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甘、性溫,略帶膻味。
歸經:入脾、腎經。
功效:補虛勞,祛寒冷,溫補氣血;益腎氣,補形衰,開胃健力。
主要營養: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以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A、煙酸等營養物質。
宜吃季節:冬季。
1.頸肉:肉質較老,宜紅燒、燉、煨、鹵等。
2.前腿:包括前胸及前腱子的上部。前胸肉質嫩,宜用於燒、扒等;其他的肉質老而脆,筋較多,宜用於燒、燉、醬、煮等。
3.前腱子:肉質老而脆,纖維很短,肉中夾筋,適於醬、燒、燉、鹵等。
4.上腦:肉質較嫩,適於溜、炒、汆等。
5.外脊:肉質細嫩,適於涮、烤、爆、炒、煎等。
6.裏脊:纖維細長、質地軟嫩,適於溜、炒、炸、煎等。
7.肋條肉:又名方肉,無筋,肥瘦兼有,性脆,適於烤、燉、炒等。
8.腰窩:俗稱五花,肥瘦互夾,纖維長短縱橫不一,肉內夾有三層筋膜,肉質老,質量較差,適於醬、燒、燉等。腰窩中的板油叫腰窩油。
9.後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較廣。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裏脊肉用。臀尖下麵位於兩腿檔相磨處,叫“摩襠肉”,肉質粗而鬆,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適於烤、炸、爆、炒等。摩襠前端、三岔下端的是黃瓜條,肉質細嫩,適於炒、爆等。
10.後腱子:肉質與用途同前腱子。
宜食人群:
羊肉營養豐富,對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證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忌食人群:
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暑熱天或發熱病人慎食之。
選購常識:
新鮮羊肉 肉色鮮紅而且均勻,有光澤,肉細而緊密,有彈性,外表略幹,不黏手,氣味新鮮,無其他異味。
劣質羊肉 肉色深暗,外表黏手,肉質鬆弛無彈性,略有氨味或酸味。
搭配宜忌:
忌
茶+羊肉
吃羊肉後不宜馬上飲茶。因為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後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便秘。
宜
白菜+羊肉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中有“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白菜、冬瓜、油菜、筍、白蘿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