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助人必須樂意
樂於助人,心甘情願,這種人胸懷寬,通人情,看得遠,想得深,心地善,幫人多人緣,助人多快樂,救人多偉大,愛人多幸福,好人多平安。踩人多人厭,坑人多招災,騙人多心慌,害人多積怨,壞人多短命。幫助別人,心存光明遠景,以愉悅的心情和真誠的心態去幫助別人走出困境,引向光明,這時你的心理活動處於良性循環狀態,心情舒暢,有利於增強大腦活力。誠心誠意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你自己心理顯得比較平衡,有了心理平衡,就有生理平衡,有了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免疫功能、各器官代謝功能才能處於最佳的協調狀態,一切疾病都能減少。從心理角度上講,幫助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幫了別人,快樂自己。
在幫助別人做好事,解決困難和問題時,你的大腦一般都要動腦子考慮幫什麼人,幫什麼事,怎樣幫,從對象、內容、時間、方法和要求上都要認真地進行一番思考,這樣做起碼大腦細胞要活躍起來,腦血管處於舒張狀態,神經細胞得到良好的供血。在幫人的過程中要對被幫助者提出意見、建議、希望和要求,有時還要幫助別人做點具體的體力勞動,使肢體得到鍛煉,大腦中樞神經指揮機體各部位的功能各顯活力,對修身養性,化解疾病都有作用。做了好事,人家一般會發自內心地讚譽,這時你會覺得精神振奮,心情愉快,對增進身心健康大有幫助。
上海崇明島上有對高齡老夫婦,他們平時行善積德,樂於幫助別人。在60年代生活困難時期,自己省吃儉用,生活很清貧,把節省下來的糧食和衣服資助給貧困的鄰居,雖然自己生活艱苦些,但心情和精神始終良好,很少得病,活到一百多歲。還有河南省有個108歲的老年人,一生廣布善心,不亂花一分錢,拿出節省下來的錢為村裏辦學校,支援災區,資助他人,這種樂於助人的行為不僅為社會進步做了貢獻,也有益於自己的健康。
美國密執安州大學對2700多人進行1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樂於助人和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身體更健康,壽命顯著增加;相反,心懷敵意、損人利己、且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1.5倍;那些性格孤僻,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也要高。科學家解釋說,樂於助人,施舍善心,可以激發他的友愛和感激之情,他從中獲得的內心溫暖,能緩解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焦慮,有益於提高人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