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晉軍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前秦的捷報送到時,謝安正在與客人下棋。他看完捷報,便放在座位旁,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憋不住問他,謝安淡淡地說:“小兒輩大破賊。”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辭以後,謝安才抑製不住心頭的喜悅,雀躍入室。
謝安自始至終“如如不動”,目的是以靜製動,安定人心,並以此去動搖敵人的軍心,削減敵人的氣焰。東晉上自將領官員,下至士兵百姓,都被他篤定從容的神態和胸有成竹的舉止所感染。將士們也增加了必勝的信心,鬥誌旺盛。在戰役中,由於被晉軍這種不動聲色、寂然異於常的氛圍所震懾,秦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心生恐懼,士氣大挫。晉軍渡水後,一鼓作氣發起猛攻,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千年之後,我們分析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這場戰爭,可說關係到東晉的社稷存亡,也關係到時謝家的榮辱興衰。這麼大的幹係壓在謝安身上,他的壓力可想而知。從某種情況上來講,在這場戰爭中,付出最多的,壓力最重的,心裏波瀾最大的,就是謝安。所以說,當捷報傳來,客人告辭,謝安抑製不住狂喜,踉蹌之中,居然把木屐底上的屐齒都碰斷了。我們想,這個時候他再不釋放自己,真的就不是人了。這樣的戰爭,這樣的從容,需要多大的定力、多大的心量呀!古往今來,也許隻有諸葛孔明的空城計可以與之一比了。悠悠千年,我們仍可想到謝公當年的風采。
講了那麼久的心量,心量到底是什麼?我們不是搞心理學研究,沒有精確的概念界定,總的來說,心量包含了心誌、心力、心智、心機、心胸、心懷等多重因素。很多情況下,這些要素是隨物賦形,交叉互用。要問心量從哪裏來?我覺得要從實踐中來,從磨礪中來,從傳統儒道佛的思想中來,從對曆史使命的承擔中來,從對心的修煉和降服中來,從先天稟賦中繼承而來。我們以謝安為例,他絕大的心量來自哪裏?來自道家自然無為的思想,來自他多年的隱忍磨煉,來自對曆史使命義無反顧的擔當,當然,有一部分是來自天賦。
有句話叫做:性格決定命運;我也有句話叫做:心量決定成敗。
天天菜根譚:在古代稱得上豪傑之士的人,一定具有超越常人的氣度和節操。普通人遇到了難以忍受的事情時,就會拔出劍來,衝上去決鬥,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對於意外事件的突然降臨一點也不驚慌,對於被無緣無故加以侮辱能夠不被激怒,這就是他抱負十分宏大,誌向特別高遠的緣故。
張良在圯上接受一位老人贈兵書的傳說,這件事確實太怪誕不經了。那怎麼能知道不是秦代隱居的君子,特意出來考驗張良的呢?看他們各自都有不便道破的深意,是有大智者在相互進行著揣摩和試探。世俗之見把圯上老人看做鬼神本來就已經錯了,還把老人的用意看做是向張良授書就更不對了。當韓國滅亡,秦國正處在強盛的時候,秦國用刀、鋸、鼎、鑊等種種酷刑,來對付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無故遭到殺戮的人,真是不計其數。那時即使有古代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也無法施展他們的本領。像秦始皇那樣施行嚴刑峻法非常急切的人,他的鋒芒的確勢不可當,但是等到他疲憊的時候卻有機可乘。然而少年張良卻不能忍耐一時的激憤,想用個人的力量,在一次阻擊之中逞強。張良雖然僥幸沒有死,但實際上生死之間連一根頭發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險啊!貴族子弟,不願死於盜賊之中,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他們懂得生命的可貴,不屑於在同盜賊相鬥中死去。像張良這樣出類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和薑太公那樣去深謀遠慮,卻隻想采用荊軻與聶政那樣行刺的小計謀,企圖在僥幸中保存性命,這正是圮上那位老人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正因為如此,老人才故意在他麵前擺出高傲無禮的姿態,讓他受到狠狠的刺激。如果能夠忍受下去,他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業(他真的忍受下來了)。所以,老人才說:“這小子是可以教好的!”
楚莊王在宣公十二年討伐鄭國時,鄭襄公曾袒露著上身,牽著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莊王說:“一國之君能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並為他賣命。”於是,他下令退兵言和。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困於會稽山上,被迫帶著臣妾到吳國去做人質,在那裏整整三年沒有流露出任何厭倦與不滿。少時張良雖有複仇大誌,卻不能屈己尊人,這不過是凡夫俗子的勇猛。那位圯上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但缺乏度量,所以才無情地挫傷他那年輕氣盛、剛強暴躁的脾氣,讓他能夠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憤怒,而去實現他遠大的謀略。圯上老人與張良平生素不相識,突然在荒野相遇,卻傲慢地命令張良去替他幹奴仆所做的事,而張良卻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點也沒有驚詫憤怒的情緒,這就說明張良已經成熟了,秦始皇已經不能驚擾他的謀略而使其盲動,項羽也無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險了。
現在來看劉邦、項羽爭奪天下,最後劉邦之所以能勝、項羽之所以失敗,完全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正因為不能忍耐,雖然所向無敵,但他濫用武力、任性暴怒,終歸失敗。劉邦卻能夠忍耐,保存實力發展壯大,等待時機而最後消滅項羽。這完全是張良給他謀劃的結果。後來當淮陰侯韓信奪取齊地之後請求劉邦封他為假王時,劉邦大怒,立刻從言語和麵部表現出來。從這裏可以看出,劉邦還是不善於忍耐,要不是張良及時勸阻,他能最終獲得勝利麼?
司馬遷曾想象張良是一位高大奇特的人物,後來才知道他長得相貌和婦人女子一般,覺得相貌與他的誌向和氣節一定也不相稱,其實這正是張良的過人之處。
珍珠天堂:陰毒的奸臣竟被感動得號啕大哭,此後不但不以郭子儀為敵,反而處處維護他。會感動,會改變,特別是能改善,可以“教育”好的人,都是好人,心量也不算太小,屬於一時腦缺氧才做的惡。
大音希聲:“如如不動”,以靜製動—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性格決定命運,心量決定成敗。
人解決了衣食問題之後,究竟快樂圓滿與否,在於此心是否得到安頓。如何安頓此心?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入世之心出世,佛家講,即相離相,入塵而出塵。
第二卷 菜根無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