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堅持常態保健(2)(2 / 3)

個人衛生指人的皮膚、手足、口腔、眼睛、耳朵、鼻子等方麵的衛生。

皮膚要經常沐浴,以防止汗液、灰塵和脫落的皮膚細菌堵塞毛孔、汗腺,引起皮膚細菌感染。沐浴能清除皮膚汙垢,疏通腠理,調暢氣血,有防病保健作用。

手足要經常洗,手最易受到各種汙染,飯前便後要洗手,以防致病微生物借助手進入人體。要注意足部保溫,每天用溫水浸洗足部,有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足部免受黴菌感染,還可幫助睡眠。

口腔為飲食與氣體進入的門戶,中老年人隨著身體各係統的老化,口腔內的各個部分也發生退行性變化,如黏膜變得薄弱無力,牙齒鬆動脫落,唾液腺萎縮、分泌減少,殺菌作用降低,食物殘渣容易在口腔中存留,細菌容易在口腔中繁殖。因此,早晚要刷牙,刷牙時牙刷對準牙齒縫上下慢刷,清除牙縫中的殘存食物。飯後要漱口,經常用舌尖舐上齶,以刺激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有殺菌和助消化作用。經常輕輕叩打牙齒,能促使牙齦的血液循環,起固齒作用。嚴禁吃不衛生的食物,以防引發口腔、腸胃和其他疾病。

眼睛是人們視物思維的重要器官,眼睛發生疾病比其他部位發生疾病更敏感更痛苦。眼睛更容易感染的是被灰塵、風沙、煙霧、細菌和各種汙染物侵入眼瞼而引發眼角膜發炎,如不及時防治,就會因感染而造成許多眼病。因此,要注意眼睛不被灰塵、風沙、煙霧、細菌和其他汙染物侵入,不能用手和不衛生的毛巾擦眼球,不要接觸有紅眼病的人,看書、打牌、撰寫不宜過久,要時刻保持眼睛清潔健康。

耳朵是通向腦神經的重要器官,有些人耳朵聽不清、聽不見,既有生理因素,也有自身主觀因素。耳朵內有時發生癢痛是有細菌感染所致,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用手指甲挖耳朵。一是手指和指甲帶有大量細菌極易感染,二是容易刺破耳鼓膜造成中耳炎。也不能用火柴棒或其他不衛生的木棒捅耳腔。洗澡可用衛生棉塞住耳朵,以防細菌感染。

鼻孔是呼吸器官,鼻毛是阻止灰塵、汙染物進入人體的門衛。用手指挖鼻孔,拔鼻毛,容易弄破鼻黏膜,不僅有失風度,而且極不衛生。人的手指和指甲隱藏了許多肉眼看不到的細菌,如果讓這些細菌侵入鼻腔,會引起鼻竇炎,造成鼻病腫,使鼻毛脫落,降低對空氣的清潔和過濾作用,導致鼻病的發生。

居室衛生,主要保持室內通風,各種物品和地麵擦洗幹淨,以防灰塵和細菌侵入人體。公共衛生是在公共場所不隨地吐痰和擤鼻涕,不亂丟垃圾果皮。

第二,修養習慣。

良好的品德修養有益於健康長壽。品德高尚是實現自我保健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現實生活中許多疾病的發生,並非都是由於風、寒、暑、濕、爆、火等六淫之邪和飲食不當、勞逸失調或外傷所致,源於不良情緒的疾病有很大的比例。不良情緒有些來自難以防範的被動因素,但更多的是不良品行引起健康的自我損害。有些人縱欲貪歡,迷戀酒色,喜新厭舊,玩弄異性,貪汙受賄,偷盜搶劫,謀財害命,機關算盡;有些人做事不光明正大,鬼鬼祟祟,弄虛作假,製造是非,挑撥離間,造謠生事,這些非道德行為必然在心理活動中產生一種惡劣的心態,終日不得安寧,處於一種緊張、內疚、自責、懺悔、恐懼的心境狀態,這種精神狀態和異常情緒,不但摧毀了健全的精神麵貌,而且還會激起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的反應,影響人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疾病纏身。巴西醫生馬丁斯對583名犯有貪汙受賄嫌疑的官員和583名廉潔的官員進行10年跟蹤研究對照,得出的結論:貪官60%以上得癌症、腦溢血、心肌梗死,而廉潔官員患病率隻有16%,沒一個死亡,這說明廉潔有益健康,腐敗導致死亡。

要重視道德修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光明磊落,行善積德,模範遵守國家政策和法紀,心理自然處於愉悅平衡狀態,身體機能必然和諧,有益於健康長壽。良好的心理活動可以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如酶類和乙酰膽堿等,這些激素把血液的流量及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免疫係統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預防疾病的發生。因此,要珍惜自己,做一個忠誠、正直、無私、大度、仁慈、善良的人,具有這種高尚道德修養的人,才能堂堂正正,坦然處事,心理平靜,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麵皆完美的健康者。

第三,思考習慣。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的腦子越用越靈活,越用越不容易衰老。那種認為腦子用得太多會早衰、早死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當然也不能用腦過度,“用進廢退”不僅適用於人的機體,更適用人的大腦。那些懶於學習思考的人,辦事圖簡單的人,大腦會出現廢用性萎縮。而追求知識,勤於思考,則是延緩大腦衰老的必要途徑。科學證明:經常使用大腦可以防止大腦退化,每天勤動腦,愛學習,強記憶,寫文章,多講話,都能協調大腦構思,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供氧量。有規律的思考問題,適當娛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的疲勞和精神緊張,多吃蔬菜、水果,有意識地多鍛煉左手、左腳,經常扳手指,擦麵部,按摩太陽穴,梳頭,拍打後腦,運用這些辦法刺激大腦,能有效防止大腦退化。據日本科學家測試,勤於思考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張狀態,神經細胞得到了良好的供血,從而防止了過早衰老。

第四,學習習慣。

活到老,學到老,好學不倦,不僅能給人智慧、學問,而且能修身養性。愛好學習的人具有一種積極進取,有所作為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對機體的神經細胞、組織器官起到一種良性的有益的刺激作用。勤奮學習的人,情緒穩定,心理平衡,血氣平和,心態清靜,可避免不良情緒的幹擾。陝西省固城縣李本善老人,他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讀書,他身體原本不好,但自愛好讀書後,身體逐漸好轉,他選擇一些古書和史料雜記,並摘錄其中的一些範文、名言、警句。上海有個108歲的老人叫蘇局仙,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寫字、念詩,以此得健康長壽。

閱讀能夠影響人的思維能力,調整人的情緒,幫助人們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支撐人的精神,消除消極情緒,調節免疫功能,創造愉悅的心境。讀書可增加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性情,淨化靈魂,獲得品德修養,找到精神寄托。如果能發出聲音朗讀,可使呼吸發生有益的變化,降低血壓,促使肺部有效地吐故納新,解除肌肉、血管的緊張狀態,胃腸裏的血液也會更加流暢,腹腔的寒氣也會被排泄出來。

愛好學習的人,可以有效地遠離“酒、色、財、氣、賭”,不易沾染惡習或不良習慣,潔身自愛,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引起的疾病。加上學到書中的哲理名言,胸襟開闊,處事從容,適應性強,思維活躍。讀書是一種健身強腦的好體操。

第五,不沾煙酒習慣。

煙對人體的有害成分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化物及放射性物質等。煙霧中有42種致癌物質,煙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腎上腺分泌增多,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血中膽固醇增加,氧氣減少,從而加速動脈硬化,引起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吸煙還可導致精子的數量和質量下降,使人弱視,產生色覺障礙。飯後吸煙對人體的危害相當平時的10倍,因為飯後吸煙使膽汁分泌增多,使胰蛋白酶和碳酸鹽的分泌受到抑製,使胃黏膜血管收縮,引起酸堿不平衡,胃功能紊亂,破壞體內調節機製,使人更容易發生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