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吐槽化傳播:用戶體驗下的口碑傳播(4)(1 / 3)

全員客服是小米的傳統。泡小米論壇是雷軍每日的必修課。他要求全體員工都要經常傾聽“米粉”的聲音。工程師按時在小米的論壇回貼也是重要的工作考核指標。據統計,小米論壇每天新增發貼量多達12萬,具有實質性內容的約有8000條,平均每個工程師每天要回複150個貼子。工程師的意見會在每個貼子後麵顯示進展狀態——已收錄、正在解決、已解決、已驗證。用戶能清楚地知道是哪個ID的工程師在服務,何時能解決問題。這種做法貫徹了小米“為發燒而生”的理念。

更新快,反饋快,是小米成功的主要秘訣之一。互聯網讓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用戶服務反應不夠迅速的公司,是沒有發展前途的。隻有足夠快,才能發揮互聯網經濟倍數增長的特點。

用戶提出的意見,隻需要一個星期就能被采納。這是小米遠超傳統企業的速度優勢。在過去,手機係統三五年才更新一次。蘋果則是每年發布一次更新,Google是每個季度更新一次。而小米實現了每周更新一次的高速度,故而能迅速在互聯網界崛起。

從開發到銷售,小米的商業模式始終緊緊依托互聯網。小米手機是純互聯網手機品牌,不設線下銷售渠道,而是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這大大削減了中間渠道成本,降低了手機價格門檻。小米不打價格戰,賣的是成本價。不少品牌手機由於中間渠道較多,成本被抬高了幾百元。小米節省了這筆錢,故而能成為消費者眼中的“品牌手機中的戰鬥機”。

借助用戶口碑擴大市場影響力的思路,讓小米很快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鑒於這個成功經驗,小米公司依然沒有進行大規模投放廣告等推廣活動,而是繼續堅持走“用戶口碑”的互聯網營銷道路。

雷軍和他的團隊曾表示:比起最終的銷售數字,他們更關心小米用戶的滿意度,更在意保持與“米粉”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假如大多數用戶對小米的體驗感到不滿意,就算賣出再多的手機,也無法支持小米品牌的未來發展。

保持足夠多的忠實用戶,根據他們的需求與喜好來改善產品及服務,這是互聯網經濟環境下的商業邏輯。

大家都知道隻有完全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才能賣得火爆。但過去受技術條件所限,企業無法大規模收集用戶各種各樣的反饋意見,所以很難確切了解用戶的具體需求,產品也無法充分滿足用戶的需要。互聯網技術打破了客觀條件上的局限,讓企業能通過論壇、微博、微信等網絡平台,方便、快捷地收集海量數據。用戶不再隻是被動地接受產品,而是希望一開始就參與到產品設計的全過程中去。

很多企業思想轉變不夠快,還沒意識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重要性。而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開了先河,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先機。

邀請“米粉”參與產品係統的升級,在各網絡平台上保持與“米粉”的互動,從而設計出用戶體驗滿意度高的產品與服務;通過改善用戶體驗來贏得用戶口碑,再借助粉絲團的口碑傳播來擴張小米品牌,讓規模日益增長的“米粉”能及時搶購到新上市的小米產品。這種環環相扣、良性循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令小米在短短數年內成為互聯網經濟的巨頭之一,也讓走傳統線下營銷渠道的手機品牌充滿了危機感。

專注、極致、口碑、快——小米的互聯網思維七字口訣,把粉絲經濟與用戶口碑的潛在經濟價值發揮到了極致。這對任何有誌在互聯網經濟中弄潮的企業不無啟迪!

2﹒史玉柱的“征途”:成功的秘訣不靠廣告靠口碑

經曆了巨人集團的失敗與腦白金、黃金搭檔的成功,大起大落的史玉柱又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