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來,一個窮鞋匠的兒子根本沒有資格登上文藝女神的聖殿。他們尤其害怕安徒生一旦在文壇上站穩了腳跟,那他們這些無聊的文人就要被掃地出門。因此,一定要把安徒生逐出文學園地。
安徒生忍無可忍,聲稱一定要做一個人們公認的、光榮的詩人。那些人又說這是一種不可容忍的虛榮心的表現。其實,他們已經把安徒生弄得很自卑了。他又一次陷入了心情最暗淡的日子裏。
這時,安徒生如果能參加某個文學團體,或投靠某位大人物,就能夠得到保護。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要探索一條新的文學道路。
1831年,柯林不忍看到安徒生由於失戀和遭受誹謗而陷入苦悶的境地,於是建議他去做一次短期的旅行,哪怕隻有幾個星期,置身於陌生人中間,從煩惱中解脫出來,接受一些新的印象,對他大有裨益。
靠自己的努力和生活上的節儉,安徒生攢了一小筆錢,用它足夠在德國北部玩幾個星期了。
這年春天,安徒生第一次離開丹麥,遊曆了德國的呂貝克和漢堡。所有的一切都讓他感到驚奇,他思緒萬千。這裏沒有鐵路,一條寬闊的沙質路穿過呂貝克荒野,這片荒野同安徒生讀完了巴格森極為欣賞的《迷宮》之後的想象是一樣的。
安徒生到了布倫斯威克,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見山脈,是哈茲山脈。從這裏,安徒生徒步經格斯拉,穿過布羅肯山,來到海勒。世界似乎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鋪展在他的眼前。好心情一下子又像候鳥一樣回來了,而憂傷也像一群麻雀被遠遠甩在後邊。
安徒生詩興大發,寫了一首題為《心賊》的詩。之後,詩興再也止不住了,一首一首詩湧到紙上。但詩中的喜劇因素越來越少了。他深深地想念起莉葆來。他盡管知道她已同別人結婚,但很難抑製住自己的情思。
幾年以後他才認識到並且承認,她嫁給了一個好人,成了賢妻良母,這無論是對於她還是對於自己來說,都是一個美滿的結果。這期間,安徒生還在從事一部題為《矮子克裏斯蒂安二世》的傳奇的寫作。
布羅肯山巔有個紀念碑,旅行者到此可留下姓名,也可記錄心緒、抒發感懷。於是,安徒生留下了一首詩:
站在雲峰之巔,
心靈感應,
天堂近在眼前,
我與她觸手可及。
通過英格曼寫的推薦信,安徒生得以在德累斯頓見到路德維格·泰克。一天晚上,安徒生聽他朗讀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臨別,他在安徒生的紀念冊上寫了幾句話,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詩人,然後擁抱並吻了安徒生。這一切給了安徒生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柏林,安徒生收到了奧斯特德的信,他介紹安徒生去拜訪查密索。查密索個子很高,一臉嚴肅,卷發長過雙肩,眼神卻透露出特別的誠摯。從他身上,安徒生又找回了自信。盡管安徒生的德語不怎麼樣,但在查密索麵前,卻能夠從容自如地表達自己。
安徒生送給查密索一本詩集。查密索是第一個將安徒生的詩翻譯成德文,並把他介紹到德國的人。
查密索曾這樣寫過安徒生:
安徒生說話風趣,耽於幻想,幽默機智,又有著普通人的簡樸單純。他的作品具有震撼心靈的強烈感染力,尤其是他筆觸細膩、生動傳神,簡約幾筆,便將生活畫麵和自然景致描繪得栩栩如生。
然而,這些圖景常常因地域性太強,對不是詩人同鄉的讀者來說,便不太具有吸引力。或許他那些能被翻譯或已經被翻譯的作品,並不能真正凸顯他創作的個性特征。
從此,安徒生和查密索成了忠誠不渝的摯友。
德國之行對安徒生影響很大。這年入秋時安徒生腦海裏裝滿新鮮的印象和新結識的朋友的美好祝願。他精神振奮、朝氣蓬勃地回到了丹麥。
在丹麥,他仍然受到攻擊。遍布各地的尖頂塔樓已經不像是他想象中的阿拉丁的城堡,而像是那些吹毛求疵的批評家的毒辣刀筆了。
不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他要戰鬥下去!他心潮澎湃,把旅途印象寫成了一本書,題為《旅行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