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什麼叫做IQ(1 / 1)

縮寫的IQ二字便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這是代表人類智力等級的名詞,尤其代表年幼時的智力,是用實際的年齡和智力的年齡相比較。如果一個八歲兒童的智力能夠趕上其他普通八歲兒童的智力,他的智商便為百分之百,因為他智力的年齡和實際的年齡相等,並不比實際年齡較高或較低。但是假使他智力年齡隻能當一個普通七歲的兒童,他便落後一年,他的智商隻能算八分之七或百分之八十七;因此,他的智力也較低或者落後。假如在他八歲的時候,他的智力已如同一個普通九歲的小孩,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九或百分之一百十二,所以他的智力是較高一年。第一個小孩比普通兒童愚蠢些,第二個卻比較聰明,但是兩人都還算是在平常智力等級之內。

但是假如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非常低下,隻能知道或是做一個五歲小孩的事,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五或百分之六十二,他的智力商的等級便很低,通常謂之低能兒,雖則還不算是最低的。假使他是非常聰明,八歲時便能試驗普通十一歲兒童的智力測驗,他的智力商便為八分之十二或百分之一百三十七;這種兒童在二百兒童中隻能有一個是如此天資的。

如果拿這些試驗說給一個法官聽,如果他是一個好運動的人必定會說:“你是說那個孩子智力上打棒球所得的平均分數嗎?”我們也可以讓他這樣解說。

但是我們怎麼能知道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隻能當得一個七歲兒童或是高到一個九歲兒童呢?當然這是需要許多工夫去決定的。第一心理學家必須先籌劃出許多試驗方法來,內容須包含各種重要的知識能夠測驗兒童的智力的,還要劃定一種標準去定分數,他們計劃出各種心理測驗要合乎每一年齡的,然後去試驗無數兒童,直到這些兒童能夠回答像如此難的問題:“蒼蠅和蝴蝶,石頭和蛋,木頭和玻璃:各有什麼分別?”這類的問題大多數是七歲的小孩便能回答出來的。但是一個六歲聰明的小孩也能回答,而一個八歲愚蠢的兒童或許還答不出。

問題是一年比一年難,必須年長些的兒童才能回答。這些確實都是測驗智力發達的試驗。內容包括要做的事情,要遵守的規程和要回答的問題,雖然一個八歲的小孩不能完全回答出為八歲而設的問題,但是他的智力年齡仍就可算八歲;或許他連一個七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都答不出,可是他卻能回答一個九歲或甚至十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這種試驗,如同試衣服一樣,最初是去試穿一套較小的智力衣服,然後穿一套較大一點的,最後再試一套更大的,但不過是太大了,由此便可得到兒童智力的容量,而能決定他的智力年齡較實際年齡是否過高或不及了。

這種智力測驗,如果是小心去試驗,是很有用的。它不但專計算每年應增長的智識,並且也注意到兒童自然演進的變遷,好像一個小孩有高大的身材卻配上一條短小的腳一樣。這種測驗需要一個專家去執行,如同要一個眼科專家去配你的眼鏡一樣。並且這種測驗很難應用於成人,因為他們的智力年齡早已長成了。有一次他們去測驗了陸軍中五百萬人,結果這些人的智力年齡,有的隻當十三歲或十四歲的兒童,恐怕許多人聽見一定會要驚異,其實這也並不足奇怪,因為智商僅是測驗人類智力發達的速度的。一個二十一歲的少年從體格上看似乎比一個十四歲的兒童要大得多;因此我們也感覺以為他們的智力也是不同的。如果在一方麵看,或許他們是應當不同。不過智力限製到十四歲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學習的能力隻能到十四歲為止,十四歲以後我們仍能發達我們的智識以及學習許多事情的,限到十四歲的意思,是說我們天生的才能去解答這些測驗中的簡單問題,普通一般成年人是不會比十三四歲的少年人答得更好的。所以成年人隻有十三四歲人的智力,這並不是稀奇的事。