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心地善良,重要的是消除自己的自私心理,凡事不要占人的便宜,對別人的成績、榮譽、優點、長處、金錢、地位不要有嫉妒心理,不要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損害別人的感情。一個人一旦發現自己太自私,就要反省自己,用道德良心規範自己的言行,多做有益於他人的好事善事,經常提醒自己做好人善人,不要做壞人惡人,這樣自私的行為心態就會得到控製和改善,從而達到身心健康。
第十一節 心情必須愉快
大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大腦的功能,心情是大腦心理活動的過程,心情愉快與否對身體健康關係密切。人體大腦所需血液平時約占人體總血液的2/3,大腦思考問題時血量增加,煩惱時約占4/5,生氣時則占9/10,因此,人一旦生氣發怒就會臉紅脖子粗,因為這時人體血液都往頭部輸送。又因為腦動脈在脖子旁,生氣時由於血流量急增導致腦動脈擴張,所以脖子變粗。有些人因手腳供血不足而引起顫抖,在這種情形下如果腦動脈硬化,就容易引起腦血栓或腦溢血,造成肢體偏癱。生氣、發怒,血液急速流向腦部,更會造成汙濁和酸毒的急增。工作緊張興奮導致腦部充血而得腦溢血,過度緊張時會使心髒衰竭而引起心跳過慢乃至停止,這時會有生命危險。所以,情緒是健康之本,必須慎重對待。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氣發怒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凡事要想開一些,時時處處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古話說得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人在社會生活中要善於在不同場合保持愉快心情。去也好,留也好,始終保持心態平靜,心理平衡。
人的心情可分為愉快心情,如希望、快樂、愜意、怡靜、好感、和悅、滿足、輕鬆、樂觀等;不愉快心情,如憤怒、焦慮、恐懼、憂愁、沮喪、不滿、煩悶、悲觀、惆悵等。心情的好壞往往隨著事情、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說過:“愉快可以使身體發展強健。一切頑固、沉重、憂悒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醫學研究證明,長壽者大多是心情愉快的人。現代醫學關於疾病發生的機理有一種皮層內髒相關學說,認為大腦皮層經常分析、綜合來自外界和身體內在的刺激,並在通常情況下,以相互誘導的方法,抑製著皮層下中樞的活動,各種內外環境引起的焦慮、恐懼、憂慮等強烈情感與不良情緒,會使大腦皮層興奮過度,久而久之會引起神經細胞衰弱,以致發生超限性抑製,這時的皮層中樞受皮層的影響產生正誘導,並形成頑固的停滯興奮灶,因此,皮層中樞機能將發生紊亂,引起一係列的病理現象,長久下去會導致結構性變化,造成皮層內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病、胃腸神經功能、慢性胃炎、白內障等疾病。
另外,心情不愉快對健康的影響,還會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表現為動作軟弱,姿態反常,麵色蒼白,心率改變,呼吸急迫,甚至肌肉顫抖,額頭冒汗。有時強烈情感波動雖然僅發作一瞬間,但所造成的後果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治愈。心情愉快不僅有利於學習、工作、交往,也是抗疲勞、抗衰老、抗疾病和抵禦不良情緒的有效良方。人逢喜事精神爽,和氣生財,都是對心情愉快的肯定。心情愉快能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提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心髒射血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同時還能使人擺脫苦思悶想,調節人的心理活動。心情愉快能使呼吸動作的氣體交換增加,更多地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鮮氧氣,使胸、腹、背部的肌肉產生更多的活力,這些對機體都能產生有益的作用。
人的心情愉快,其食欲就好,吃飯津津有味,心情不愉快,往往會產生厭食,如長期厭食,攝入的營養成分不足,就會形成體質消瘦,四肢無力,麵色蒼白,容易疲勞,心悸失眠,頭發脫落而稀疏,皮膚幹燥而缺乏彈性,引起一係列神經官能症的發生。心境經常處在壓抑狀態,可促使血壓調節機能失調,引起血壓升高。長期處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人在高度應激狀態下,還會引起內分泌紊亂,致使抗胰島素分泌增多,引起胰島素相對不足,出現糖代謝障礙,導致糖尿病。消化係統經常處在應激狀況下,容易使人發生潰瘍病。所以,在心情不愉快時,要讓這些不良心情盡快表露,排解掉,並經常提醒自己,心情不愉快受損失的是自己,不管什麼事,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也不要對一件事鑽牛角尖,換個角度想想,更不要對別人說一二句難聽的話或一件小事耿耿於懷,記恨在心,應讓它過去,徹底忘掉,使自己輕鬆愉快起來。
人的形體功能是心、肝、脾、肺、腎和胃、膽、大腸、小腸、膀胱、血管等五髒六腑器官的運行協調肌體運轉、調節神經,它們之間的平衡、協調,維持著人的支體生命活動。如果損傷五髒六腑,影響其功能,就會損害機體健康。心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主機,主身之血尿和神明,有規律有節奏的學習、工作、活動和休息,用體和用腦合理,是保養心氣的重要條件。肝對人體氣血運行、調和起重要作用,保養肝氣,要注意勞逸適度,心情舒暢。脾為後天之本,在飲食的消化吸收方麵起重要作用,保養脾氣,要注意飲食有節。肺主氣,司呼吸,肺髒通過鼻腔與外界相通,保養肺氣,須注意調適寒溫,加強鍛煉,增強抵禦能力。腎藏精,為人體陰陽之本,保養腎氣,勿操勞過度和注意飲食養精。六腑的功能是分解、吸收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將結構簡單的營養經小腸進入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細胞組織,所以人的心情和精神變化是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正常情況下,是機體對外界各種刺激因素的應答性反應。人的心情和精神狀態與髒腑氣血的功能互為影響,心情和精神有協調髒腑功能的作用,但如果心情變化過於激烈而持久,則會成為誘發疾病的內在因素。人的疾病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空穴來風,堤潰蟻巢。因此,在從事各種活動時,一定要心情愉快,精神樂觀,少私寡欲,恬淡虛無,盡量減少不良心情的刺激和過度情緒的波動。
中醫對髒腑五行相生相克相分:肝、膽屬木,主筋。木生火,火克土,就是木材能生火,而木被火燃燒後變成土。肝、膽功能低落時,易引起人體疲勞、心煩、氣躁、易怒、多夢、眼炎、失眠、抽筋、頭痛等;心、血管、小腸屬火,主血脈。火生土,土克水,就是物質被火燃燒後生成土,而土又能阻擋水。很多人由於飲食錯誤、缺少鍛煉,加上服西藥過多和汙染了一些化學毒素,導致血液汙濁,血脂偏高,造成血管阻塞或硬化,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腦血栓、腦溢血、高血壓、糖尿病等。脾、胃屬土,主肌肉。土生金,金克木,就是土壤能生長金屬,而金屬製成金器又能砍伐木材。脾、胃功能失調時,易引發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消瘦等;肺、大腸屬金,主皮、毛。金生水,水克火,就是金屬溶化後生成水,而水又能滅火。肺、大腸功能低落時,易引起皮膚、鼻子的毛病,並影響大腸排除廢物;腎、膀胱屬水,主骨。水生木,木克土,就是水能滋生木材,而木材製成器械又能挖掘土。腎、膀胱失調時,易引起腰酸背痛、痛風、水腫、腎結石、尿酸偏高、尿毒症、糖尿病、尿頻、耳鳴、耳炎、眼病等。
中醫還強調:“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足人康。如果人體血液酸毒偏高,血液循環緩慢,則氣就會變弱,氣弱血流受阻,百病叢生,所以氣血不足的人需要練氣功或參加其他運動鍛煉身體,促使氣血循環流暢。
第十二節 名利必須淡泊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人的機體功能正常應活到120歲。但現實生活中能健康活到100歲以上長壽的人為數相當少。有不少人不到退休年齡就染病甚至死亡,這裏麵的因素很多,有的是積勞成疾,有的是心境壓抑,有的是營養過剩,有的是不注意鍛煉,有的是存在不良生活習慣,有的是不重視防治,有的是遺傳因素。致病致殘致死有客觀因素,但因貪圖名利、酒色而造成重病、傷殘和死亡的人也不少。有些人玩弄權謀,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膽大包天,無法無天。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因此,要健康長壽,就要自覺地把名利、酒色看成身外之物,培養自己良好的健康興趣,擊退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陶冶情操,充實而豐富地過好自己的日子。
淡泊視身外之物如草芥,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是從精神到品質鍛煉的結晶,是不被名利左右的升華和超越,是一種順其自然的從容狀態,在物質和精神世界之間,永遠保持一種平衡。因為有了這種平衡,形形色色的欲望就會收斂,會少些焦慮,少些浮躁,多一些安適,多一份滿足,心似一潭碧水,清澈明亮,繼而胸懷開闊,達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凡是能淡泊名利的人,都能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視金錢如糞土,心平氣和,操守清廉,身心健康。淡泊是無為而有為,在淡泊的過程中,心情享受愉快、滿足,在淡泊中品嚐人生甘苦,經曆世事滄桑,使自己的心情得到寧靜,使大腦產生更多的嗎啡,使身心得到健康。古人雲:“心底無私天地寬。人到無求品自高。”一個人如果沒有私心雜念,不圖名利,不貪身外之物,事事與世無爭,就可以消除身心的疲勞,克服心理障礙,保持健康的心態。
淡泊的人品德高尚,公而忘私,敬業奉獻。無論身處優勢,取得成績,還是遭到挫折,受到損失,身陷逆境都需要淡泊的心態。心態不能淡泊的人,在名利麵前擺脫不掉各種欲望的糾纏與羈絆,在笑聲與掌聲,陰謀與陷阱的包圍中不能自我解脫,左衝右突,心力交瘁,活得很累,不得安寧。知足的人心理平靜、安祥、達觀、超脫。不知足的人心理騷動、搏擊、固執、冒險。嫉妒的人心理發狠、焦慮、恐慌、沉悶、痛苦,無事生非,詆毀別人。要想自己超脫名利的包圍,就要有淡泊名利的氣度,有戰勝自我的心態,有不斷刷新和超越自己,並與各種欲望作鬥爭的勇氣,然後才能拋棄雜念,心靜如水,坦然處之,潔身自好,豁達處世。倘若缺乏脫胎換骨似的自我揚棄和修煉,就絕對達不到這種境界。人生的路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困難、挫折甚至失敗,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客觀地麵對現實,認真分析情況,理智地找出辦法,積極穩妥處理,才是最好的選擇。總之,淡泊名利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心理素質和處世之道,是保證身體健康的法寶。
淡泊名利必須克服10種不良心態:
一 是貪婪心態。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與人交往占便宜撈好處,自私自利,六親不認,算計摳門,冷漠無情;
二 是封閉心態。不願與人交往,孤僻自處,深居簡出;
三 是空虛心態。無所事事,沒有信仰,沒有精神寄托,沒有心理滿足,沒有理想抱負,心情抑鬱,經常失眠;
四 是壓抑心態。采取回避的態度,憂心忡忡,缺乏信心,寡言少語,優柔寡斷,多愁善感,對生活缺乏興趣;
五 是懷舊心態。對過去的事認為一切都好,看不慣新鮮事物;
六 是迷信心態。信鬼神,希望神靈能保佑自己,不相信科學;
七 是浮躁心態。遇事心神不定,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心煩意亂;
八 是虛榮心態。自尊心強,自吹自擂,死要麵子,華而不實,追求浮華;
九 是霸道心態。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強行霸道,以犧牲別人的利益和感情來滿足自己的私欲,有理不饒人,無理傷害人;
十 是老好心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隨波逐流,沒有原則,缺乏氣節。
以上這些不良心態不僅影響淡泊人生,而且還會誘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