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生三層樓: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2 / 2)

精神生活是審美的生活,美在哪裏,不可說,不可說。我們欣賞到一曲妙音,陶醉忘我,三月不知肉味;我們欣賞到一首好詩,物我相契,心與境會,妙不可言;我們讀到一本好書,精騖八極,思接千載,視同萬裏。很多有水準的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藝術品,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像李叔同這樣認真的人,這樣執著於精神追求的人,在覽盡風光後,卻還是不滿足於安住在這個層麵。物質的滿足是人生價值的基本實現,精神上的愉悅是人生價值的高層次實現,但最根本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物質再多,到時也不是自己的;風調再雅,到時也隻剩朽皮包骨,人生沒有終極價值,所有的追求,物質上的,精神上的,都有些什麼意義呢?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從另一方麵講,藝術生活的極致境界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宗教感悟相通的。高水平的詩書畫要有意境,意境的最高境界是禪境。藝術家們在創作的時候,往往出現靈感,靈感就有“道”的影子。高水平的藝術家,其實就是遊走在宗教的邊上,隻差一步而已。

到了這個層次上,機緣一到,一個人可能就會升華到宗教生活。

人生的三層樓,就如豐子愷先生所說,有的隻到了第一層,有的隻到了第二層,有的可能從第一層就到了第三層。但是我要說,如果讓我選擇,我會一層一層來,從第一層爬到第二層,從第二層爬到第三層,就跟弘一大師一般。為何如此呢?

我們這個生命,第一是被動的,來也非我意,去也非我願;第二是寶貴的,佛說人身難得,須當珍惜。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就不要辜負這個世界,就要好好地綻放這一生,管他物質世界、精神世界,都要好好遊曆一番,隻要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一。第二,人不經一事,就不長一智,人總是有欲望,有些事情,人不經曆就不甘心。納蘭說,情到深處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感情這種事情,不經曆就會朝思暮想,一經曆就發現死去活來,不是好東西,以後再不碰了。以前有出戲,叫《尼姑思凡》,小尼姑自小出家,可說一生下來就上了第三層。但她身在佛門,心在紅塵,經無心念,佛無心拜,“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係黃絛,身穿直裰?看人家夫妻們灑落,一對對著錦穿羅,不由人心急似火,奴將袈裟扯破……”你硬逼著她上三樓,她就要跳樓。如果讓她經曆該經曆的,看千帆過盡,悟諸法皆空,或許她就安住在三樓不跳樓了。

所以,人的生命旅程要一段段來,人的精神追求要一層一層上,段段層層不要錯過。經過了物質生活,食髓知味,你會發現人生僅有物質是不夠的;待你上了第二層,在愉悅生命的同時,你會發現藝術生活也解決不了人生命中最關切、最本質的問題;如此你就會探索到第三層,去探求生命的本然,去尋求生命的終極歸鄉。就這樣層層過,層層破,一路的風光雖然美,但要體認到它是短暫的,究竟空幻的,不能安住,實際上也無法安住。在路上我們穿行著、欣賞著、快樂著,但不要執取,實際上也無法執取。一路上的野草山花,都是路標,指向的是一個終極的目標。

到了第三層,一覽眾山小,生命一下子豁然開朗。

不過,從現世意義上來講,我們說安住人生的第三層樓,並不是要大家都去出家,這一點我在《多情乃佛心》中闡釋過。

一路走來,如夏花之絢爛;絕塵而去,如秋葉之靜美。

懷念弘一大師。

淡飯粗茶:正為五鬥米折腰,精神比較貧乏。上到此層,豁然開朗一點。一層一層上……

大音希聲:一直以來,我隻體會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這兩種境界,有朋友說我是真正的精神貴族,我自己也感覺如此。

至於靈魂生活,這對我來說,還是個全新的概念,我得好好參一參,悟一悟,看看自己是否有可能步入這個高層的精神領域。

新浪網友:在第一層上眺望第二層的風景,以第三層的思想光輝,滋潤人生,清涼人生。

憑欄江山,用肉眼量,看煙波浩渺,水天無際。

反顧內視,用心眼量,覺心空浩渺,心量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