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3月,安徒生獲得國王批準的一筆國外旅行的資助金。
安徒生是第二個獲得這種津貼的,按排隊先後順序,比赫茨得到的那一筆津貼少些。但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安徒生這次要穿過德國,到法國、瑞士、意大利去,要攀登高聳雲霄的阿爾卑斯山,欣賞美麗的巴黎,觀看熔岩噴發的維蘇威火山,體驗佛羅倫薩和羅馬的節日歡樂,參觀各國著名的劇院、畫廊和博物館。
4月22日,安徒生離開哥本哈根,進行他的第二次出國旅行。他在心中祈禱讓他在旅行的這段日子,使自己在為人和藝術上變得更加成熟,以便能寫出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或者遠離丹麥,客死他鄉。
這時,又有多少親愛的人們的容貌縈繞在他的心際啊!他的保護人柯林,他對自己的關照勝過親生的父親。露易莎,她那雙湛藍湛藍的眼睛,還有送別時那陰沉、憂鬱的眼神叫人那麼難以忘懷。愛德華送行時那令人興奮的微笑還曆曆在目,他說話那麼直爽、真誠,那麼深切地體諒自己,可自己常常誤解他。
記得有一次,在青年朋友們出席的一次家庭聚會中,有人要求他朗誦詩,他正準備朗誦自己寫的詩時,愛德華來到他跟前,告誡不要這樣做,否則他就離開!他十分清楚,當時安徒生在那些人心目中不過是一個被愚弄的對象而已。
後來他以愛德華的眼光觀察事物,懂得了他是如何地識時務。而當時安徒生還生他的氣呢!他才是自己最忠實的朋友啊!正像俗語說的:當一個旅行者離開他自己置身其中的山嶽時,他才能第一次看清它們的真麵目。交朋友也是這樣啊!
安徒生還特別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是多麼慈祥、樸實、勤勞啊!她的生活那麼艱難,吃了多少苦,又多麼能忍受痛苦啊!她自己經常處於困境,而對兒子卻寄予那麼大的希望。
為了兒子的前途,母親心甘情願吃苦。正是她,親愛的母親,使兒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大自然的美和富於詩意的生活上來,如果說自己曾經描寫過什麼慈愛和純真的話,那是出於自己對母親所表示的特別感謝啊!
哥本哈根的塔樓漸漸在安徒生的眼前消失了。船抵達摩恩懸崖時,船長遞給安徒生一封信,並開玩笑說,“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這封信是愛德華·柯林寫的,就短短幾行字,卻充滿了誠摯的問候和致意。
經過法斯特島時,又接到朋友的一封信。就寢時,第三封信到了。第二天清早,船剛剛從特拉夫明德起錨,又來了第四封信。
船長說:“這些信都是從天上來的。”
原來,這些都是安徒生的那些體貼入微的朋友們,臨行前交給船長滿滿一袋子信,都是寫給安徒生的。
在漢堡住著一位丹麥詩人拉斯·克魯斯,他是悲劇《伊澤琳》、《寡婦》和《修道院》的作者,安徒生曾在皇家劇院看過其作品演出。
安徒生在德國找到克魯斯,發現他是一個很和善的人,身體有點發福,性情極好。克魯斯在給安徒生的留言中,表達出對故土的摯愛:
作為你自己,發揮自然的天性,
保持靈魂的純淨和心靈的快樂,
丹麥人在遠離故土的異國逡巡,
還是做個回家的歐洲人。
克魯斯
1833年4月25日於漢堡
這是安徒生在異國收到的第一份詩意的迎候,這份情誼牢牢地嵌在他的記憶裏。
這次旅行給安徒生留下的第二個深刻印記,就是在卡塞爾的一處街角,看到被油漆塗掉一半的拿破侖的名字,說明這條街或廣場曾幾何時歡迎過他的到來。這比威爾海姆索赫所有的人造廢墟和噴水池都更吸引安徒生,因為拿破侖是安徒生少年時代就崇拜的英雄。
當時,從丹麥經德國到法國,還沒有鐵路。安徒生夜以繼日地乘坐著粗糙笨重的馬車,行進得很緩慢,而且又累又髒。他來到了歌德的故鄉法蘭克福,那些哥特式的老式尖拱頂的房子和中世紀的市政廳,在他麵前構成了一幅幅奇特的畫麵。他會見了德國著名作曲家阿洛伊斯·施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