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子之二,要認識得到我們這個欲界人生實現、人生完成之路不隻是一途,愉悅人生、安頓人生的法門不止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從人世安樂的角度上來講,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大家都想當將軍,殺殺砍砍,“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沒有當成,人倒是先被砍死了。所以,我覺得還是說“當不好士兵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要好些。這個世界上,穠豔肥甘興味好,粗茶淡飯也滋味長;居高者神勞形逸人人羨,處下者形勞神逸亦未必不好;小橋流水燕子江南讓人留戀,大漠黃沙牛羊塞北同樣讓人心折;家裏的空調也可消減暑氣,門外的清風也會送來涼爽;權貴大家前呼後擁頤指氣使自然意氣揚揚,尋常小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是其樂融融。
此外,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殘缺不圓滿的。人生一途,辛苦耕耘,有收獲美滿的,有收獲殘缺的,但往往收獲殘缺者,不肯接受這份殘缺,心始終困在殘缺的怨艾和失望當中,一輩子積鬱難排。比如,失去了愛情,還可以再找,找不到愛情還有親情、友情、事業、藝術和生活情趣,還有比愛情更深的慈悲大愛。屋暗推窗,即是明月。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其實人生窮盡複通,關鍵在於不滯於一時、滯於一處,要學會知命、學會轉化、學會移情、學會融通。說到這裏,不由得想起詞人柳永。他考了幾次科舉沒中,一怒之下填詞:“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何須論得喪,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皇帝知道了這事,很不高興,說了一句:且去填詞吧。柳永的功名從此就斷了,當然這是他年少輕狂的代價。但是柳永的不凡處是他沒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幹脆“奉旨填詞”,從此把生命貫注在詞的創作中(轉化),並贏得了勾欄瓦肆風塵女子的尊敬愛戴,成為文學史上開一代慢詞之先河的重要詞人。知命、轉化、移情、融通,這是贏得有味人生、安頓此心的重要底子。
以出世之心入世,就是要打好這些底子,然後投入到人生的競技場當中,過得了獨木橋,當然沾沾自喜;過不了獨木橋,找個小筏子過河去。實現得了大人生大目標,在大場麵大奉獻中放開自己燃燒自己;沒有機會沒有舞台,在自我的修養和尋常家飯中陶冶自己愉悅自己。這樣,進也安頓,退也安頓;得也安頓,失也安頓,無論貴賤窮通,我們都能贏得一個有味的人生,不致進退失據,行為失措;不致心無所歸,走火入魔。
朱光潛先生曾說過: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這也是一個切入點上的安心之法。做人要有使命、有擔當,如當有益於國家社會之事,要任繁事艱,百折不回,不認真則無以心安;做人同時還要有些素靜之心、淡泊之誌,個人得失恩怨,太計較也無以心安。對於個人,台灣人經常講,但求盡心盡力,成功不必在我。我的一位博友說:盡自己的努力,結果交給上帝。本人的格言:隻問耕耘,不問收獲。
以入世之心出世。“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之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不必絕欲以灰心。”《普賢菩薩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這個問題基本上是宗教問題,在此不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