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創作出版《阿格乃特》(1 / 1)

馬車沿著懸崖峭壁中開出的車道走著。天越來越亮了,安徒生從兩塊巨大的山岩之間望去,看見一條似乎漂浮在空中的模糊不清的山脈,那就是阿爾卑斯山。

車子沿著懸崖峭壁中鑿出的道路往下行走,就像從空中降落下去似的。鳥瞰下麵,一切盡收眼底。一股濃煙從遙遠的山下冉冉升起,細細一看,那是一塊灰白色的雲彩飄過來。在前麵,日內瓦、日內瓦湖、整個阿爾卑斯山脈都看得到了。這是禮拜天的早晨,安徒生就像置身在一座大自然的宏偉教堂裏,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經洛桑、威維,安徒生來到了奇倫,這座秀美如畫的古老城堡,因一件謀殺案而名聲鵲起。

拜倫的詩《奇倫的囚徒》,使安徒生對這座城堡發生了興趣。盡管眼前的瑟沃山峰還覆蓋著白雪,但整個鄉村給安徒生的印象,讓他感到好像身處南方。城堡建在碧綠清澈的深湖邊上,葡萄園和玉米地四處延伸,高大的老栗樹在地麵投下茂密的陰影,有的枝葉伸展開去,綠蔭遮蔽了湖邊的水麵。

安徒生走過吊橋,進入昏暗陰沉的院落,看到牆上那些狹窄的垛口,當年保衛者就是由這垛口把油和開水傾倒在攻城者的身上。很多房間都裝設了陷阱門,人一踏上,就會轉動機關,倒黴的人就會迅疾地掉進深深的湖水,或者被固定在下麵岩石上的鐵釘刺穿身體。往下走,地牢裏索捆犯人的鐐銬已經鏽蝕,裏麵還有一塊平坦的大石頭,大概是犯人用來當床的。

1826年,拜倫來到這裏,並在一根石柱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帶安徒生參觀的婦人告訴他,當時她不知道那人是誰,想阻止他那麼做,可他沒聽。現在,每個到此一遊的人都會看那幾個字母。婦人點點頭,意味深長地說:“看來那位紳士是個非同一般的人物。”

從奇倫繼續往上走,就到了侏羅山。再接著往上,安徒生就來到了自己的新家,鍾表匠的小鎮勒洛科爾。

勒洛科爾是個不算小的集鎮,鎮子上霍裏埃特友好善良的一家人,讓安徒生在這裏又找到了幸福的家。在這裏,安徒生開始忙著寫本新書。

在整個的旅途中,包括在巴黎的那段時間,安徒生一直在構思一部作品。通過旅行,安徒生的想法已越來越具體,整個細節也愈發地清晰起來。安徒生開始寄希望於能憑這部作品戰勝那些夙敵,並讓他們承認他是個真正的詩人。

安徒生要用這部作品來證明他這次旅行期間,在創作上也是有收獲的。

這部改編自古老民謠“阿格乃特和水神”的作品,共兩個部分,分別在巴黎和勒洛科爾寫成。從勒洛科爾寄回丹麥時,安徒生在前麵加了個導言。

序言中說:還在兒童時代“阿格乃特和水神”的古老故事就吸引了他。長大以後,他帶著未滿足的心願和對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的不可思議的渴求,又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生命的偉大形象。

很久以來,他就想表明如此充滿他的靈魂的東西。這是出自他內心深處的東西。亞格涅特就出生在這北方氣候的汝拉山的深山中,在死一般寂靜的鬆林裏。但他在心靈上、精神上都是丹麥的,他要把他心愛的作品獻給他的祖國--丹麥。因為所有在國外的丹麥人都成了朋友、兄弟,所以這部詩劇也應該回國探親訪友。

這部抒情性很濃的詩劇,在哥本哈根出版了。人們曾企圖把這部詩劇搬上舞台,試驗了兩次,但不成功。後來安徒生說:“它對我來說是一尊美麗的塑像,但隻供我和上帝欣賞。”盡管如此,它具有比他以前發表的作品更深刻、更豐富和更動人的特點。他以這部作品結束了他的詩人生活。

《阿格乃特》寄回哥本哈根後,就付印出版了。幾乎與《阿格乃特》同時,帕魯丹·繆勒出版了《丘比特與普緒喀》。這本書引起了每個人的興趣,點燃了讀者的熱情。而安徒生寫的這本書的不足,似乎也因此更加明顯。

盡管有很多不足,但《阿格乃特》標誌著安徒生在創作上又前進了一步。他純主觀的詩性,在這部作品裏得到了客觀的展露。安徒生的寫作正處在過渡時期,這部劇作為安徒生能稱得上純抒情的寫作階段畫上了句號。

《阿格乃特》寄出去之後,安徒生在第二天則要往南走,去意大利,到那裏開始他生活的新時期。

與勒洛科爾那些親密的友人告別時,令安徒生很是傷感。為使安徒生能在經過辛普朗山口時禦寒,大媽大嬸特意給他編織了羊毛手套。

《阿格乃特》和在勒洛科爾逗留的日子,宣告安徒生的詩人生涯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