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是每個“毀三觀”的舉措都能獲得成功。有的企業誤以為“毀三觀”隻是用營銷手段不斷挑戰消費者的獵奇底線。到頭來,噱頭是炒熱了,但產品與服務本身卻沒有升級。這樣根本無法讓用戶尖叫。其實,奇虎360公司的“毀三觀”,是立足於不停地創新和微創新,通過把產品做到極致,來顛覆消費者的慣性思維。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口碑,口碑來源於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和服務。想要打造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和服務,就得從生產設計到管理運營都貫徹精益求精的極致精神。卓越的產品解決了用戶的需求,甚至實現了用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潛在需求,故而能給予他們極致的體驗。
產品不僅僅是功能載體,更是一個具有高度傳播價值的天然媒體。那些能給予用戶極致體驗的產品,最能發揮其隱藏的媒體屬性。換句話說,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好產品自己會說話,而前提是你的產品必須能讓用戶“尖叫”。
5﹒簡約思維法則:小處著眼,微創新
山寨文化令不少企業頭痛。有人推出新事物,馬上就有一群人跟風。結果產品雷同率很高,市場競爭同質化。沒有個性特點的產品,在這個年代是不會受到消費者青睞的。所以,有遠見的大小企業,都在絞盡腦汁地進行創新。
互聯網讓知識更新的速度呈爆炸式增長。但隨著知識體係的專業化與複雜化,類似於工業革命那樣的根本性創新越來越困難。也許你想破腦袋做出了一樣“新”東西,結果上互聯網一搜,卻發現類似的創意早在若幹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互聯網經濟時代,領跑者是“贏家通吃”,跟風者的收益是隨著先後順序依次遞減。所以,要賺錢就得動腦筋走在前麵。革命性創新不好做,那就退而求其次,從小處著眼,朝微創新的方麵著力。
什麼是微創新?例如,風靡全國的“屌絲”一詞,就是由百度李毅吧的普通網友們發明的;又如,網絡上的“回家體”“淘寶體”“咆哮體”、三行情書、三行遺書、惡搞視頻、微動漫等網絡文化產品,都是網友們自發湧現的小創意。這些小創意成本不高且技術門檻低,幾乎人人都可以做。不像高精尖技術,不砸個幾十億美元就做不出來,隻要你花點時間與精力去琢磨,就可以搞定微創新。
雖然網友的微創新主要是用來娛樂消遣的,但巨大的傳播效應從側麵反映出了其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所以,企業可以采用簡約思維的辦法,放棄技術難度過大的創新,轉而采用四兩撥千斤的微創新。成本低廉的微創新,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好的用戶體驗,給企業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
微創新不僅具有以小博大的效益,還能降低企業創新的風險係數。由於成本低廉,技術簡易,就算微創新不成功,企業的大量資金、時間、精力也不至於打水漂。特別是剛創業不久的公司,無論資金、人力、渠道都不能與老牌大公司相提並論,所以更應該采取簡約思維,集中力量搞微創新。
互聯網經濟的微創新主要有兩個指導思想:從小處著眼,讓產品契合用戶的心理需求;迅速創造,不斷試錯,成功之前別停下。
以用戶為中心是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重要內容。用戶思維與簡約思維交織在一起,就是微創新產生的土壤。在這個信息過剩的年代,消費者的審美逐漸從繁華風格回歸到簡約主義。簡約不是簡單,更不是簡陋。用一句老話說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企業在設計產品時,必須準確把握用戶的心理需求,特別是要找出那些能對用戶的內心體驗產生巨大影響的細節。
這是一個用戶體驗為王的時代,很多創意都要靠用戶來驅動。過去用戶購物更多是被動選擇,但互聯網及網絡社區的出現,讓用戶能夠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產品研發人員與用戶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研發人員往往追求技術上的新潮,讓產品麵麵俱到、完美無缺。而用戶大多時候更關心產品使用起來是否簡單、便捷。產品隻是功能齊全、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卻操作複雜,也會讓用戶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