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創新失敗的九大主要原因(4)(1 / 1)

我2003年歸國任職的科泰公司也是一例。科泰設計並實施新型網絡操作係統,因操作係統的平台屬性,要有屬於“上層建築”的應用程序運行其上,這就需要產業鏈上的應用軟件公司在其上開發產品,但是要別人開發產品的前提是,這是一款應用廣泛的平台或是如蘋果或微軟之類的業界大佬發布。所以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又把上層的應用軟件開發出來。

七是內焦外困的企業自身。

二十四史統計,“歉收”每六年左右在中國周期循環;美國企業史統計,“Innovation”每六年左右在全球陷入風靡、遺忘的周期循環。每一個企業家或每一代CXO們都如醉如癡地追新求異,典型表現是:立誌創新時豪言壯語,執行創新時慢聲細語,麵對成果時無聲無語,最後結局是創新團隊在削減成本的壓力下曲終人散。

創新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國家已給,曰“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把企業從“副教授”的如夫人地位扶上馬、送一程至“正教授”。

然而,我們在地利、人和的各方麵對創新都有障礙。文化傳統上尊重權威,也不鼓勵挑戰權威,大家習慣於服從上級的命令和指示。經濟回報上,企業擔心因創新失敗而導致的投入成為沉沒成本,或擔心投資方向錯誤而導致資金套牢,或因創新的不確定性,害怕失敗而放棄;同時,由於企業為開發新技術而承擔與之相關的長期風險的做法在中國很少獲得回報,加上知識產權保護體製不健全,一旦產品上市,滿大街是同類的複製。組織層麵上,中高管擔心創新事物的導入將可能影響自己的地位;普通員工對於老產品的感情與念舊,害怕新產品取代舊產品,而舊產品仍是當前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如果創新團隊與傳統團隊成為兩個團隊,各由不同的高管率領,則很大程度上會出現派係之爭。

所以,企業家或高管在內部需要創造地利人和,包括容許失敗、鼓勵創新、學習盛行的企業文化;對於創新者的激勵機製和組織架構;企業家能容忍不同思維的存在,使得員工間得以思想碰撞,等等。

當年夜雨大澤鄉,陳勝、吳廣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即逃跑是死,起義幹大事也是死,那就痛痛快快幹大事業而死吧。企業同理,不創新是等死,創新不好是找死,但是創新至少還能創造生機。

八是自然的創新衰減。

長江後浪推前浪,創新的技術、產品和企業不斷湧現,任何行業最大的敵人都是周期性的創新衰減,或曰創造性毀滅,即你可以通過創新毀滅別人,新企業也同樣可以通過創新來毀滅你,IT行業中如微軟之於IBM、穀歌之於雅虎,以及現在“打得火熱”的微軟和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