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假如企業閉門造車的話,很難做出讓用戶心靈觸動的極致產品。企業應當轉變傳統觀念,創新應以改善用戶體驗為立足點,而不是僅僅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企業在做微創新時,應該先掏空自己的頭腦,暫時忘掉技術與過往的成功經驗,重新站在用戶的視角來看問題,把用戶體驗的滿意度放在第一位。
不要小看微創新的力量,那些摸準用戶心理需求的微創新,能夠結結實實地打動用戶的心靈。通常,小小的改變就能帶來全新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看,微創新其實並不微小,甚至可能釋放出開拓市場的巨大能量。
因此,企業在進行微創新時,不宜貪大求全,老想著創造一個無法超越的新東西。而應該從小處著眼,從點點滴滴的細微之處改進。微創新不一定是技術上的突破,隻要能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獲得更方便、更簡單、更劃算的體驗,都屬於一種成功的微創新。
微創新最重要的理念轉變是:將過去自上而下、由內到外的創新模式,轉變為自下而上、由外到內的創新模式。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用戶不僅是意見反饋者,也是創意提供者。用戶在闡述自己的需求時,往往也會帶出一些微小的創意。故而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禕指出:“微創新,人人都是產品顧問。”微創新不需要專利實驗室與資深科學家,企業的每一位員工與產品的每一位用戶,都能成為微創新的發起者。
什麼地方最容易產生微創新?同質化競爭最明顯的地方。由於產品與服務同質化,缺乏鮮明的個性,所以消費者不會特意為某個品牌停留。也正因為同質化競爭過度激烈,才能把微創新的效果反襯得更明顯。這就如同在一堆黑芝麻中放入一粒白米,一目了然。
微創新並不深奧複雜,無論是百年名牌老店還是新成立的弱小企業,隻要用心觀察用戶的體驗需求,都能找到微創新的機會。與此同時,由於微創新的成本與風險較低,企業能支付起失敗的學費。所以企業可以連續出招,不斷試錯,直至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子。接下來,企業就可以專注於一點,把微創新的成果做到極致,打造出讓用戶尖叫的產品和服務了。
凡事有利就有弊。微創新簡單易行成本低,也意味著被“山寨”的難度係數無限小。所以,微創新比那些技術含金量高的大創新更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如此一來,微創新帶來的差異化優勢,很快又會被無數跟風者的同質化競爭所淹沒。因此,企業應當樹立常備不懈的創新意識,不斷快速研發新的微創新,不斷給用戶製造新的美好體驗。通過在微創新領域持續發力來保持企業的差異化優勢。
那麼,怎樣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微創新呢?以“變態”服務聞名於市場的海底撈火鍋告訴你,走群眾路線,多吸收一線員工的點子,微創新自然就出來了。
海底撈火鍋致力於打造“總是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新鮮體驗。例如推出折千紙鶴比賽。由於生意紅火,海底撈各門店都有許多消費者排隊等位。等位是個磨耐心的過程,偏偏現在的消費者普遍喜歡便捷,沒什麼耐心。於是不少客人因不耐煩漫長的等位,放棄了消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底撈讓客人在等位時順便比賽折千紙鶴。一隻紙鶴折合5毛錢,客人折得越多,本次消費越省錢。客人們專注於折紙,就會感覺等位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縮短了。
隻是一個細微的變化,就解決了等位過程中的用戶流失問題。微創新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被海底撈火鍋發揮得淋漓盡致。
自從創立以來,海底撈每次都能用微創新打動消費者的心。盡管其創意一再被跟風“山寨”,但超群的持續創新能力,讓海底撈能夠不斷保持用戶的新鮮體驗。值得重視的是,海底撈的一連串微創新都是一線員工的點子,而非營銷團隊的包裝。企業基層的一線員工直接與用戶打交道,最清楚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的意見,特別是用戶體驗在哪方麵存在不足。一線員工天天活在“地氣”中,所以總能提出最接“地氣”的微創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