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脂肪:脂肪就是甘油三酯,動植物油、奶酪、牛奶和堅果都屬脂肪類食物。脂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並有促進維生素的吸收、人體發育、膽固醇代謝、減少膽固醇在人體內的沉積,供給和貯存熱能,參與組織構成,維護生命、皮膚和毛細血管的健康,保護內髒和維持體溫等功能都要依靠脂類物質。攝入脂肪對維護人體健康是必要的,但要適量。成年人每天脂肪攝入量約35~40克為宜,並應以植物油為主。食油過量,會導致腹部皮下脂肪堆積而肥胖,加重心肺負擔,引起脂血症,為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中風和膽石症種下禍根。
膽固醇是一種脂類物質,人體不可缺少,但過多則容易沉積在動脈血管上,時間一久,血管壁內膜增生、變形,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甚至管腔狹窄,阻礙血液的流通,進而導致冠心病和腦血管病。肥肉、動物內髒、豬蹄、羊肚、青蛙、魷魚、魚子、蛋黃、奶酪、牛腦、鵪鶉蛋等膽固醇含量高,最好不吃或少吃。
3、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又稱糖類食物,由碳、氫、氧三元素組成,主要指穀、麥、玉米、豆、乳類和瓜果、土豆、山芋等。人體所有的神經組織、結締組織和細胞核、細胞膜都含有碳水化合物,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人體生命活動和軀體運動所需熱能的55%~70%是靠每天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供給的,具有較好的營養價值和保肝解毒作用。
4、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健康和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低分子化合物,分為維生素A、D、E、K、B1、B2、B6、B12、PP、C等種類,維生素A、D、E、K族為脂溶性物質,隻有溶於脂肪才能被機體吸收。維生素B、PP、C族為水溶性物質,作為代謝過程中酶的激活劑,參與體內一些重要生化過程。人體對各種維生素的需要量極少,但由於維生素一般在體內不能合成或極少合成,必須由食物不斷供給,才能滿足人體生命活動的需求。維生素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促進健康有重要作用。但過量服用維生素可能導致中毒,產生副作用。
4.1 維生素A:維持正常視力和上皮組織(眼睛、口腔、咽喉、食管)的正常功能及構造的完整,抵抗傳染病,促進骨骼和牙釉質的生長,利於青少年發育。缺乏維生素A可能會皮膚粗糙、容易感冒、眼睛幹澀、畏光、多淚、牙齒出血、腹瀉、暈眩、皮膚幹裂、關節疼痛、尿頻等。全脂奶、奶油、乳酪、菠菜、芥菜、甘藍、韭菜、莧菜、空心菜、小白菜、胡蘿卜、南瓜、油菜、番茄、蛋黃、蘋果、杏、紅棗、桃、梨等富含維生素A。
4.2 維生素D:促進鈣與磷的吸收代謝和機體的生長發育。維生素D過量,會造成血鈣增高和軟組織鈣化,傷害腎和心血管,惡心、降低食欲、造成倦怠。缺乏維生素D會降低鈣磷吸收代謝能力。全脂乳、奶油、白脫油、動物肝、魚子等富含維生素D。
4.3 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強免疫功能,減少胰島素和性激素在代謝中的消耗,保持生物活性,保護末梢血管功能,阻止日光紫外線照射皮膚內膽固醇產生癌症。維生素E過量易造成出血、腦血栓、疲乏、頭痛、頭暈、視覺模糊、腹痛、腹瀉、性功能下降、腸痙攣、口腔炎症等疾病。維生素E缺乏會出現四肢乏力、出汗、頭發分叉、精神緊張等疾病。植物油、芝麻、花生、黃芽菜、綠葉蔬菜、奶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E。
4.4 維生素K:它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進肝內凝血酶的合成。當皮膚破裂出血時,凝血酶就活化,促使纖維蛋白質轉變為纖維蛋白,在傷口形成凝塊。如果缺乏維生素K,凝血酶合成就受影響,延長血液凝固時間。深綠葉菜和苜蓿草含維生素K豐富,穀物和動物肝髒也含有維生素K。
4.5 維生素B1:為身體提供糖能量,為大腦神經組織提供代謝能量。消化不良、精神萎靡、手腳麻木,患多發性神經炎和腳氣病,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1。粳米、玉米、小米、麵粉、黃豆、鮮毛豆、鮮蠶豆、雞蛋、鴨蛋等富含維生素B1。
4.6 維生素B2:參與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維持視力功能和機體健康。人體缺乏維生素B2會發生口角、皮膚開裂,眼皮紅腫、舌頭發炎、角膜炎、白內障、脂溢性皮炎、陰囊炎等。全脂乳、脫脂乳、乳酪、粳米、黑麵、黃豆、豌豆、雞蛋、鴨蛋等富含維生素B2。
4.7 維生素B6:能促進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合成,為細胞生長所必需,能改善肝炎病人的食欲與症狀,促進脂肪代謝,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對動脈硬化、周圍神經皮炎、脂溢性皮炎、痤瘡、斑禿等有治療作用。缺乏維生素B6會引起皮膚病、貧血、抽筋、食欲不振、惡心等。瘦肉、動物肝髒、海魚、奶類、粳米、黑麵、花生、核桃等富含維生素B6。
4.8 維生素B12: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促進脂肪和糖代謝,有利於骨髓造血,臨床用於貧血、肝炎、肝硬化治療。缺乏維生素B12會產生巨核幼紅細胞性貧血、脊髓性及消化道黏膜炎症。動物肝髒、肉類、蛋類等都含有維生素B12,腸道細菌也能合成它。
4.9 煙酸:又稱維生素PP,可促進消化,維持機體和皮膚健康。缺乏煙酸可發生舌炎、皮炎、癩皮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頭痛、眩暈,記憶力下降及癡呆、癲癇等。粳米、黑麵、黃豆、豬肉、牛肉、羊肉、豬腰子和肝、牛乳、禽蛋、花生等富含煙酸。
4.10 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糖酸,具有還原性,參與糖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使組織產生膠原質,影響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及血液的凝固,刺激造血功能,促使脂肪下降,抵抗感染。還可防治壞血病、器官出血、傳染病、藥物中毒、營養不良,防腫瘤、治感冒和冠心病等。維生素C過量易引發腎或泌尿結石、胃痛和腸道疾病,使人感到乏力等。牙齦紅腫、出血、傷口不易愈合、食欲減退可能缺乏維生素C。芥菜、卷心菜、黃芽菜、菜花、蘿卜、菠菜、甘藍、番茄、油菜、小白菜、蘿卜纓、青蒜、芫荽、辣椒、獼猴桃、梨、棗、柑橘、櫻、柚、桂圓等富含維生素C。
5、無機鹽:無機鹽約占人體重量的5%,構成骨骼、牙齒等堅硬組織,在肌肉和其他軟組織均有無機鹽與有機物結合而存在。無機鹽存在於體液、血液和消化液中,以維持酸堿平衡和組織細胞的滲透壓、細胞膜的通透性,調節神經的興奮、肌肉的運動,維持機體的某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解毒作用。人體內還需要無機元素,以發揮生物的催化作用。蝦米皮、海帶、帶魚、牛奶、穀類、麥類、玉米、豆類、黑木耳、菠菜、大白菜、雞蛋、柑橘等都程度不同地含有鈣、碘、鐵、鉀、磷、鎂、硒、鈉、鋅、銅、錳、鈷、鉻、鉬、氟等礦物質元素,雖然作用各有不同,但都很重要,能參與人體組織和維持機體代謝。
5.1 鈣元素:鈣能幫助血液凝結和毛細血管的正常滲透,維持肌肉的伸縮性和心跳規律,活化酶,維持神經的傳導性能和體內的酸堿平衡。成年人體內含鈣約1200克,其中99%的鈣存在骨骼、牙齒、指甲、頭發中。成年人每天需800毫克鈣,孕婦、乳母、少年每天需1000~1500毫克鈣。除膳食補鈣外,每天還需補300~500毫克鈣劑。缺鈣可能導致手足搐搦、骨軟化、骨質增生或骨質疏鬆。乳類、豆類、菠菜、蘿卜纓、芥菜、甘藍、菜花、芹菜、白菜、薺菜、莧菜、油菜、黃瓜、冬瓜、絲瓜、甜瓜、山楂、柑橘、棗、無花果、粳米、玉米、小米、麵粉、核桃仁、花生仁、杏仁、鬆仁、魚、蝦米等富含鈣元素。
5.2 鈉元素:鈉為細胞外液中的主要陽離子,維持水平衡、滲透壓和血液酸堿平衡,加強肌肉興奮性。食鹽含氯化鈉95%以上。食鹽不足會影響心髒功能,使胃液減少,產生抽筋等症狀;食鹽過多會引發高血壓。成人一天攝入食鹽4~5克即可。
5.3 鐵元素:成人體內含鐵3~5克,鐵主要負責輸送氧氣和攜帶、排除二氧化碳。血紅蛋白還要維持血液酸堿平衡。缺鐵會造成血紅蛋白減少、貧血和疲勞。瘦肉、兔肉、動物內髒、雞、雞蛋、豆類、粳米、黑麵、芥菜、莧菜、菠菜、油菜、韭菜、蘿卜纓、杏、桃、李子、棗、橘、橙、花生仁、核桃仁、鬆子仁、杏仁、海帶、海藻、黑木耳、芝麻等富含鐵元素。
5.4 鉀元素:為細胞內液中的主要陽離子,具有維持體內的水滲透壓和酸堿平衡,加強肌肉的興奮性,維持心跳規律,參與蛋白質、糖和熱能代謝。缺鉀可發生倦怠、嗜睡、肌肉無力、肢體麻痹、心律失常和代謝性堿中毒。鉀廣泛存在於瘦肉和蔬菜中。
5.5 鋅元素:鋅在人體中達2~3克,維生素A代謝、二氧化碳向肺部運輸,酒精在肝內解毒,皮膚和頭發內角蛋白的合成,都要有鋅參與。缺鋅易引發痤瘡、口瘡、厭食、消瘦、皮炎、關節炎、性功能減退、肝硬化等症。粳米、小麥、小米、瘦肉、動物肝、鯡魚、牛乳、豆類、核桃仁、花生仁、粟子、南瓜子、蘿卜、大白菜、蘑菇、芝麻、蘋果、酵母等富含鋅元素。
5.6 硒元素:保護細胞膜不被氧化,對生殖器官、皮膚、頭發和指甲均有營養作用,但攝硒過多會有毒性。瘦肉及動物內髒小麥、玉米、大蒜、大蔥、洋蔥、白菜、沙丁魚、南瓜等均富含硒元素。有些地方的大米也含有硒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