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在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如果在交談中緊緊相逼,不僅不能夠促進交易的成功,反而會因為自己言語中的逼迫引起客戶的反感,最終把客戶嚇跑。
對於從事銷售工作的人來說,銷售業績就是事業的生命線。因此,實現成交是每一位銷售人員在每一次銷售活動中的直接目標。在銷售業績的壓力下,很多銷售人員因為急於銷售出手中的產品,所以表現得相當急切,以至於根本不顧具體的推銷情境以及不同客戶的特點。
一對情侶來到一家手機櫃台。他們一邊低頭看櫃台裏的手機模型,一邊互相談話。那位女士說:“現在的新手機咱們也不了解具體性能,會不會買來又不合適呢?”那位先生說:“我們可以叫營業員來介紹一下。”然後,營業員小張走了過來,她問道:“二位看中了哪種手機?”那位女士回答:“我們今天隻是來看一看,還沒確定買哪種手機。”說完以後,女士的眼睛又盯向了別的櫃台,而且似乎要挽著那位先生的胳膊離開。小張不想錯過任何一筆生意,她拿出一款外形小巧的手機推薦道:“這款手機非常適合女性使用,有亮白、淺粉和玫瑰紅等多種顏色,具有獨特的女性柔感……”“對不起,我們想要了解的是男士用的、現在比較流行的、可以攝像的手機。”女士的話打斷了小張的介紹。然後,小張開始非常熟練地向兩位顧客介紹時下流行的各款攝像手機。
當介紹完之後,小張看到兩位顧客拿著其中一款手機模型互相傳看。這時,小張又應顧客的要求將樣機遞給這對情侶,她看出來,他們對這款手機的性能和外形都比較滿意。小張很想促成這筆交易,於是她指著顧客手中的那款手機說道:“這是剛剛上市的新款手機,銷量非常好,不過價格要比其他款式的手機都貴,不知道二位能否承受得起?”
聽到小張的問話,那對情侶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那位女士將手機放回櫃台,揚長而去。
銷售人員對客戶步步緊逼,不僅達不到預期的銷售效果,反而還可能使客戶產生厭煩和警惕心理。比如,有些客戶願意先通過自己的親身觀察來了解產品,等到他們自己對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在他們希望親身觀察和感受產品有關特點時,如果銷售人員喋喋不休地在他們耳邊大談產品的好處,那就有些不識時務了。
原一平談到自己的經驗時說了這麼一件事:
有一次,客戶問我:“原先生,我們交往的時間不算短了,你也給了我很多幫助,有一點我一直不明白,你是做保險業務的,可我從來都不曾聽你對我談起保險的詳細內容,這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嘛……”
“為什麼吞吞吐吐呢?難道你對自己的保險工作也不關心嗎?”
“怎麼會不關心呢?我就是為了推銷保險才經常來拜訪你啊!”
“那為什麼從未向我介紹保險的詳細內容呢?”
“坦白告訴你,那是因為我不願強人所難,我向來是讓準客戶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投保的,從保險的宗旨和觀念上講,硬逼著別人投保也是錯的。再說,我認為保險應由準客戶感覺需要後才去投保,因此,未能使你感到迫切需要,是我努力不夠,在這種情形下,我怎麼好意思開口讓你買保險呢?”
“嘿,你的想法跟別人就是不一樣,很特別。”
“所以我對每一位準客戶都會連續不斷拜訪,一直到準客戶自己感到需要投保為止。”“如果我現在就要投保……”
“先別忙,投保前還得先體檢,身體檢查通過之後,不但我有義務向你說明保險的內容,而且,你還可以詢問任何有關保險的問題。所以,請你先去做體檢。”
“好,我這就去體檢。”
在原一平50年的保險推銷生涯裏,從不勉強任何客戶投保,這一點也是他最欣賞自己的地方。如果忽視了這一點,而用種種軟硬兼施的方法勉強準客戶投保的話,將會產生許多中途解約的後遺症,這是得不償失的。設法使準客戶對你想推銷的產品有正確認識之後,再誘導他們自動自發前來購買,這才是推銷員的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