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是每一位基層員工都有善於創造的頭腦,但他們時不時冒出來的新想法,是微創新的力量之源。企業隻需要設立一套激勵創新的機製,就能不斷收到來自一線員工的驚喜。因此,企業管理者不光要在公司上下樹立微創新意識,把微創新視為立足之本,還應當堅持激勵一線員工開動腦筋提供創意,甚至從用戶那裏收集創意。隻有把廣大微創新的主體利用好,才能擺脫“山寨文化”的幹擾,甩開跟風者的同質化競爭,以微創新在互聯網經濟時代贏得一席之地。
微創新的成本小、效率高、門檻低、研發周期短,堪稱大中小企業都能使用的有力武器。那些不具備過硬科研能力的企業,特別是剛創業的企業,不妨多像海底撈火鍋那樣在微創新上下功夫。從小處著眼,未必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創富案例
1﹒雷軍與小米的互聯網思維:專注、極致、簡約、快
雷軍是互聯網思維的積極倡導者之一。雷軍認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口碑,而贏得口碑靠的是專注,即集中力量隻做一款產品,以專注力在每一款產品上下足功夫,把產品做成讓用戶尖叫的極致產品。除此之外,互聯網思維還要簡約和快。簡約主義的設計,讓用戶能更便捷地使用產品,用最快的速度革新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在雷軍的帶領下,小米公司成為互聯網企業的主要代表之一。
20世紀90年代,軟件產業風頭正勁,以做軟件為主營業務的雷軍也頗有自豪感。誰知市場從90年代末開始風雲突變:馬化騰與張誌東於1998年11月29日創辦了騰訊公司;李彥宏和徐勇在2000年創辦了今天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馬雲也在1999年創辦了阿裏巴巴。互聯網浪潮撲麵而來,軟件產業的地位迅速被取代。雷軍感到自己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落伍者。這促使他開始積極思考關於互聯網經濟的未來。
雷軍認為互聯網就是一個拓展事業的工具,總有一天,全世界的公司都會成為電子商務公司。經過創辦卓越網等嚐試,雷軍發現卓越發展比自己管理的金山公司更快。他帶著這個問題思考了很多,最終總結出來一套互聯網思維的方法論,即後來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根據這套方法論,雷軍創辦了小米公司,並幫助其他朋友創辦了20多家公司。
雷軍互聯網思維的第一口訣是“專注”。
專注體現了簡約思維。簡約就是求專精而不貪多。不少人為了趕上互聯網經濟浪潮,一窩蜂地開辦網站。結果到頭來,每個網站都缺乏特點,味同嚼蠟。在這個信息過剩的年代,最缺乏的是精致而有價值的內容。簡約思維,專注取勝,減少項目,避免把攤子鋪得太大,集中精力專注做好一兩個產品。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的第一個內涵。
小米基本隻在一年推出一種機型,舍棄了同行競爭者的產品多樣化戰略。這種精益求精的極致路線,為小米帶來了出色的業績。專注做精品的發展道路,讓小米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完善產品,以保持每款產品的品質。
著名的美國蘋果公司也為小米的專注主義添加了最好的注解。蘋果公司已經成立多年,但卻隻推出過5款手機。然而,蘋果手機每次一上市,都能成為消費者趨之若鶩的搶手貨。雷軍認為,蘋果的成功就是因為專注做好一款產品。與其開發100款手機,不如專注做精一款手機。這就是雷軍與小米的認識。
雷軍互聯網思維的第二口訣是“極致”。
雷軍表示自己在做手機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了大道至簡的重要性。越簡單的東西越容易傳播,但也越難做。隻有專注才能刪繁就簡,保留產品中最精華的東西。什麼才是“極致”?企業通過竭盡全力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就是“極致”,而把產品做到競爭對手達不到的高度也是“極致”。
當媒體抨擊小米手機“山寨”蘋果的iPhone時,雷軍感到有些無語。他認為,偉大的作品根本無法抄襲,好東西更是不可能被抄襲的!假如小米會被他人抄襲,那隻能說明小米做得不夠好。雷軍認為小米距離“極致”的境界還有很大距離。但通過每天腳踏實地、一點一點地改善自己,總能離偶像(蘋果)更近一步。
雷軍互聯網思維的第三口訣是“口碑”。
海底撈火鍋並不比那些五星級餐館的環境好。雷軍認為,海底撈的成功在於給出了超越用戶期望值的服務。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的口碑,而口碑的根本在於超越用戶的期望值。小米第一個產品剛出來時,僅僅在幾個論壇裏發出了幾個公告,剩下的全靠“米粉”之間口口相傳。沒想到這一傳就傳遍了全世界。小米手機的操作界麵被翻譯出二十幾個不同國家的版本,甚至美國有個博客站提名小米手機為年度產品。這就是產品口碑的力量。拚老命把產品做到極致,由此贏得口碑。道理雖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