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寬容是力量:做人要豁達大度(1)(1 / 3)

寬容是力量。在人生中,寬容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擁有寬容之心的人,在逆境中也不失意誌。寬容可以化屈辱為力量,化腐朽為神奇。寬容是折服對手的最好的利器。寬容可以贏得合作雙贏。寬容可以成就一個人的輝煌人生。擁有寬容之心的人,就能改變人生,改變世界。

擁有寬容之心,逆境不失意誌

人生的航船,並非一帆風順,有風平浪靜,也有大浪滔天。風平浪靜時,不喜形於色,風吹浪打時,不悲觀失望,“我自巋然不動”。隻有這樣,人生的大船才能順利地駛向成功的彼岸。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也是如此。情場失意、朋友失和、親人反目、工作不得誌……類似的事情總會在不經意間困擾著你,此時你的情緒可能已經跌至低穀。其實,生活中的低穀就像行走在馬路上遇到的紅燈一樣,不妨把它看做是為了維持我們人生的某種秩序,不妨利用這段時間來做個短暫的休息,放鬆繃緊的神經,為綠燈時更好地行走打下基礎。如果沒有這樣的紅綠燈,或許在某個時候,人生的道路會突然堵車,給你一個措手不及,讓你無所適從。

古人說“人生得意須盡歡”,當我們人生失意時也不能停下腳步,也應該積極進取。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試。處在人生的低穀,悲觀、痛苦、怨天尤人都沒有用,隻會讓你自己越陷越深。越是逆境,我們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全麵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不妨利用這個機會來反省一下,重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可以撫慰自己那顆受傷的心,讓心情歸於平靜,重新鼓起勇氣,走出低穀;發現自己的弱點與缺點,是一種進步,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超越。

有一個男孩,他的家住在沙塵風暴地帶。他的父母,一生都在為生存而與風暴和幹旱奮鬥。

當他的父母過世之後,男孩便擔負起全家的生活重擔。直到有一天,他和妹妹實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沒有農作物可以收割,農倉裏已經一無所有,他們就要餓肚子了。男孩隻能眼望著農合屋頂上的落塵默默地發呆。忽然,他八歲的小妹妹開門走進來,身旁還跟著一個她的好朋友。

“哥哥,你可以給我十美分嗎?”她渴望地問道,“我們想到店裏去買些餅幹吃。”

男孩子久久說不出話來,因為他想不出一個理由來拒絕妹妹的請求。他搜遍了全身的口袋就是找不到妹妹要的十美分。

“妹妹,非常對不起。”他溫和地說道,“我沒有十美分。”當天晚上,男孩子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因為他永遠也忘不了妹妹臉上失望的表情。有生以來,他經曆過不少打擊:雙親去世、失業、沙塵暴的襲擊……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他居然沒有十美分可以滿足自己年幼的小妹妹……這麼微小的要求……難道自己連這麼一點要求也無法滿足她嗎?男孩子想了許久,就在天色將亮的時候,他終於下定了決心,並想好了整個計劃。

男孩子一直想當一名教師。但是自從她雙親過世之後,他以為自己最好留在家裏,以擔負起農場的工作。然而,眼見農場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沙塵暴的摧殘,使他不得不考慮從事其他的工作。於是第二天,他到鎮上給自己找了一份臨時工作,自從那時起,他借來許多書,每天都認真研讀到深夜,以準備有朝一日能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工作——當一名教員。他後來終於在一間鄉村學校找到教職。因為他不懈地努力,他不但終能如願以償,還贏得了鄰居的讚美與尊敬。

挫折是一種財富,危機就是轉機,若沒有挫折,我們會驕傲;沒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悅;沒有挫折,我們不會有同情心,所以,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滿,人生四季不可能總是春天。重要的是麵對人生的挫折和煩惱,我們要擺正心態,積極麵對一切,

美國巴拉州有一個叫傑森的小男孩,當他10歲的時候不幸的患上了腦癌,已經動過三次大手術並進行了數十次電療。主治醫生認為他的病情不容樂觀,但是傑森卻非常勇敢麵對他的絕症。他喜歡畫畫,即使在病床上,他也堅持作畫,他的作品曾經數次獲得全國大獎。為了在生前開第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個人畫展,他每天都抽出4個小時繪畫。他說:“我一定要堅持活下去。貝多芬不是在耳聾後,仍創作出美妙的《月光曲》嗎?”

經過多次化療後,傑森的視力仍然持續衰退,耳朵也開始潰爛,但是他的畫展依然如期開幕了。傑森因為手術無法親臨現場,隻能請一位同學代念了一封他寫的信。他在信中是這麼說的:“我會好起來的,我相信我一定會好起來的。痛苦雖然很可怕,但我現在已經學會習慣它了。正是痛苦讓我知道了人生的寶貴,我將努力珍惜以後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