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粉絲贏天下:記住!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2)(3 / 3)

與其致力於開發幾億潛在客戶,不如好好經營那些品牌的鐵杆支持者。滿足他們的需求,迎合他們的口味,與他們保持長久的互動合作關係。這樣做企業經營風險遠小於挖掘潛在客戶,收益也遠大於維護忠誠度較低的客戶。

郭敬明的精明就在於堅持走自己的路線。他的鐵杆粉絲最初就非常喜歡他的作品。無論社會輿論怎樣批評,郭敬明都不為所動,隻是繼續吸引鐵杆粉絲團的眼球,迎合鐵杆粉絲團早已成型的審美觀。

粉絲經濟貴在培養鐵杆粉絲。但不少企業對季節變化缺乏敏感度,把經營粉絲簡單等同於發展VIP會員。傳統的VIP會員製通過消費積分兌換禮品等方式來吸引客戶。這種方式雖然也實現了互惠互利,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隻是純粹的交易關係,缺乏情感上的共鳴。而情感上的共鳴,恰恰是培養粉絲的基礎中的基礎。

積分能吸引會員,但無法把會員發展為粉絲。會員考慮的是經濟上的實惠,可能同時選擇幾種不同的品牌。而粉絲對品牌的熱愛,很大程度上是對企業文化價值理念的認同,大多忠於同一品牌。當會員覺得不夠實惠時,就會放棄這個品牌。而粉絲則會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繼續力挺該品牌。

品牌與粉絲的關係類似於朋友關係。因此,企業經營粉絲不能隻靠經濟手段,更要注重感情維係。否則,就無法形成自己的鐵杆粉絲團,也無法享受粉絲經濟帶來的好處。

4﹒粉絲思維的“四感”:參與感、體驗感、尊重感、成就感

經營粉絲之道,以加深情感為上。企業應當具備粉絲思維,站在粉絲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粉絲們的心態與需求,贏得他們的真誠擁戴。粉絲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普通消費者,他們非常重視參與感、體驗感、尊重感和成就感。隻要處理好這“四感”,企業就等於抓住了粉絲思維的核心。

如前所述,當今中國正處於一個屌絲文化橫行的年代。粉絲團同樣以草根屌絲為主體。屌絲文化主要表現為吐槽、惡搞、解構,但這隻是屌絲們刷參與感、體驗感、尊重感、成就感的主要形式。

借用一句老話來說,參與感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屌絲們沒有優越的社會背景,也缺乏出人頭地的門路。換句話說,他們的命運幾乎被別人掌控。正因為如此,屌絲們特別希望通過某種途徑宣示自己對命運的局部掌控權,即所謂“我的地盤我做主”。參與某項重大活動,參與某個重大項目的製作過程,是屌絲們爭奪命運自主權的主要方式。

在過去,粉絲好比是戲迷,隻能在舞台下拍手叫好,頂多上台獻個花,無法參與創作。而在今天,屌絲們在網絡上創作了一個又一個新名詞、新段子、新視頻、新動漫、新插畫甚至小說連載。互聯網讓屌絲們獲得了參與創作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把握命運、成就夢想的深層需求。

在粉絲經濟中,滿足消費者的參與感至關重要。如果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參與感,消費者與品牌之間就會產生隔閡,也就無法成為忠於品牌的粉絲。

時代不同了,互聯網改變了工業社會標準化生產的單一模式,個性化定製產品的精益生產模式越來越受到歡迎。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Customer to Business)模式,將成為未來商業的主要模式之一。

按照“顧客是上帝”的商業原則,C2B模式無疑是最理想的。因為隻有C2B模式才能完整而真實地反映消費者的一切個性化需求。

傳統的企業與消費者關係是垂直的。企業生產什麼,消費者就使用什麼。由於技術條件的限製,以前的企業很難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產品。消費者也因為市場供給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自己的小眾需求。而互聯網讓兩者的關係趨於平等。消費者不再被動地單向接受企業傳播的信息與產品,而是可以直接與企業進行互動,對產品設計提出自己的要求。

粉絲,特別是鐵杆粉絲,不僅是企業品牌的主要消費者,也是品牌塑造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參與感越強,對品牌的感情就越深,也就越能心甘情願地為企業做貢獻。粉絲對品牌的宣傳熱情絕不亞於任何用金錢交易連接起來的商業夥伴。因為粉絲在參與推廣品牌的過程中,有一種創造曆史的主人翁意識,這將極大地滿足其渴望掌握自身命運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