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信心必須堅定
古今中外成大事、立大業者都有一顆堅定不移的信心,而樂觀積極的自信心又是生命的一種活力,是創造美好生活和享受美好生活的唯一途徑。懷疑、猶豫、膽怯和意誌不堅定的人,即便有出眾的才幹,優良的天賦,高尚的性格,也終將幹不成事業。堅定的信心,艱苦的努力,便是事業成就的源泉。不論才幹大小,天資高低,成功取決於堅定的信心。與金錢、權勢、地位、出身、親友相比,信心是更有力量的東西,是人們從事任何事業最可靠的資本。信心堅定者能排除各種障礙,克服各種困難,最後使事業獲得成功。有信心還要意誌堅定,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能不屈不撓地勇敢向前進取,決不因遇到困難就退縮,畏首畏尾。如果一個人缺乏信心,做起事來有氣無力,死氣沉沉,目標低下,思想落後,意誌不堅,腳步不穩,吃不得苦,那他永遠也做不成事業。有人說,自信是人們成功的第一要素,“天生我才必有用”,有了這種自信心,成功就有了堅定的精神動力。依靠堅韌為資本獲取成功的人,比以金錢為資本獲取成動的人要多得多。人類曆史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堅韌的信念是走出困境的最佳良藥。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事業,都是意誌堅韌的人創造的。當別人開始放棄,無法再做下去的時候,他卻充滿熱情,埋頭苦幹,鍥而不舍,善始善終,水滴石穿,直到成功。人活在世上,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困難,能知難而進,就能最後取得成功。成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江澤民指出:“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有成功、有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汲取經驗教訓,就會把事情辦得更好。”如果缺乏自信心,知難而退,不僅事情做不好,還會影響身心健康。有的人一旦得了重病就心慌意亂,自暴自棄,不能安慰和調節自己,特別得了絕症的人缺乏麵對現實的勇氣,人未病垮精神就先垮了。據醫學統計,真正是因癌症死亡的人不足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的人是給癌症嚇死的。有些人一聽自己患了癌症,就感到自己快要死了,內心深處放棄生存的希望,於是吃不下飯,又不接受治療,不進行鍛煉,精神壓力一天比一天大,病情隨著情緒的波動日漸惡化,最後隻能痛苦地離開人世。
所以,在遇到生活上、家庭上、身體上、事業上一些突然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時,一定要有自信心,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堅定沉著的信念,接受現實,妥善處理,使自己的身心恢複到最佳狀態。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全看你能否保重自己的身體健康,能否使自已始終處於精力充沛的狀態。如能有強健的身體來克服困難和不利,就能從緊張、驚恐、彷徨、猶豫、懷疑、後退等種種精神束縛中解脫出來。意誌堅定的人敢於麵對現實,不為環境所迫,輕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障礙和苦難不但不能影響他的勇氣,反而增強他的意誌、品格、力量與決心,命運無法阻擋他的前程。艱難的情形,失望的境地和貧困的狀態,曾造就了許多偉人。有的人沒有手和腳,但做出了超出人們想像的業績。因為特殊的缺陷與困難的刺激,激發他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最好最高的能量。身體健康,加上有勇氣與自信,是成就事業的必備條件。身體衰弱,遇事往往畏難、猶豫,不大會有創造精神。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鎮靜以保持準確的判斷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人無論麵對多麼大的失望,都能跌倒了再站起來,在失敗中求勝利。成大事者都具有遠大理想,矢誌不移,百折不撓,心胸廣闊,經驗豐富,智慧傑出,激發誌氣,努力實踐,必將事業有成,否則使事業萎縮而消失。一個人如果有能力能從煩惱、痛苦、困難的環境中轉移到愉快、舒適、甜蜜的境地,那麼這種能力才是無價之寶。如果在生命中失去夢想的能力,誰還能以堅定的信念,充分的希望,實足的勇氣,去繼續奮鬥呢?人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激勵自己為實現夢想而奮鬥。毛澤東說:“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一生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於意誌力的強弱。具有堅強意誌力的人,遇到任何艱難障礙都能克服困難、消除障礙,玉汝於成。意誌薄弱的人,一遇挫折,便會退縮,最終歸於失敗。在人類曆史上,由於疏忽、無知、畏難、敷衍、偷懶、輕率而造成可怕的事例是常有的事。良好的機會完全要靠自己努力創造。成功和失敗,永遠屬於富有奮鬥精神的人們。有自信和耐力,有堅定意誌力的人一般能幹成事業。一個人即使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如果缺少足夠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地權衡利弊,不能在恰當的時候說恰當的話,做恰當的事,那麼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運用自己的才幹。態度鎮靜,精神樂觀和心智理性,是消除沮喪,健全思考的前提。
人的心理活動是處於良性循環還是惡性循環,完全由本人的思維來決定。在觀察、分析、研究、處理一切事物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有好的一麵和有積極因素的一麵,當然也可能存在著不利和消極因素的一麵。運用積極熱情的心態去做人做事,就會性格開朗,心情舒暢,這樣就能增強細胞的活力,收到提高效率,增進健康的效果。如果辦事不加思考蠻幹亂幹,盲目行動,用消極的心態去看事情,用簡單的理念去作計劃,用粗暴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就容易導致自我傷害。應該知道,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最好的藥品是時間。你的健康,你的生命,你的幸福,需要依靠你自己運用積極熱情的方式才能獲取。
第七節 態度必須積極
人生在世誰都希望自己有快樂的生活。愛迪生說:“真正的生命是愉快的生命。”人們一旦擁有快樂的思想和理念,幸福的人生就有了基礎和源泉。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古人雲:意趣要樂,氣度要宏。在日常生活中要知足常樂,自行其樂,助人為樂,保持樂觀向上的思想情緒,才能有益於身體健康。
快樂是內心的感受和體驗,即使外表有許多快樂的事情,如果不通過內心去吸收、傳播和消化,許多快樂的事情就會像冰冷的石頭毫無感受。所以快樂積極的思想情趣要通過自己內心去培養。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不僅能使自己心情舒暢、愉快,還能避免和減少許多疾病。
現代醫學科學把人腦分成上腦(即“有意識腦”)和下腦(即“潛意識腦”)。上腦占整個大腦的大部分,主管整個腦細胞75%,主要功能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感等心理,掌握著人的智能活動。下腦是大腦比較原始的那部分,主要功能是主管精密的生理活動,如調節體溫、控製血壓、平衡人體的化學反應、促進消化過程等。據專家研究發現,上腦能夠有意識地讓下腦改變人的體溫、血壓、心跳、動機、意誌等。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情緒樂觀和情緒悲觀的人,其工作效率完全不一樣。特別是接受新鮮事物,或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情緒樂觀的大腦情緒控製中樞會更活躍,情緒悲觀的大腦情緒控製中樞會更遲鈍。醫學研究證明:快樂和積極思維可以促使大腦產生一種荷爾蒙,這就是“腦中嗎啡”。這種“腦中嗎啡”是大腦的分泌物,這種物質可以使人產生愉快心情,防止衰老,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樂觀積極的人不容易患癡呆症。經常焦慮、動怒的人容易中風和患心髒病。快樂是每個人的權利,快樂是防病防老的選擇,快樂不附加任何條件,快樂無模式,誰尋找到快樂,誰就有了幸福和健康。
幽默可以使煩惱變為歡快,讓痛苦變成愉悅,將尷尬變成融洽,有利於調整情緒和消除疲勞。一個富有幽默感的人在氣氛比較沉悶的場合,說上幾句有幽默感的話,就會使沉悶的氣氛活躍起來,使陌生人感到融洽、自然、輕鬆、活潑。一個人處於緊張和不愉快狀態時,大腦有時也會感到疲勞,很需要輕鬆一下。如能用幽默調整一下精神和情緒,就能愉快地度過時光。幽默是一個人文化、見識、修養、道德、心理、氣質、能力、語言、性格等多方麵素養的綜合反映。心情愉快時,幽默情趣可能多一些;苦悶哀怒時,幽默情趣可能會暫時收斂。熱情的人會著意用幽默的語言引人發言,過分嚴肅的人可能不善於使人開顏歡笑。幽默是一種高級藝術,不能與說幾句玩笑、耍貧嘴、諷刺挖苦相提並論。電視上的小品和相聲用幽默的語言逗得大家歡快大笑,是在語言、藝術、情調方麵下了番功夫的。用幽默來揭示人世間一些人和事的現象,使人聽起來既心情愉快,又陶冶了情操,有利於人們的身心健康。
笑對人生萬事萬物,對保持健康十分有利。因為笑能夠促使大腦分泌出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醫學上講:笑是一種有益的健身鍛煉。笑有利於消化、循環和新陳代謝;笑有助於樂觀麵對現實;笑能把氧氣和活力送進大腦,使大腦皮層興奮,腦功能增強;笑能使胸部肌肉運動增加,肺部擴張一倍,呼吸變得深而均勻,使支氣管腔內的痰液順利咳出,使呼吸道暢通;笑使人感到舒心、愉快,肌肉自然放鬆,麵部容光煥發,眼睛明亮,表情動人,有助美容;笑能緩解緊張情緒,使內心壓力和憂慮得到宣泄,有助於治療抑鬱症,開懷大笑可刺激腎上腺素分泌,提高抗病能力;笑可使胃壁張力增大,胃腸道消化液增多,使胃腸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功能增強,並保持旺盛的食欲;笑可緩解糾紛、爭執、怨氣和敵意等緊張氣氛,有助於增進理解和友誼;笑可使人增強機體活力,煥發精神,提高效率。愛笑的人使人產生信任感,增強信心。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人笑時,一部分肌肉收縮,另一部分肌肉放鬆,使脖子和背部不再攣縮,頭痛和腰痛減輕。人在大笑時,身體動作很大,呼吸機能使胸部擴張,支氣管也隨即擴張,對哮喘病和肺氣腫患者都有益。人在笑時,注意力轉移,肌肉輕鬆,抗病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以緩解頭痛、肚痛、腰痛、肌肉痛。放聲大笑可使氧氣進入大腦,促進血液循環,使人體內的糖分、脂肪和乳酸得到更快的分解,減輕心腦血管病症狀。笑是不花錢的良藥,在困難和緊張時笑一陣,心情會更舒服和理智一些。人人都要盡可能做到說話帶微笑,事後能歡笑,坐車內心笑,走路高興笑,碰到困難笑,不順心也笑,要發自內心地笑。不要苦笑、裝笑、狂笑、冷笑、奸笑、獰笑、嘻笑、皮笑肉不笑。每天堅持笑對人生,自尋開心,這樣對健康長壽大有益處。
為了消除心中的煩悶、抑鬱和悲痛,使不良的情緒得到宣泄和分流,有時也可用哭的辦法自我調節精神,哭掉煩惱,心情自然會愉快一些。醫學研究證實,人們在哭泣後,情緒上的強度可降低40%。而不哭泣,沒有利用眼淚降低情緒所帶來的壓力,則會對健康非常不利。研究還發現:人們心情受到嚴重壓抑的時候,身體內就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活性成分,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速和消化不良。當一個人哭泣的時候,淚水將情緒抑鬱的化學物質清洗出來,把由悲傷引起的有害成分排出體外,對有害物質起一種自我調控作用。哭,需要眼淚,經常依靠眼淚給眼角膜提供水分,以保持眼睛舒服。醫學專家認為:胃病及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精神病和癌症,主要是精神因素所誘發或導致惡化的,當你受到委屈或者在悲痛的狀態下,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將情感的能量釋放出來,求得精神上的解脫,排除抑鬱、憂愁和悲痛,肯定有輕鬆之感,健康狀況會有一定的改善。健康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沒有健康,則生趣索然、效率銳減、生命暗淡。有健康的精神和健康的身體,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有些人年輕時拚命掙錢,年老時拚命用掙來的錢治病。煩惱不但使人的麵容衰老,還會使人心靈衰老。良好的胃口,充足的睡眠和清爽的神誌、愉快的心情,是消除煩惱最有效的藥方。身體強健的人,煩惱沒有侵入的縫隙;而身體虛弱,健康不佳,處在病態中的人,煩惱最易滋生。用希望代替失望,用勇敢代替沮喪,用樂觀代替悲觀,用寧靜代替煩躁,用愉快代替煩悶,就是醫治煩惱的最好方法。
第八節 情緒必須穩定
人體對周圍環境刺激的心理反應呈現的感情狀態,就是各種各樣的情緒活動。人的情緒與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長時間或超限度的情緒不穩定,就會影響人體內髒的氣機升降或氣血運行,引發內髒疾病,甚至誘發各種疑難疾病。穩定的思想情緒,良好的精神狀態,可以促使髒腑氣機調暢,氣血調和,增進人體健康,使人延年益壽,幸福愉快地生活。
情緒不穩定的人,抑鬱、不安、焦慮、痛苦。《黃帝內經》指出:“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皆搖”,“喜怒不節則傷髒,傷髒則病起”。據許多資料研究觀察,人體許多疾病的發生與情緒都有一定的關係,其中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齊、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斑禿等症尤為明顯。大量實驗證明:人在情緒平穩時,內分泌活動也處於平穩狀態;人際關係緊張時,隨著情緒的激烈波動,血液和尿中兒茶酚胺(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含量明顯升高。大量的茶酚胺還會促使血小板聚集,阻塞小動脈,致使心肌梗塞。所以,情緒劇烈改變,會使冠心病、心肌梗塞突然發作。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心態失調,常伴隨著緊張、激動、惱怒、委屈、憂傷、悲觀、內疚、懺悔、自責等情緒的變化,這一係列的精神負擔和異常情緒,不但摧毀了健全的精神麵貌,而且還會影響人的生理代謝過程,降低免疫功能,為疾病的入侵大開方便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