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9月5日,安徒生乘馬車穿過辛普龍山脈,向意大利進發。他們走的是一條當年拿破侖軍隊開辟的橫穿山脈的道路。接近山頂時,一條綠色透明的冰川倒映著他們的身影,天氣越來越冷了。但翻過山頂,沒有走多久就又是綠樹成蔭了。遠處深藍色和群山之間,一個個美麗的小島有如花束般漂浮在水上。意大利的藍天和綠水在向他招手了。
在米蘭,在熱那亞,在佛羅倫薩,各個城市都有各個城市的美景。在米蘭,他爬上人工挖空的拱門,登上高聳入雲的塔樓,觀賞巨大的大理石雕像,眺望許多冰川相間的阿爾卑斯山,諦聽米蘭大教堂的優美樂曲。
在熱那亞,他了望新奇而親切的深藍色大海,觀賞沿街聳立的一個比一個宏偉的建築物、雪白發亮的大理石神像、神像後麵的宏偉劇院,欣賞市政廳牆上的古畫。
在佛羅倫薩,他參觀華麗的美術館和帶紀念像的富麗堂皇的教堂,欣賞“梅迪奇的維納斯”雕像,畫家米開朗琪羅棺材周圍的雕刻與繪畫作品,詩人但丁的石棺和雕像。這些,都是前所未見過的、令人心曠神怡的景物。
他還拜訪了老朋友,結識了新交,聽到了種種傳奇的故事。各種印象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裏。所有不開心的往事都在此刻煙消雲散了。
在旅行中,安徒生不僅完成了詩劇《奧奈特與人魚》,而且動筆寫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即興詩人》。
安徒生在維也納度過了一個月之後,經由布拉格回國,1834年8月,安徒生回到哥本哈根。窗外是冷冰冰而又碧藍碧藍的海水,天空像鉛一樣灰暗,顯得那麼低。他住在英格曼家裏屋頂的小閣樓裏,提起筆來,寫他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他在意大利旅遊時,那兒的風光和人民生活使他著迷,聯想到他早年的生活和一些人物,他激動不已。
他小時候在歐登塞觀看《多瑙河的婦女》這出劇時,對女主角--一位著名歌唱家的精彩表演印象特別深刻。多年以後,他又見到了這位歌唱家。而後來她卻在一個供可憐的寡婦居住的濟貧院度她的餘生,滿臉皺紋,穿一件一度是黑色的舊絲袍。安徒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聽了一場著名歌唱家馬利布蘭的精彩演出,她的歌聲優美感人,超過他所聽到的一切歌唱家的演唱。
這時安徒生突然想起歐登塞濟貧院裏的那位貧困可憐的歌唱家。他把這兩個人物作為小說的模特兒,糅合在一起,把意大利作為體驗生活和構思人物的背景,開始了這部小說的創作。
在羅馬,他收到海伯格的一封信,海伯格在信中說安徒生有點“即興詩人”的味道,這是一句批評性質的話,安徒生當時就很幽默地用了這句話作他的小說的標題。他在慕尼黑寫了幾章。現在集中全力把它寫下去。
小說的情節大致是:安東尼奧在慈母養育下度過童年,隨後母親去世,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後在耶穌教會學校顯露詩歌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