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修剪生命的荒蕪 點亮智慧的心燈(1 / 1)

我們活在這個欲界,確實是充滿了煩惱,正如李後主雲:人生愁痛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佛家雲: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想要的得不到),愛別離苦(喜歡的人總是遠在天邊),怨憎會苦(討厭的人總在身邊晃來晃去),五蘊熾盛苦。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因為吾輩凡夫,執著於一個“我”在。執著於一個四大(地火水風)假合的肉身的“我”,執著於一個欲念紛飛的心性的“我”。於是,為了這個肉身的“我”,我們謀取錦衣玉食、玉堂金馬;為了這個欲念紛飛的“我”,我們為名所牽,為利所鎖,為情所纏。就這樣大家欲海茫茫,載沉載浮,頭出頭沒,苦不堪言,無有出期。

由此,我欣賞大偉的疆遊感悟和總結:給心靈一片天空。

給心靈一片天空,從深處講,就是要重返本真的心。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念顛倒,不能證得。平常我們用來思考的這顆心,不是“真心”,而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色、生、香、味、觸、法)而緣成的“妄心”,“妄心”纏裹“真心”,遂使人迷失本真,“甚荒唐,反認他鄉為故鄉”,沉淪欲海,不得解脫。

給心靈一片天空,從這個層麵上來講,就是要點亮智慧的心燈,修剪生命的荒蕪,滌除塵情俗垢,返本還源,擁抱、融入真我所具足的智慧、圓滿、安詳、恬靜,從而獲得生命的大自在、大解脫。當然,這很不容易。

給心靈一片天空,從比較淺表的層麵來講,就是要學會放和舍。“中年心事濃如酒。”人到中年,大家在各種角色(社會角色、家庭角色)中競奔角逐,焦頭爛額,勞心勞力,無有窮期。為自己留下一片心靈的天空,我的理解是,這個世界沒有我們照樣轉,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放下,要善於給自己的身心放假;要學會階段性清空一切塵情俗慮,回歸一顆純淨的心,讓自己忘情在小橋煙雨裏,悠遊在草原大漠中,與自然渾然一體,悠然心會,“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收獲一種心的安寧、祥和或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講,獲得心靈真正的靜,要放下執和取。此次疆遊,一襲輕裝憑來去,也是想讓身心輕鬆自如,少些掛礙。禪家有雲:“竹影掃階塵不動,雁影穿潭水無痕。”他們的人生態度是,一顆心如如不動,事來則應,事去則空,對境無執無取。我很羨慕,但終究是凡夫,很難達到這個境界。對大好山河,對人間仙境,難道不想讓它永留心中,難道不想帶回去與友朋分享,用我們貪婪的心和眼,用我們五花八門的相機?想!

《論語》中,曾點是智者,他有充盈完滿的心靈,他是真正的聖人;而聖人孔丘,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凡夫。他周遊列國,兜售儒家學說,處處碰壁,惶然如喪家之犬。“吾與點也”,實是言不由衷,因為他又執又取。

人在世界上,誰能做到不執不取?但智慧者,會在執取和放舍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點亮智慧的心燈,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穿透生與滅、成與空、樂與苦的現象界,找到永恒圓滿的鄉關故園,安頓這顆漂泊怖畏的心靈,讓生命永遠是花枝春滿,天心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