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黃泥塘之戀(1 / 1)

黃泥塘,並非是黃泥囤積的泥塘,而是日漸靚麗的集鎮,素有D縣“南大門”的美譽。

因為有了貴畢路、321國道、黃織路、黃普路等交通要道穿境而過,黃泥塘鎮是支嘎阿魯湖、百裏杜鵑、奢香墓、九洞天等旅遊景點必經之地。其良好的投資環境,讓皺椒、中藥材、經果林、旅遊、文化、餐飲等產業前景看好。

也因為其區位優勢日益凸顯,黃泥塘鎮成了小城鎮建設的首選地。近年來,按照“機構引導,市場運作”的路子,四兩撥千斤,黃泥塘鎮投資近700萬元,修建了興宏大道、興康大道、興黃大道、皺椒交易市場、農貿市場、客運站、硬化路麵、綠化靚化街道等。引進開發商開發興康大道兩側土地,新建商品房12800餘平方米。

馬元又一次出門,第一站就是黃泥塘。

黃泥塘鎮平行延伸的三條大道兩旁,豎掛100餘杆路燈上的黃燈籠在風中招搖,宛如列兵的360棵行道樹,鬱蔥的葉片透射著金黃,而街道兩旁被靚化的127棟房子,在光線的調和中直逼人眼。

秋日在金輝下,馬元徜徉在黃泥塘寬敞的街上,深深呼吸,新鮮的空氣緩緩入肺,心情頓覺溫暖起來。

街麵上的車子呼嘯而過,不帶起一點煙塵;緩緩行人提起的腳步聲,仿佛溪水流動時的輕吟。

這些,讓馬元的精神抖擻起來。

做工之餘,馬元喜歡登上黃泥塘周圍的山。

登高俯瞰,黃泥塘鎮四周“饅頭”狀的小山,總把她緊緊攬在懷裏。那些反射而出的亮光,讓她在陽光中熠熠生輝。顧盼中,你不覺驚歎,黃泥塘是一座多麼美麗的小鎮。一旦熱情好客的黃泥塘人把你引進家裏,濃濃端上來熱茶,滲出的那股淳樸民風,總讓人羨慕不已。若是在趕場天,南來北往的商賈流連,無論是辣椒交易市場、農貿市場,抑或是街上流金的鋪麵,總是熱鬧非凡,生意相當紅火。

今天,黃泥塘鎮已在如火如荼的小城鎮建設中崛起了。但誰曾想到,黃泥塘鎮人在集中社會力量、多方麵籌資、多渠道引資、下大力節資裏的艱辛。近幾年來,黃泥塘鎮打破單純依靠機構財政投入建設集鎮的常規模式,以城鎮建城鎮,以城鎮興城鎮,四兩撥千斤之勢幹出十幾倍工程量,樹立了“經營城鎮”的理念,探索出盤活土地資產、招商引資帶動、國家投入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先進經驗,成了大方縣小城鎮建設的典範。

寬闊,整潔,靚麗,繁華。有人這樣總結:黃泥塘鎮——平行線上的宜居小鎮,舒適中透出詩意。正如此言,黃泥塘人的居所是一棟棟靚麗的房子,室內的各類電器應有盡有,多數人家的庭院陽台,盆景和花卉交相輝映,有的人家樓頂還是一個小花園,石凳、竹椅、棋盤等碼得井然有序。

每到月朗星密的夜晚,街上的路燈亮起,這裏居住的人們便會舉家而出,迎著彌漫花香的徐風,對影三人,或談談心,或拉家常,或話桑麻,其樂融融的景象,讓人羨慕不已。如果肚子餓了,相邀邁進農家餐館,香噴噴的各類菜味,總讓你打著飽嗝,滿意而歸。

倘若你到大方來旅遊,不妨走走黃泥塘,領略這平行詩行上的宜居小鎮。那裏,潔淨的街道,獨特的民俗,和悅的笑容,白晝的陽光,月下的夜景,可口的飯菜,誘人的花香……每一樣,都會讓你沉醉。

黃泥塘,深深印在馬元的腦際。

“總有一天,我會讓南頭村像黃泥塘一樣美麗。”馬元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