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形而上學的真諦要求方法和內容必須對稱。具體的對象隻能用具體的思維方法來把握。正好像金錢不是萬能的,數學方法也不是萬能。霍金用數學方法推出整個宇宙起源於“奇點”,這個“奇點”不是宇宙真正的起點,而是荒謬的極點。這說明,用數學這種抽象的方法,來演繹複雜的過程、推斷具體的結論,無異於用樹叉來打漁。
經濟學形而上學的真諦要求內容和對象必須對稱。經濟世界是實體、屬性、關係的統一。經濟科學是研究經濟世界實體、屬性、關係的,數學是純粹研究數量關係的。經濟係統的功能是經濟要素和經濟結構統一的屬性深層次的結構是經濟事物的本質。結構就是要素的結構,所以結構的屬性已經包含了要素的屬性在內。現代經濟的發展,結構功能所占的比重比單獨的要素功能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而計量經濟學與數理經濟學由於忽視了結構的功能,隻看到要素的數量屬性,不能反映任何層次的本質,雖有抽象的認識意義,卻無任何實用價值。線性的知性邏輯隻能使經濟科學成為抽象的真理。意義和價值的不對稱不會使經濟學成為合理的真理。經濟學的核心是價值,價值是實體、屬性、關係的統一。隻體現關係的價格隻是價值的局部表現。以價格為市場的核心機製,這個經濟學數學化的前提不成立。從錯誤的前提出發,不管推導過程邏輯多麼嚴密,數學體係多麼完整,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以偏概全的根源在於把經濟學看成局部學科,這在前知識經濟時代是正確的。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學是整體的學科,經濟學數學化將製約經濟學的發展。
經濟學形而上學的真諦要求主體與客體必須對稱。經濟學數學化的認識根源在於經濟發展的規律性同人的主體性的對立。實際上經濟社會的規律性同人的主體性是統一的,前者恰恰通過後者體現出來,正好像微觀世界的自然規律通過基本粒子的無序運動體現出來一樣。經濟世界的多樣性與經濟學的形而上學性質,決定了在經濟學體係中,傳統邏輯是必要的,數理邏輯、數學工具是有益的但不是必要的,更不是充分的,過量使用是有害的。
經濟學形而上學的真諦要求理論與實際必須對稱。西方經濟學整體上脫離實際,使之顯得似乎不夠科學。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就用嚴密的數學推理來使之披上科學的外衣。可是,當它這樣做時,卻使自己離現實更遠,數學推理越嚴密,使自己越不科學。精致的理論體係及其“精致”的模型缺乏現實的基礎,隻能失去對經濟活動的指導作用,甚至誤導。西方經濟學的各種定理、公理,有那麼多的例外甚至“悖論”存在,是由於傳統邏輯的線性思維方式所致,是由於線性思維方式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不對稱所致。經濟現象是經濟社會生活中最具體、最核心的現象,要解釋社會經濟現象必須用對稱邏輯數學的純理性、抽象性與橫斷性使之不具備形而上學功能。從表麵上看,數學是實證的;然而從本質上、整體上看,數學工具是不實證的。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都是從數量著眼對經濟學形式化,不能產生新內容、新觀點。除了數學以外,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數學化。數學悖論的產生、危機的出現,說明數學本身也要運用對稱邏輯的思維方式。不對稱的思維方式,隻能使數學發展陷入困局。無論是數理邏輯還是數學,其普適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數學隻能是經濟科學輔助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
經濟社會發展是對稱的過程,自然發展是對稱的過程,經濟科學發展是對稱的過程,數學本身的發展也是對稱的過程。隻有對稱地運用數學才算成功地運用數學。數學屬於知性邏輯,作為“帝國主義”的經濟學,必須用新的、與之相對稱的思維方式來整合,這個思維方式就是理性邏輯——對稱邏輯;必須用新的、與之相對稱的哲學範式來建構,這個哲學範式就是對稱哲學。
承前啟後 矛盾邏輯的學科定位
現行所謂的辯證邏輯是傳統邏輯向對稱邏輯轉化的中間環節,與對稱辯證法相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邏輯,是邏輯與邏輯學發展的最高階段。
思辨性與實證性相統一的辯證法,是辯證法發展的最高階段。辯證法發展的第一階段是通過辯論達到真理,第二階段是揭示宇宙發展的普遍規律,作為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第三階段是前麵兩個階段的綜合。如果說第一階段是認識論的辯證法,第二階段是本體論的辯證法——矛盾辯證法,第三階段則是本體論和認識論相統一的對稱辯證法,是辯證法發展的最高階段,是前麵兩個階段的綜合。
這一階段的辯證法的產生和發揮作用的社會條件是使人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的社會主義知識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特別是它的最高階段的社會主義知識市場經濟,由於對人的主體性包括個性、創造性的高揚,它使認識和對象、主體和客體的具體的曆史的統一,不但成為可能,而且成了現實。
現在通行的所謂辯證邏輯實際上是矛盾邏輯,是與矛盾辯證法對稱的思維方式。矛盾邏輯是辯證邏輯發展的第一階段。與對稱辯證法相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邏輯,是辯證邏輯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邏輯與邏輯學發展的最高階段。
所謂矛盾,就是不對稱;所謂不對稱,就是時空層次的錯位。所謂對稱,就是矛盾的揚棄,就是矛盾各方麵各就各位,找到合適的時空層次定位。不對稱向對稱轉化,就是宇宙的發展、哲學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人類實踐的發展、經濟學的發展。
不對稱是矛盾的本質與根源,對稱就是矛盾的化解。不對稱是“二律背反”的本質與根源,對稱就是“二律背反”的融解。不對稱是“悖論”的本質與根源,對稱就是“悖論”的消解。
揚棄了“矛盾”、“悖論”、“二律背反”的“矛盾邏輯”,就是“辯證邏輯”——思辨與實證相統一的邏輯。這樣的“辯證邏輯”就是對稱邏輯——思辨與實證相對稱的邏輯。
所以,矛盾邏輯——現行所謂的辯證邏輯是傳統邏輯向對稱邏輯——辯證邏輯發展的高級階段轉化的中間環節。
應運而生 對稱邏輯的學科定位
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與和諧社會對稱的思維方式。
從狹義來講,邏輯就是指形式邏輯或抽象邏輯,是指人的抽象思維的邏輯;廣義來講,邏輯還包括具象邏輯,即人的整體思維的邏輯。整體上,邏輯就是思維的規律,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有時邏輯和邏輯學兩個概念通用。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對稱邏輯是邏輯學發展的最新成果,是辯證邏輯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邏輯學發展的最高階段。對稱邏輯學就是對稱邏輯的概念、範疇與範疇體係。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與和諧社會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邏輯學的產生,既是人類思維、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悖論”“逼”出來的產物。“悖論”,是對稱邏輯學產生的催化劑。“悖論”的出現說明原有的邏輯和邏輯學的不完善,說明對稱邏輯學的產生是邏輯與邏輯學發展的自然曆史過程。隨著對稱邏輯學的建立,人的整體思維規律被發現,狹義的邏輯將被揚棄,邏輯將單指廣義的邏輯,邏輯成為人的整體思維的規律,邏輯學成為研究人的整體思維規律的科學;人類邏輯史也將不是從亞裏士多德開始,而是從中國《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思維方式開始。在對稱邏輯學的範式中,中國古代文化不是缺乏邏輯,而是人類邏輯學的真正源頭。
對稱邏輯以對稱規律為基本的思維規律,是天與人、思維與存在、思維內容與思維形式、思維主體與思維客體、思維層次與思維對象、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理性邏輯與情感邏輯對稱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對稱的思維方式,對稱的思維方式就是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是與和諧社會對稱的思維方式。
對稱邏輯是邏輯的邏輯
對稱邏輯,把邏輯與非邏輯、理性與非理性統一起來,是邏輯的邏輯化。
對稱邏輯是語言的意義和價值、思維的內容和形式、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相對應的邏輯。
從五度空間觀來看,僅僅用語言哲學的層次理論或者辯證邏輯的矛盾分析方法來解悖是不夠的。思維是語義、語用、內容、形式、對象相統一的係統,隻有用對稱的觀點和方法,才能從總體上對各式各樣的悖論解悖。這本身就體現了方法和對象的對稱。
對稱邏輯從基礎、定位、性質、學科體係的內容和形式方麵對不同邏輯、邏輯的不同要素、關係進行定位。通過對不同邏輯、邏輯的不同要素與關係進行學科的定位,理清不同邏輯、邏輯的不同要素與關係的橫縱關係的脈絡,從而建立和諧的思維結構、使之發揮最佳的認識功能。
邏輯學的定義:邏輯是思維的規律,邏輯學是研究思維規律的形成、建構、發展、運用的學問。
思維的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規律、都有相對應的邏輯、相對應的邏輯學。邏輯規律不僅是思維形式,而是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的統一。
各種邏輯的合理定位:
①是什麼(抽象偶然性推理):歸納邏輯;屬於真知範疇。
②為什麼(抽象必然性推理):演繹邏輯;屬於真知範疇。
③怎麼樣(具體必然性推理):分析與綜合相統一,矛盾邏輯;屬於真理範疇。
④應該怎麼樣(實踐必然性推理):思辨與實證相統一、規範與實證相統一,對稱邏輯;屬於合理範疇。
對稱邏輯使邏輯係統化,邏輯係統邏輯化、認知化,使邏輯不但成為證明的工具,而且成為認知的工具。
對稱邏輯是元邏輯
對稱邏輯規範各種邏輯的基礎、定位、體係及其相互關係,因而是元邏輯。
世界本身是對稱的——
物質與反物質的對稱。
能量與暗能量的對稱。
粒子與反粒子的對稱。
質子與反質子的對稱。
中子與反中子的對稱。
電子與反電子的對稱。
經濟科學本質與經濟客觀本質的對稱。
經濟科學規律與經濟客觀規律的對稱。
感性認識與客觀現象的對稱。
時間、空間、層次的對稱。
宇宙是對稱的。
經濟社會是對稱的。
經濟主體發展是對稱的。
哲學發展是對稱的。
經濟發展是對稱的。
經濟社會是對稱的:
貢獻與索取的對稱。
公平與效益的對稱。
男人與女人的對稱。
人類思維作為自然界發展的最精致成果,同自然界是同源同構的,因而也是對稱的。對稱是宇宙的本質、經濟社會的本質、思維的本質、邏輯的本質。源於宇宙對稱性的對稱邏輯的對稱性,決定其它邏輯的對稱性。所以對稱邏輯是元邏輯。
對稱邏輯是直覺的邏輯
全息關係是一切推理形式中最根本的關係,全息推理是最根本的推理,全息邏輯是最根本的邏輯。全息關係隻有靠創造才能體現,創造又隻有主客體的對稱關係才能發揮。全息邏輯就是主體和客體的對稱關係→創造關係→全息關係使思維全息化的邏輯。對稱邏輯就是全息邏輯,全息邏輯就是直覺邏輯。
傳統邏輯認為人的思維的邏輯和“非邏輯”、人的非理性與超理性是非邏輯、非對稱的。而對稱邏輯則揭示人的潛意識和人的超理性、邏輯和非邏輯的對稱性,“非邏輯”的邏輯性。
在人的潛意識中,潛化意識和潛生意識是對稱的。在人的超理性中,靈感、頓悟,直觀、直覺,聯想、想像是對稱的。人的潛意識和人的超意識也是對稱的。
智力是意識係統的整體功能,智慧是智力的運用,是主體和客體、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相互碰撞的火花。把智力轉變成智慧,本身就需要智慧。
對稱邏輯是創新的邏輯
人的認識是從模糊到精確、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因而人的認識過程也就是悖論的產生和消除的過程。悖論的發現與消除,是認識發展、科學發展的契機。對稱邏輯,可以提高人們發現、消除悖論的自覺性,提高人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對稱邏輯的非線性、發散性的推理方式,使對稱邏輯能極大地提高人的思維效率。
純粹的量變不會引起真正的質變。量變必須通過序變,才會引起質變。對稱邏輯通過建立思維的和諧結構,能夠發揮最佳的思維功能,提高人的創新能力。
對稱邏輯本身是對邏輯和邏輯學解悖、創新的成果。對稱邏輯是現代邏輯。
在知識創新的過程中,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本質與現象得以對稱,思維規律與客觀規律得以同構,思辨與實證得以統一。沒有創新—創造—創業,一切思辨都隻能是概念遊戲。
隻有創新→創造→創業,才能為思辨與實證的統一、天與人的合一提供有說服力的說明與論證,為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提供最後的說明與論證。
對稱邏輯是對各種邏輯的綜合運用。如果說,對稱邏輯是客觀存在的思維規律,以往人們取得創新成果是由於不自覺地運用對稱思維規律,那麼對稱邏輯則可以提高人們運用對稱規律思維的自覺性,從而更快更好地出創新成果。
對稱邏輯是整體的邏輯
不能對意識空間和社會空間這兩大類現象作出和自然現象統一說明的宇宙學,不是完整的宇宙學。不能同完整的宇宙學相互建構的邏輯學,不是完整的邏輯學。
五度空間理論提供了對自然、社會、意識空間作出統一說明的框架。對稱關係是五度空間的核心。對稱邏輯就是同完整的宇宙學相互建構的邏輯。
對稱邏輯不但揭示“邏輯”思維的規律,而且揭示“非邏輯”思維的規律;不但揭示思維的規律,而且揭示整個人的認識的規律;不但揭示意識的規律,而且把意識規律和客觀規律一一加以對應。
潛邏輯:凝結在人類潛意識中的邏輯結構。
潛規則:凝結在人類社會潛意識中的邏輯結構。
對稱邏輯通過揭示宇宙整體的對稱關係,來揭示思維整體的對稱關係。
宇宙整體的對稱關係:
時間、空間、層次之間的對應關係。
主體和客體的對稱關係。
認識和對象的對稱關係。
行為模式的對稱關係。
思維整體的對稱關係:
認知的不同階段的對稱關係。
思維的不同類型的對稱關係。
邏輯的不同學科的對稱關係。
對稱邏輯是本質的邏輯
宇宙的本質是對稱的,宇宙的發展對稱是絕對的、不對稱是相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絕對的,鬥爭性是相對的。對稱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從不對稱向對稱轉化,是事物發展的基本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基本過程。
隻有對稱邏輯,才能抓住最深層的本質,才能把“悖論”和矛盾、邏輯矛盾和辯證矛盾放在同一個框架中研究,而不會出現用悖論來研究悖論、用矛盾來解決矛盾的困境。
應用對稱邏輯,是解決諸如“矛盾”、“二律背反”、“困局”、“二難選擇”、“三元悖論”等思維、社會、行為“悖論”的根本途徑。
解決的共同方法:協調與對稱。
對稱邏輯是實證邏輯
對稱邏輯,是根據宇宙的對稱規律,從主觀推知客觀、主體推知客體、已知推知未知的邏輯。
其它邏輯都是結論包含在前提裏麵,惟有對稱邏輯是從已知推出未知的邏輯。它的結論雖然不能由所謂的“實踐”(即人的肉眼可觀察的“事實”)來“檢驗”,然而卻是必然存在、客觀存在的事實。例如,根據物質不滅定律、質能關係定律、能量定恒定律,本身無實物質量的太陽每年釋放出來的大量能量,根據對稱邏輯,就足以推出暗物質的存在。不但暗物質的存在可以由對稱邏輯推出,而且“明物質”(即通常同“意識”相對而言的、作為宇宙“本體”的物質)也可由對稱邏輯推出。用對稱邏輯來推出物質的存在,可以揚棄唯心論和機械唯物論,做到思辨與實證的統一。以往的哲學之所以在宇宙本原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就是由於各方(各種唯物論和唯心論、獨斷論和不可知論以及二元論)都是自覺不自覺地運用傳統邏輯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的局限性決定了不可能“超越”的結論已經包含在前提之中。隻有對稱邏輯才可以直接從意識本身推出物質,在人的意識的內在性中推出外在性。
所有那些無論如何都不能通過所謂的“實踐”(或人類“實踐”的總和)來證實的問題,如世界的無限性、終極原因、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問題等等都可以也隻能用對稱邏輯的方法來解決。
對稱邏輯通過使實踐邏輯化,使主觀與客觀、主體與客體、思辨與實證得以同構,思辨與實證得以統一。
思維形式與思維內容是對稱的。
科學規律與客觀規律是對稱的。
科學本質與客觀本質是對稱的。
自為真理和自在真理是對稱的。
為人之物和自在之物是對稱的。
形上與形下是對稱的。
現象與本質是對稱的。
思辨與實證是對稱的。
“天人合一”,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內在與外在、形下與形上是同一的。這是內在的超越。隻有內在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隻有對稱邏輯,才能真正實現內在的超越。隻有真正實現內在的超越才能真正做到思辨與實證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