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吐槽化傳播:用戶體驗下的口碑傳播(3)(2 / 2)

從本質上說,口碑營銷也是一種廣告。但與傳統廣告相比,口碑營銷更有親和力。口碑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而為用戶提供超預期服務則是口碑營銷的核心。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營銷方式,將越來越受歡迎。

創富案例

1﹒小米,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產業

2011年12月18日,小米公司第一次在網上正式售賣小米手機1,僅僅在短短5分鍾內就售完了30萬台,火爆程度不輸iPhone等名牌。到2013年,小米幾乎是該年度業績最火的企業。每款產品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這個2010年4月6日成立的年輕公司,在短短三年中就躍升為業內最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之一。這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傳統產業,形成自己獨特的遊戲規則。

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認為,互聯網思維最核心的內容是口碑!在互聯網經濟時代,沒有任何推廣形式會比用戶口碑更重要。當初小米手機發布時,雷軍撕碎了部下編製的3500萬廣告預算,大膽地做出了不做任何廣告的決定,而是嚐試通過用戶口碑來樹立小米的品牌,讓公司能迅速在業內占得一席之地。於是,小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非常低調,沒有打出任何廣告。

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廣告宣傳就沒有知名度,這是盡人皆知的當代市場常識。小米的做法在很多人看來無疑是在玩火,但雷軍有自己的考慮。他認為隻有不做廣告,才能真正測試出產品的口碑如何。

事實證明,小米的冒險是值得的。2010年,小米的第一個版本係統剛開始隻有100個用戶,第二周才200個,第三周也隻有400個。但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的小米手機用戶就增長到了30萬。用戶口碑的傳播力度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雷軍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整套互聯網思維的方法論,其核心內容是以下七個字——專注、極致、口碑、快!

與其他同行的商業模式不同,小米並不是靠硬件來賺錢,而是以服務取勝。雷軍為企業製定的口號是“為發燒而生”!他致力於培養手機發燒友(俗稱“米粉”),並以此形成小米特有的粉絲文化。專注、極致、口碑、快,一切都圍繞著發燒友“米粉”而展開。

按照傳統思維,不斷推出花樣輩出的新產品,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挑剔的胃口。但小米卻反其道而行之,不追求款式多樣化,而是專注於經營少數拳頭產品,集中精力把一款產品做大、做強。

專注之道,貴在追求極致。小米放棄了產品多樣化,力求以精益求精的極致路線取勝,基本上一年隻推出一種機型。在網購發達的今天,消費者隻要挪動一下鼠標,就能選擇你的競爭對手的產品。互聯網經濟的競爭非常殘酷,贏家通吃是市場默認法則。唯有把產品做到極致,突出特色,才能贏得一線生機。而且精品路線能夠讓企業投入更多資源完善產品,避免攤子鋪得太大,降低每種產品的品質。

傳統企業常用的價格戰手段,在互聯網經濟中往往會失靈。因為很多運營商會提供免費服務,直接剝奪價格戰的根基。小米從來不打傷人傷己的價格戰,產品也直接賣成本價。那種傳統的價格策略早已跟不上互聯網思維的要求。

要想獲得好的用戶口碑,就必須在一個個細節上打動消費者。如何做到這點呢?小米的做法是把用戶體驗完善到極致。例如在處理手機維修業務時,小米要求工作人員從用戶進門開始的60分鍾內擺平問題。如果做不到,每小時賠20元。通過這種苛刻的規定,小米一步一步把用戶體驗推向了極致,贏得了更好的口碑和信譽。

更可貴的是,小米拋棄了“閉門造車”的傳統,讓全球幾百萬用戶一同參與手機的設計與改良。

例如,小米手機的操作係統MIUI每周都要進行升級。為了貫徹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企業理念,MIUI團隊經常在論壇、微博上跟“米粉”們互動,根據大家的反饋意見來解決小米手機的BUG,完成升級工作。

除了從幾十萬粉絲中收集反饋意見外,MIUI團隊還設有由120多名發燒友組成的“榮譽開發組”。MIUI團隊每周六到周一收集反饋意見並修正BUG。周三把修正版本交給“榮譽開發組”,做出相應調整。周五下午5點正式向外界發布新版本。這是MIUI每周升級的基本流程,全程都有數十萬用戶參與其中。

廣大“米粉”成為小米研發團隊的重要助力。他們每天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等平台向小米提出大量意見和建議。小米每次升級的新功能,有三分之一來自用戶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