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殺年豬(1 / 2)

南頭村的日子,就像桃花溪裏的流水,一晃,又到年關了。

這段時間,因為姬成被追捕,一直逃在外。所以,馬元一家起初還很擔憂,現在仿佛有些淡忘了。

大概豬肉是鄉村人餐桌上的大菜之故,鄉村裏有這樣一句諺語——殺豬過年。大人們念這句話的時候,小孩們就側耳靜聽。念的念多了,聽的聽夠了,久而久之,殺豬過年就成為大人與小孩之間的一種默契和習慣,也是春節來臨的一個前奏。

習慣性似的,臘月是鄉村裏殺豬殺得最多的月份。一般來說,一個寨子每天起碼要殺五頭以上的豬。至少在我的老家那個小寨是這種情況。每到臘月裏,豬們就會坐臥不安,村頭剛叫停,村中央又響起,接著是村尾來續韻。豬們“嗷嗷”亂叫,一時間攪亂了整個寨子的寧靜。

臘八這一天是馬元家殺豬的那天,也是南頭村村開頭殺豬的第一天。剛剛五更天,全家就起床開始分工,馬元、嘟嘟負責挖灶,藍秀做飯,陶三負責去請人幫忙。挖好灶,點燃柴火,架鍋灶上,參水進鍋,一切準備妥當,幫忙的人也基本到了。

天麻麻亮,陶三打開圈門的時候,圈裏的肥豬仍在睡夢中,還不曉得它們的末日到了。幾個年輕人湧進圈裏,一些使勁摁住豬身,一些用繩子綁緊豬嘴和豬腳,讓它動彈不得。四腳朝天的豬終於曉得逃不過挨宰的厄運,拚命掙紮,唾沫開花,“嗷嗷”的叫聲震麻了人的耳朵。

那邊,白晃晃的路燈下,殺豬匠焦大叔在磨鐮石上“謔謔謔”地來回磨著殺豬刀,一群被豬叫聲震醒的娃兒,在他身邊蹦來跳去湊熱鬧。待馬元在堂屋中央擺好血案板,捉豬的年輕人就把豬提向案板。

“一二三,起!”,“使勁抬”,“都注意了,看準地方放”,“快快,各人按住位置”。肥豬拚命地喊:“舅(救)啊,舅(救)啊——”焦大叔拿著殺豬刀跑過來,提起豬頭,甩手就在豬前蹄上狠磕幾下,說:“別說你喊我舅,喊我老天爺也照樣要殺。”大家隻顧笑,他“撲哧”一刀就捅進了豬脖子。

豬死得相當快,哼哼幾聲就軟了。不知焦大叔殺了多少頭豬,但看豬喉嚨的刀口,就可斷定他殺豬的經驗老到。那個刀法,絕非一日之工練出來的。豬血順著刀身噴出來,足足淌了小半鍋。站在邊上小東很勤快,跑去拿了鹽,撒在豬血裏。藍秀用筷子攪了幾下,然後端放在貓狗夠不著的碗架頂,少頃,豬血就凝成了塊狀。

焦大叔今天主刀,任務重,哪管得上豬血凝成啥樣,他隻顧默不著聲,懸起豬後腿,“噝”的一聲在蹄叉上方挫開一個口子,然後用一根鐵棍捅進去,抽出鐵棍後,就鼓起腮幫往裏吹氣。一旁的人用幾棵棍子在豬身上亂打。邊吹邊打,邊打邊翻,約莫十分鍾,整個豬身就變成圓鼓鼓的糧囤狀。

焦大叔挪開嘴巴,招呼人拿來麻繩係緊口子,用樓梯把豬抬在地鍋上。此時,地鍋裏的水參了第二次,又燒開了,“咕嚕咕嚕”冒個不停。有人遞柴加火,有人在豬身上澆燙水,有人撿起剮毛刀,大家又是一陣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