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心量無涯:石鍾山感悟(2 / 3)

本人認為,這首詩的魅力和神奇,在於詩人善用心量,在於心的夐絕和心的深邃之神奇互動,在於心的跌宕與心的幽微之神奇互動,在於心的空靈和心的細膩之神奇互動,在於心的宇宙感悟和心的幽婉情思的神奇互動。作者詩心如天上孤月,其光輝既普攝萬古長空、山河大地;同時又滲入具體細微,溯江流,繞芳甸,照花林,入相思樓閣,叩離人妝台,充分體現出作者心量的宏大、細微、曲折、靈動、幽婉。試想,在唐朝,詩人一襲青衫,書劍飄零,江畔徘徊,仰天吟哦,在無邊月色、山河大地中,他的身影隻不過微塵一點,渺小到不能再渺小。但這粒渺小的微塵,卻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詩心和月色融為一體,微塵和宇宙相融相即,摩須彌,入芥子,巨可到無窮,細可至幽微,出入無際,圓融無礙,神奇的心量營造出獨步千古的詩意境界: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闊景象:江潮連海,月隨潮生,氣勢宏闊。月光隨波溯江而上,萬裏江流無不籠上了月的輕紗。江水曲折繞過花草遍生之春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如蒙上一層白雪。月光蕩滌了世間的五光十色,將茫茫大千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春江月夜,一輪孤月相攝相融,一切都籠罩在渾茫的月色之中。在這裏隨著詩人心量的變化,詩境由大入小,由遠及近,由壯闊到細膩,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夢幻般的春江月夜,引發詩人心量轉向對宇宙生命的探尋。江流千古,江月千古,不知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短暫,萬象永恒,但是詩人沒有落入生命如朝露的慨歎,而是翻出新意,展出豁達的情懷:個體生命雖有限,但整體生命卻生息無窮,在這個意義上,生命與江月同獲永恒。“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詠到此處,詩人隨著江流的外推,心量自然流轉,從對自然的描摹、對永恒的探尋中進入人類的情感世界。“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一種相思,兩處離愁,詩人的心量實現了由景而理,由理入情的跌宕。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這八句寫思婦對離人的相思。在這裏,詩人的心量由前麵的江天空闊,江月渾茫的無我之境界轉向情思婉轉的有我之境,由闊大無涯的天地宇宙轉入幽微細膩的人間離愁。詩人此時詩心如月,情懷繾綣,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但月色依依,非但不解思婦情衷,反而平添愁思。“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無限懷思,於此百轉千回,婉孌無盡。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最後這段,詩人心量又是一轉,進入與思婦相對應的遊子的心靈。花落閑潭,春光將老,人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帶走了遊子的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襯托出無限的落寞和憂傷。沉沉海霧,隱遮落月。碣石瀟湘,路途遙遙。遊子喟歎:如此春江如此夜,有幾人能乘月還鄉?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片,灑落在江樹上。餘情依依,令人心醉神迷。

概而言之,《春江花月夜》以月為主軸,從自然景象的描摹,到宇宙人生的探尋,到思婦離愁的吟詠,再到遊子懷鄉的感喟,由景入理,由理入情,景理情水乳交融。整首詩籠罩在空靈而迷茫的月色中,營造出一種邈遠而幽美的詩意境界。竊以為,本詩的魅力,在於詩人的生花妙筆,更在於詩人心量的致廣大而盡精微,從而產生神光離合、跌宕生姿的藝術感染力。

第二,善用心量,可使開創者高瞻遠矚,洞幽燭微,建立常人所不及的曆史功業。

縱觀曆史,我們說,凡是非同一般的成功者,必須擁有非同一般的心量。站在曆史轉折點,必須心雄萬丈,心誌堅忍;在決定曆史的關鍵時刻,必須具有足夠的心智心力,穿透迷霧,看到方向;穿透紛亂,看到規律;穿透現狀,看到未來;穿透局部,看到整體;穿透現象,看到本質。必須具有足夠的心量,廣大可致上下六合,深邃可窮古往今來,幽微可入芥子纖塵。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建立曠代之功業。我們以毛澤東為例來做個分析。

毛澤東幼時寫過兩首詩。一首是《詠蛙》:“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另一首是《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前一首折射出毛澤東顧盼自雄的領袖潛質,體現出睥睨天下的王者霸氣;後一首則體現了毛澤東幼時的堅忍之誌和遠大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