必然由經濟活動中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組成,但不能歸結於它們中的任何一個方麵。對稱經濟學運用對稱邏輯、對稱辯證法、五度空間方法、係統論方法、主體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方法,研究經濟活動、經濟發展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本質的關係及其時空展開,提高人們認識、運用經濟規律的自覺性與水平,使經濟得到更快的可持續發展。
五度空間理論,是整體論從本質到現象展開的方法論基礎,也是還原論與整體論統一起來的方法論基礎。在五度空間理論看來,認識過程(研究過程屬於認識過程)和敘述過程,都是具體——抽象——具體。因為起點和終點都是具體,因此都是整體;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方法和敘述方法是整體論方法。這就解決了整體論認識過程和敘述過程怎樣同整體論中整體原則相吻合的問題。從具體到抽象,可以看成是還原論的認識過程;從抽象到具體,可以看成是還原論的敘述過程。還原論本來就是要把整體還原為部分,所以這兩個過程同它的個體論的基本原則不矛盾。所以還原論就是整體論。這就把還原論與整體論統一了起來。在這裏,要把本原同本質區別開來。本原雖然是整體的最小單位,然而卻仍然是現象;本質則是比規律更深層次的範疇。以五度空間模式來觀察,從整體上看,整體論是真正的理論基礎,而還原論隻是一種應用理論。由於政治經濟學以還原論為理論基礎,對稱經濟學以整體論為理論基礎,而還原論從屬於整體論,所以政治經濟學從屬於對稱經濟學。
順藤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