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生命的智慧在於一顆平常心(3 / 3)

剛入職場的楠楠就參與其中,她不知道的是,隻因為自己的好奇和八卦就被卷入了職場是非之中。因此,在公司的裁員中,剛剛去了不到一個月的她就被裁掉了。

職場通常就是是非之地,因為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尤其是在職場。而有職權的人更容易身陷戰鬥門。矛盾絕對有關是非,隻是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是非原則,不同的人應對是非又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所以如果你是職場新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是非,不要讓自己掉入旋渦死不複生。一旦卷入,無論上司或同事,都可能對自己產生戒備之心。因此,在職場是非中,一定要保持自我,不要卷入職場是非之中,對是非之爭保持警覺,必要時主動遠離是非,才是職場取勝之道。

論是非、講是非之人,本身就是是非者,對待是非者,唯一的辦法就是難得糊塗。有時候,難得糊塗能讓你離開是非之地,難得糊塗能讓你繞過煩惱,難得糊塗裏麵蘊涵著許多做人的道理,難得糊塗就是金。無論職場是非,或是人生是非,隻要自己懂得放開,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態度,就可以輕鬆而瀟灑地度過人生。

我經常打羽毛球,在打球的過程中,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是房產公司的高級銷售,一次偶然的機會和同事鬧了矛盾,不料從此惹上了是非,當時他也很是苦惱。有矛盾的同事開始拉幫結派地攻擊他。有時還向他的上級領導打他的小報告。為此他果斷地辭職去了新公司,不再卷入公司的是非之中。為了讓自己有很好的發展,他開始對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是做個潔身自好的人:嚴謹,公正,專業,不為私利而出賣自己的原則。結果兩年來,他的事業蒸蒸日上,也很少與同事有摩擦,深受上司信賴和倚重,他也輕鬆成為公司裏最左右逢源的那個人。

每家單位都有一些喜歡說長道短的人,他們對各種事物都評論不斷,喜歡添油加醋。對於是是非非的問題,盡量不要參與其中,不妨一笑處之。卷入是非的人往往給人拉幫派、長舌婦的印象,得罪了人還不自知,實是職場中的大忌。如果你無法拒絕去聽是非,那至少不能再去傳播是非。既然在職場中不可避免地會有是非,那就需要在是非中保持自己的一份清醒。難得糊塗是最好的藥方。

我剛參加工作時,公司的主管就是讓我非常佩服的人,她在公司是公認的中間派,她努力工作又尊重所有的人,還非常熱心地幫助在工作上遇到困難的同事。因為女性多的原因,公司裏出現了許多小團體,性格愛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她們通常有統一的行動和目標,當然也和其他團體有著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衝突。而她堅決不參與任何小團體的活動,好像始終遊離在眾人的視線之外,但其實早就成為眾人心中最認同的那個人。最近他們公司內部有一個高位空缺,很多人去競爭,但公司管理層為了公平進行了民意測試,結果她成為最沒有異議的人選,成功晉升管理層。

我們希望職場人士麵對是非要“難得糊塗”,但是這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對事情的正確分析,保持自己的獨立個性,不卷入職場是非之中,做到明哲保身。這種“難得糊塗”是飽經滄桑之後的成熟與從容,是大徹大悟之後的寧靜心態,是人生的大智慧和最高境界。

“難得糊塗”其實就是以退為進的策略,“難得糊塗”的人在遭遇困境時表麵上看似無能為力,而內心卻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一旦問題解決便馬上行動並一舉成功。

職場生涯中充滿著許多矛盾,一方麵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一方麵還要難得糊塗,在一些場合,你不一定很聰明,但一定要清醒,逢大事時一定要聰明些,遇小事時卻要糊塗些。

應對談論是非的同事時你最好是保持沉默。不支持他的觀點,也不反對他的觀點,任他自己說得天花亂墜,你隻管咬緊牙關不出聲,漸漸地他就會感到無趣,再不到你麵前說東道西。當然你也可以顧左右而言他,可以談談美容、談談健身,說天氣真好、心情不錯,就是不說誰是誰非,把話題繞開,專挑無關痛癢的話來敷衍,他就會覺得自討沒趣了。再不行,幹脆找個理由走開。

因此,職場人士要想在職場中站穩腳跟,需要培養多種技能。“難得糊塗”是必須掌握的一門學問,“難得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隻是出於某種原因,不便於直截了當,這種情況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塗戰術,難得糊塗是一門讓你在職場中應對自如、以退為進,不動聲色地獲得成功,又不致遭人妒忌的學問。要做到難得糊塗,必須要做到“該糊塗時糊塗,不該糊塗時決不糊塗”。

同時追兩隻“兔子”——你會一無所獲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樹立一個目標,然後勇往直前,一點一滴地走好每一步。如果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三心二意,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那個,隻會偏離了成功的方向,會離成功越來越遠。任何人要想達到成功的巔峰,目標必須明確。堅定的目標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沒有它,天才也會在矛盾無定的迷途中徒勞無功。那些出類拔萃的人正是在生活的早期就清楚地辨明了自己的方向,並且始終如一地把他的能力對準這一目標的人。

眼裏隻有自己的目標,不受其他事物誘惑。的確,迷失在各種各樣目標中的人越來越多,專注於一項事業的人越來越少。說到這裏,我腦海中立刻浮現了獵豹抓兔子的故事。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一望無際,一群兔子在草叢中歡快地嬉戲。突然,一頭獵豹撲向了兔群,兔群一下子像炸開了鍋,兔子們開始四散奔逃。獵豹緊緊跟隨著其中的一隻兔子,窮追不舍。在追逐的過程中,獵豹超過了一隻隻在旁邊驚恐觀望的兔子,卻沒有向這些更近的獵物看上一眼。它隻是全力以赴,瘋狂地追逐那隻早就選好的兔子。終於,獵豹撲倒了它的獵物,將它死死按在了爪下。

如果獵豹改變目標,東追追、西追追,不但事先選定的兔子抓不到,極有可能中途追逐的兔子也得不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就是獵豹死死盯住一隻兔子的理由。對準一個目標,毫不動搖,豁出命來全力以赴。隻有這樣才能逐漸擴大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實現一番意想不到的事業。

一個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草原上獵殺野兔。到達目的地,一切準備妥當,開始行動之前,父親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麼?”

老大回答說:“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別的我什麼都沒有看到。”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回答說:“這裏有父親、哥哥、弟弟,我們是來打獵的,我正在尋找獵物。”

父親還是搖搖頭說:“不對!”

老三隻回答了一句話:“噓,小點聲,我看到了一隻非常大的兔子!”

這時父親壓低聲音說:“你答對了!”

有了明確的目標,才會為行動指出正確的方向,才會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事實上,漫無目標,或目標過多,都會阻礙我們前進,要實現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實際,最終可能是一事無成。

歌德說,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戰略就是一種選擇與放棄的學問,你決定做這個,就必須放棄那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否則一無所獲。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事置之度外,隻專心致誌地去做一件,做一件就要把它做好。

當今職場,兼職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有很多人把兼職當做展示能力的手段,更多人認為兼職是多付出多收入的捷徑。但是,要知道,幾乎所有的上司都不喜歡員工做兼職,他們認為這是不忠實的表現,是對公司利益的損害。

漫無目標或者目標過多,都會阻礙我們的前進。心無旁騖地追求自己設定的目標,才是明智的選擇。因此,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兼職是“陷阱”而不是“餡餅”。職場“腳踏兩隻船”的兼職行為是絕對禁止的,遲早你會成為上司眼中的“雙重間諜”,公司的“定時炸彈”。隻有一心一意為公司工作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現在擁有什麼,而在於他追求什麼。抓不到兔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你的兔子太多,成不了大才的最大問題是你的“才”太多,一會兒做做這個,一會兒又做做那個。鎖定一隻野兔,並不難,難就難在如何經受住外界的誘惑。花花世界、繽紛多彩,太多的東西讓你眼花繚亂。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認真的人,你也能像哈裏斯一樣專注自己的目標,不受任何東西幹擾嗎?要想經受住外界的誘惑,需要瘋狂般地鎖定自己的目標,決不改變,並不斷告誡自己:屬於你的野兔隻有一隻,也隻有一隻。

一位世界500強企業的CEO曾經說:“我相信忠誠的價值,對企業的忠誠是對家庭忠誠的延續,我重新回到培養我的公司,承擔拯救公司的重任,這是我對企業的一份忠誠。我一直把喚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

如今,我們周圍有很多人把工作當做單純的勞動力出賣,他們根本不把敬業精神放在眼裏,更視忠誠為愚蠢。因而,他們對工作敷衍了事,一門心思想著跳槽到下一個薪水更高、福利待遇更好的公司。其實,要知道,如果不腳踏實地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永遠寄希望於下一個,那麼將什麼都做不好,也就不會有所收獲。

在人生中,我們最需要尋找的是一項終生的事業,它可以讓我們全身心地投入,也給我們帶來相應的回報。隻有忠誠於自己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關注的事業中去,則這個事業就會是你的終身事業。

兔子雖然很多,真正屬於你的兔子,隻有一隻,追兩隻兔子者,將會一無所獲。要時刻瞄準屬於你的那一隻野兔,而不是一會兒這隻,一會兒另外一隻。

當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時候,他知道他航向何處嗎?他的目標隻是前進。他自己就是目標,逼著他向前走。如果哥倫布心中沒有明確的目標,不能沿著心中的指針方向走,恐怕他永遠也不會發現美洲大陸。

在事業上,我們更應該堅持兩條腿走路,一個拳頭打人,而不應該做追兩隻“兔子”者。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多做了一份事業,不管這份事業是多麼輕車熟路,多麼光明,多麼具有前景,它都勢必分散個人的精力、時間、資金與謀略。在人生的原始資本積累階段,集中一切都未必能夠做成一份事業,就別說分散了。

人的精力有限,而道無涯,選擇無限。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冒出來,如果不能定下心來去做一份事業,就會搖擺於所謂的各種機會之中,最終無大成就。

一個人戴一隻手表,就能準確判斷自己的時間;如果戴兩隻手表,就不好判斷了。因為兩隻手表總是有誤差。世界上沒有哪兩隻手表的時間是絕對相同的。追兩隻兔子的結果是一隻也追不上。當然,追一隻兔子也追不上,這裏隻是用來說明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不一定做多了就好。畫蛇添足,反而不像樣子。有時多了反而少,少了反而多;多中有少,少中有多。

在追逐兔子的過程中,獵豹為什麼就死盯著那一隻獵物,對它緊追不舍呢?原因在於:獵豹如果在途中改變目標,追追這隻兔子,又追追那隻兔子,很快就會變得疲憊不堪,容易被那些動作敏捷的兔子甩到身後。那樣做的結果,獵豹很可能會兩手空空,一隻也抓不到。

所以,獵豹不會放棄已經被自己追累了的兔子,而去追其他的兔子。而人生的目標就像是兔子,一旦認準了就要一追到底,不要輕易放棄,同時追兩隻兔子的人,隻會一無所獲。成功沒有秘訣,如果要有,那就是目標明確並且堅持,讓目標明確起來,成功在望!

解決誤會的捷徑——學會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難免會發生許多問題,如果你與工作中的同事發生了誤會,你會采用什麼方式和途徑解決?誤會是職場同事關係惡化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因為工作作風,以及管理風格等方麵的影響極易造成同事之間的誤會,所以職場中不可避免地會經常出現誤會。

職場本身就是一個熙來攘往的名利場,每天都上演著鬥智鬥勇的精彩戲碼。而在形形色色的職場暗戰中,幾乎每個職場人都有一部和小人有關的血淚史,職場人都會遭遇這樣那樣的誤會。當誤會來臨時,我們是選擇沉默還是據理力爭?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重要。溝通障礙不及時清除,勢必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增添無端的煩惱。其實當誤會出現時,隻有及時溝通才是解決誤會的途徑。

曾記得春秋時期孔子帶著弟子為了遊說各諸侯,斷糧多日,有一天好不容易討來一點米下鍋做飯,孔子在不遠處授課,他此時也很饑餓,打發一個弟子看看飯做好了沒有。這位弟子掀起帳篷要進入時,就看見帳篷裏做飯的弟子用手抓起鍋裏的米飯往自己的嘴裏送。

看到這一幕的弟子向孔子彙報了此事。當時孔子很驚訝,心裏想做飯的弟子平時是德行很高的,不會是這樣的人。為此孔子與其同去帳篷看了一眼,情景果然和他彙報的一樣。這讓孔子很失望,但他當時沒有訓斥弟子。孔子幾日後私下問做飯的弟子是否在做飯時偷吃過米飯?

那弟子坦誠相告,那是在做飯時燒的爐灰飄入了鍋裏,如果將不及時撈出爐灰的米飯端給老師吃的話,則是弟子做飯不盡責。而撈出的爐灰沾著飯粒了不能一同扔掉,因老師說過飯粒是粒粒皆辛苦,所以就把飯粒給吃了,不這麼做的話,有悖於老師的教導。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顯然,故事中孔子誤會了自己的弟子,但是他心裏還是堅持認為自己的弟子不會偷吃。為了解開這個結,孔子選擇了與弟子進行溝通,結果弟子的一番話,使孔子恍然大悟,心裏的症結也因此解開了。

誤會別人或者被別人誤會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能消解這種誤會!如果不是孔子進行了溝通,可能會誤會弟子一生,弟子的命運也會因孔子的誤會而從此改變,可見,溝通對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

通過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得出溝通是減少隔閡、消除誤會的最主要形式。如果說人際關係本來是一條水流暢通的小溪,誤會則是致其不再歡暢的“暗礁”。因此,要想讓你的“小溪”暢通如故,就隻有溝通,去掉這些“暗礁”。

學會溝通是職場人士必備的技能之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發現問題時,首先要想到是否是溝通不暢,造成誤會,而不要把疑惑藏在心裏,胡亂猜測。如果不溝通或者溝通不暢,反而會產生矛盾或者把矛盾激化。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是某公司銷售部的一名員工,人比較隨和,不喜爭執,和同事的關係處得都比較好,但是,前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同一部門的同事因為自己曾經辦的一件事情誤會了朋友,後來老是處處和他過不去,有時候故意在別人麵前指桑罵槐,對跟他合作的工作任務也都有意讓朋友做得多,甚至還搶了朋友的好幾個老客戶。

起初,朋友覺得都是同事,沒什麼大不了的,忍一忍就算了,但是,看到他如此囂張,於是,一賭氣,告到了經理那兒。經理把那人批評了一通,但結果是,從此,朋友和那人成了冤家了。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朋友的同事之所以對朋友處處限製,就是因為他誤會了朋友。而朋友也沒有跟他進行有效的溝通,一氣之下告到了經理那裏,兩人的矛盾更加激化了。

其實,人在職場,很多時候不得不承受一些委屈,但仔細想想我們未必真的因此失去什麼,要看解釋與不解釋,哪個情況給自己帶來的傷害更大,權衡一下,便知道是否應該在這上麵花心思,花精力。朋友與同事之間出現了誤會,完全可以私下通過溝通解決,也許溝通後,矛盾就化解了,因為從一開始就是個誤會。但是誰也沒有選擇溝通這一有效途徑。

主動溝通不會讓你身份降低,反而會提高你的形象,學會溝通,不是為了把別人踩在腳下,而是為了減少工作中的阻力,社會是一個大舞台,紛繁複雜。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難免不與人產生誤會,難免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愉快。有了誤會就要及時去溝通,在溝通中解決問題,在溝通中消除誤會。

當然在現代職場中,很多人寧願選擇誤會也不願意去溝通。職場中,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同事之間缺少溝通,出了問題,互相推卸責任;上下級之間缺少溝通,下級不敢得罪領導,領導認為自己沒有錯。

尤其是在一些等級製度比較森嚴的企業中,下屬是不情願和上級主動溝通的。在一個團隊中,溝通的效果影響著一個團隊的績效,溝通的缺失,不但會產生誤會,也很可能造成工作的失敗或者工作效率低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

有些人因為誤會、嫉妒或是自大,會對你產生敵意,在工作上不與你配合、在背後散布你的謠言。等你知道,很可能已在單位裏傳播開了。此時若當麵對質,要對方給你一個說法並非明智之舉。一是對方可能矢口否認,二是鬧僵了,影響了工作的開展。最好的辦法是及時與上司和同事溝通。選個合適的時間和場合,把自己的情況和想法講一講,讓謠言不攻自破。

因此,在職場中,當我們被誤會或者誤會別人時,一定要及時進行溝通。不善於溝通將失去許多機會,同時也將導致自己無法與別人協作。公司就是一條船,每個人都在這條船上,隻有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協作,公司這條船才能前行,自己才能獲取所需要的資源,才能獲得成功。和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等有了誤解時,先不要忙著抱怨,而是要先自我反思,自己在化解誤會時是否放下了怨恨的包袱?是否及時與對方溝通、交流?事實上,在與任何人發生誤會時,自己都應該積極主動向對方道歉,對方也應該放下成見,心胸寬闊一些。隻有這樣,彼此間的誤會才會消除,雙方的感情才不會因誤解而受到傷害。自己也才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管自己與他人是什麼關係,產生誤會都是在所難免的,在產生誤會時,如果誤會的雙方都隻顧生氣、怨恨,缺少了及時、必要的溝通,那麼即使再牢固的關係也會出現裂痕。

當一個人經常反思、總結化解與他人之間的誤解經驗和做法時,就會發現,其實化解矛盾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多與人溝通。讓每一個人在產生、化解誤會的過程中,都能夠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和增強與人溝通的能力。要知道,現實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長人際溝通、珍視人際溝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