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粉絲贏天下:記住!沒有粉絲的品牌都會消亡(3)(1 / 2)

要想加強粉絲的參與感,企業就必須改善其對產品的體驗感。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人們平時上網瀏覽的論壇、微博、博客,不過是互聯網世界的九牛之一毛。人接受信息的能力終究有限,於是網民們對產品的用戶體驗愈加挑剔。那些用戶體驗差的產品就會迅速被市場淘汰。那些用戶體驗良好的產品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也可能會被體驗感更好的產品所取代。

人性化的設計會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感。簡單地說,就是能讓用戶以最簡單、最便捷、最舒服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例如,新浪微博自誕生以來,不斷調整著自己的網頁結構與功能設置。起初,微博和普通論壇一樣需要來回翻頁,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閱讀速度與效率。後來,工程師設計出了“瀑布流”瀏覽方式,隻要用戶下拉,網頁就能不斷刷新網頁內容。減少了頻繁翻頁這道程序,用戶就能更方便、更舒服地閱讀信息了。體驗感的改善,讓廣大用戶更樂於每天刷微博。

粉絲們雖然具有較高的品牌忠誠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產品的用戶體驗感毫無要求。

粉絲經濟是一種互聯網經濟,而互聯網經濟的一大特點是“人以群分”。誌趣相投的人會通過互聯網找到同道中人,形成一個社交網絡小圈子。粉絲團就是無數圈子中的一類,他們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為對產品品牌具有相同的喜愛與相近的認知。粉絲團對產品的用戶體驗大同小異。他們在推廣品牌時,也會重點強調自己的切身體驗,幫助企業來發展和維係新的粉絲。

然而,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旦企業在體驗感上出現了問題,粉絲就會本著對品牌著想的真誠,提出批評改進意見。倘若企業置若罔聞,不尊重粉絲的意見,就會迅速失去粉絲團的支持。

企業要想玩轉粉絲經濟,首先應當學會尊重粉絲。因為由廣大屌絲構成的粉絲團,普遍懷有強烈的自尊心。

屌絲是社會中下層小人物。盡管他們創作了許多段子和漫畫自嘲,但骨子裏卻希望贏得社會的尊重。他們解構主流精英文化,是因為看不慣諸多社會不公現象。自己沒車沒房、無錢無勢,被“成功者”們歧視,也被屌絲同類小瞧。自卑感激發了他們的自尊心。有的人因此奮發向上,成為屌絲“逆襲”成功的榜樣;有的人卻因此滋生虛榮心,對成功者羨慕嫉妒恨,對奮鬥者百般阻撓。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重。

粉絲經常用“大大”“大神”“大V”等昵稱表示對他人的敬意。這種善意的調侃看似把自己擺在較低的位置,但實際上,一旦“大大”“大神”“大V”流露出任何對粉絲的不尊重,都會遭到粉絲們的強烈抵觸。用網民的話說,就是“粉轉黑”。粉絲輕則取消對偶像(或企業官方營銷號)的關注,將其拉入黑名單;重則變成鐵杆反對派(俗稱“一生黑”),以各種形式來詆毀該人或該產品。

可以說,鐵杆粉的正麵作用有多大,一生黑的負麵影響就有多大。而經營粉絲最大的成功,莫過於“路人轉粉”(把不關心品牌的潛在客戶發展為新的粉絲);最大的失敗,莫過於“粉轉黑”。

粉絲追求參與感、體驗感、尊重感,實質上都是在尋找成就感。粉絲們彙聚成企業品牌的粉絲團,除了興趣愛好外,也不乏借助企業提升自我成就感的意圖。在C2B模式中參與產品設計,在互聯網上發表自己的原創作品,督促企業改善產品的用戶體驗,要求企業或偶像以平等姿態對待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取得更多的成就感。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經營粉絲的關鍵在於多角度滿足粉絲們的成就感。

不少企業官方營銷賬號雖然有數以萬計的粉絲,但隻是發布產品消息和轉發過時的“心理雞湯”段子,沒有真正與粉絲進行互動。這種缺乏互動的關係剝奪了粉絲的參與感,粉絲的意見就無法上達“天聽”,企業也就不能根據粉絲的意見改善產品的用戶體驗。企業一味單方麵推銷產品,卻不願回應粉絲的反饋意見。這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完全無法滿足粉絲們希望被尊重的要求。最終結果,隻能是讓粉絲團越來越心灰意冷,不再支持企業品牌(俗稱“掉粉”)。

失去了粉絲支持,就等於失去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和忠實的消費人群,粉絲經濟也就無從談起。背離粉絲思維的企業,注定會被市場淘汰。有誌運用粉絲這柄市場雙刃利器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