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執相非真:菜根嚼之七(2 / 2)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在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入頑空。

日月品:禪師修禪,最忌枯木禪。所謂真空,應為不空,實有一段圓活的機趣;所謂頑空,則是寒燈無焰,敝裘無溫,身如槁木,心似死灰,這是永遠證不了道體,明不了心性。如何免於墮入頑空,要時時起觀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心無住,無住生心。

第三,欲證實相,須去執除妄。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動靜兩忘的境界!

日月品:修道要求靜,但刻意喜寂厭喧,避人求靜,往往會著了個“靜”相,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所以,意念中必須破掉這個“靜”相,打掉這個“動”根,去掉這個“我”執,如此方能達到人我一空、動靜兩忘、妄窮真現、水落石出的境界。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

掃地白雲來,才著功夫便起障;鑿池明月入,能空境界自生明。

日月品:真空不空,實相無相。禪家求悟,不能執著於“有”,更不能執著於“空”,既不能執著於這個“相”,也不執著於這個“無相”。就如《圓覺經》所雲:“一切法相故不可取,即此無相亦不取。若取無相,便是取著無相。故諸法實相者,無相無不相也。”再如《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掃地白雲來。在心地裏著了個去妄念的心思,剛去掉了一個念頭,這個“去妄念”的念頭又來了,是為起障。所以必須真空,連空的念頭也空掉,鑿空所有,泯除萬境,方得明月湧入。

看不懂吧?我也似懂非懂。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

心無其心,何有於觀,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於齊,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日月品:“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無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心,是修道的重要法門。靜坐觀心,功夫一到,妄窮而真獨露,得大機趣。但有等修道者,不知不覺又會執妄於“觀心”,以我“觀”心,即著“我”相。有我即有物,如何心空?

能所雙忘,物我兩空,誰是觀,誰是心?物本一物,萬物一體,誰去齊,要齊誰?真是頭上安頭,騎驢覓驢。

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日月品:這是禪者的心態:無執無取,無染無著,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隻有如此,禪者方可長養道心,一靈不昧。

禪宗曰:“饑來吃飯倦來眠。”《詩旨》曰:“眼前景致口頭語。蓋極高寓於極平,至難出於至易;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日月品:如何是道?馬祖說:平常心就是道。如何是佛?雲門說:幹屎橛。如何是祖師西來意?趙州說:庭前柏樹子。如何是一等的詩文?不在於你如何平仄拗救,不在於你如何尋章用典,不在於你如何翻空出奇,境與心會,物我雙契;眼前景致口頭語,就是一等的境界。

“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觸目皆是道,萬物都是道,看你是俗眼還是道眼。總之,極高是極平,至難是至易。世間的真道,要以無求之心而求,無得之心而得。所謂“有意者反遠,無心者自近”也。

法爾如是,如是而已。

大音希聲:此文一如《菜根譚》,須得時日慢慢嚼。

我最喜歡、最有感悟的是這三句: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於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空、動靜兩忘的境界。

第三條“人我一空、動靜兩忘的境界”似乎是我的“瓶頸”之所在,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屬於刻意為之,但我的確是喜寂厭喧,避人求靜。

“動”根未除,“我”執難去,故難“人我一空、動靜兩忘”,我大概隻是我行我素、我欲我靜、“我執”故“我獨”吧。

王穩夷:真正的天籟之音不是用耳朵可以聽見的,必須用清靜之心去感應道交。學習了!謝謝!

新浪網友:你的每篇博文都值得一讀再讀。越讀越開明。

很多人因愛而起爭鬥之後,愛情已經到一邊去了,漫天狂舞的,全是人性中的嗔毒心、鬥狠狂、征服欲。愛的極端,便是一根導火索,一根引發人性之惡的導火索。

第三卷 生滅總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